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探索和实践
2017-09-16方华张翠萍
方华+张翠萍
2016年是山东省德州市师德建设升华年,宁津县在前期师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县域教育家阶梯成长助推工程,以师德建设为内核,以培养教育家情怀的教师为目标,以梯级递进为路径,通过“低起点、密台阶、递进式”培养,成就了一大批有教育思想、有独特风格的好教师。
一、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内涵界定
1.关键词分析
(1)县域教育家。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京师教育论坛上指出,很多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就是教育家。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家离教师并不遥远。只有县域内的大批优秀教师,能够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教育艺术来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时候,县域教育品质的提升才会真正实现。
(2)阶梯工程。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温·洛克于1968年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即著名的洛克定律,又称“篮球架”原理。它给人的启示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作为县域教育管理部门,在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个阶段,也应为教师设立能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设计系列螺旋式上升的成长梯次,在价值引领和精神追求方面,激发教师内心的成长需求,使其能在主动发展中实现幸福成长。
2.内涵界定
“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是指县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梯级递进的方式助推县域内拥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以促进县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活动过程。
二、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实施路径
1.合理设置目标梯级
根據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特点,宁津县构建了校、镇、县三级目标多个梯级。校、镇级目标的认定梯级由学校、乡镇自行制定,按照因地制宜、一校一品的原则,重点解决准备期、适应期、胜任期的问题。如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初步形成了教师梯级成长的“1596”工程: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确定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职级,搭建教师专业提升“三格”平台,铺设教师专业发展“三环”道路,构架教师专业发展“三维空间”,助推教师养成六个习惯。宁城街道教育办公室依据“小步子、高密度”的原则,设立了宁城优师、宁城特师、宁城名师3个层级,连续得到认定的教师会获得向上推选、认定的机会。县级层面的工作重点解决教师提升期和创新期的成长助推问题,认定梯级分为“宁津特色教师培养人”“宁津骨干教师培养人”“宁津学科领军人物培养人”,形成了层层递进的培养工程。
2.科学运用评价管理
采用积分制评价,制定了《宁津县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积分管理办法》,将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的职业行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量化统计和公开展示,实现了可评价、可检测、可操作。实行层进式认定,即校级名师可申报镇级名师,镇级名师可申报县级名师。对梯队培养人采用周期制管理,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培养周期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对培养周期内考核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其他相应处理。对梯队培养人每年认定一次,依次递补或增加进入相应梯队进行培养。现有近300人已被纳入县级特色教师后备人选梯队。
3.打造“成长共同体”
借助名师成长俱乐部等平台打造“成长共同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宁津县建立了校、镇、县三级“成长共同体”,制定了共同体建设星级认定标准,依次认定为基础星、发展星、示范星。教师通过“成长共同体”进行合作与交流,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在层级攀升中形成以学校、乡镇、县域特色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创新了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目前,“成长共同体”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如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成长驿站”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倡导让每个教师做最精彩的自己,构建了“1143”多彩成长品牌:1个载体,即特色创建;1个着力点,即主题式成长;4个成长路径,即合格型教师,骨干型教师,能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3个提升,即“将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提升能力”“以特色培植成功心态,提升境界”“以专业成长促进自身持续发展,提升幸福指数”。
4.塑造“一人一艺”新特色
教师的职业个性是教师成为名师的源头活水。为此,宁津县鼓励教师依据自身特长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引导各学校建立教师个性工作室,为教师量身定制个人专业成长方案,确定符合教师个人学识、特长和专业实际的发展路子,促使教师向“学有专攻、教有专长”的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形成“一人一艺”的生动局面。如津城街道小学教师创立了“N+1”英语工作室,改变了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音乐、TPR全身反应法等多种元素与英语教材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以“立言”迸发思想火花
促进教师精神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梯进式成长的应有之义。为达成这一目标,宁津县采用了“立言”的方式,设计出书香丰盈心灵、撰写师道反思、展示成功之道3种方法,简称“读、写、展”,前后衔接,缺一不可。通过发放阅读倡议书、推广双语阅读、开展分享阅读分享爱等活动,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积极投入其中,书香氛围浓厚。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得教师思想日益丰富,也激发了他们“写”的愿望。教师研究教学、创新教育方式的思考增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检验的好文章、好经验;多名教师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课题获得市级以上立项,所撰写的论文在《山东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根据“云时代”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宁津县构建了两类交流平台,以实现思想碰撞、智慧共生。一是构建以“两群一联盟”为代表的教师幸福成长交流新形式。“两群一联盟”指教师个性化工作室研究博客群和QQ交流群,以及县级教师成长联盟,以线上线下共研为主要形式。二是构建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网盘共建共享为代表的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以助推特色提炼,实现智慧共生共享。
四、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初步成效endprint
1.县域教师的教育家情怀被初步唤醒
宁津县召开了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现场推进会,对达到示范星级的成长共同体和个性化工作室进行了重点推介,开展了“幸福成长论坛”交流活动,各基层单位启动了以教师个人名字命名的教学方法评选等活动。在系列活动中,很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虚心好学,勇于创新,在聚焦式学习中开始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县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2017年,有1名青年教师入选山东省远程研修省级工作坊专家团队,4名青年教师获山东省明星教师和新秀教师荣誉称号,6项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课题获省级立项,多名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山东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老年教师主动发展的诉求被唤醒,构建属于自己的职业品牌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追求。截至现在,宁津县已有12名教师被确立为第一期德州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人选,3名教师成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管理者成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典型示范作用逐步扩大,一支有自主发展意愿、師德高尚、专业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2.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管理文化初步构建
2016年5月,宁津县教育局局长杨建华署名文章《在师德中寻找县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小学校长》2016年5月“局长论坛”刊发推介,标志着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管理文化已初步构建。即“标准主导、会议倡导、联系指导、宣传引导、检查督导”的五导管理模式,“要求重严、过程重实、成果重真、研究重新、结果重效”的五重引领思路,“文化聚心、认定聚德、创新聚智、恒心聚焦、改革聚力”的五聚成长途径,“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校长成家、学校成名、事业成功”的五成教育效果,达成教师“职业个性—职业习惯—职业特长—教育特色—教育品牌”梯级梯进式成长目标。研究团队成员先后应邀在全国中小学名校长管理素能提升高级研修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区县教育改革发展专题会暨教育局长论坛等介绍经验。2016年8月以来,《中小学校长》《现代教育》《中国德育》等报刊对宁津县的做法进行了系列报道。
五、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经验分析
审视宁津县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的实践与探索,现阶段的成功缘于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明确是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取得成效的前提。针对宁津县教师群体专业素养偏低的情况,宁津县没有盲目行动,而是立足于德州市师德建设的前期成功经验,在师德专家的引领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洛克定律为依据的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助推拥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大量涌现。
第二,专业引领是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取得成效的关键。宁津县的整个活动是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的,在推进过程中立足县域实际,分县直中小学和乡镇教办名乡镇建设两条线展开,采取典范带动、全面助推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大数据管理理念下的评价管理,充分利用群体力量集体攻关,逐步造就了一支高素质、本土化的研究团队。
第三,区域推进是县域教育家培养阶梯工程取得成效的保障。“立德树人、内需驱动、一校一品、一人一艺”的工作思路让教师的职业信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宁津县的整个探索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始至终得到了师德专家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而得以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大大缩短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周期。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宁津县在师德建设中找到了促进县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智慧、力量和方法,由此形成了县域教师的幸福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