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息技术之力增数学教学之效
2017-09-16熊宗芳连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500
熊宗芳(连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500)
融信息技术之力增数学教学之效
熊宗芳
(连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500)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符合中职生的认知与性格特点。教师应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促进教法学法转型,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显著增强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中职数学;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已成必然之势。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融合意义缺乏了解,在相关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上未见有与时俱进的转变。
在长年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工作,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课程设计与探究式教学等问题与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融合的意义方面,笔者认为,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符合中职生的认知与性格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还可以促进教法学法转型,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著增强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一、发挥媒体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密切。从表面上看,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使得许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往往是敬而远之,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一直苦恼的问题。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音、形、像、色与数学课程教学的融合,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生活、专业相关的精彩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时,以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引入课题。借助主持人黄西抛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mm的纸张对折27次后,纸张的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真的吗?这一互动求证节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动手折纸,折叠1次变成2层,折叠2次变成4层,折叠3次变成8层……按照这个规律折叠下去,大胆猜想,折叠27次达到多少层?x次之后达到多少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函数解析式:y=x2,实现了从实例到数学知识的迁移,完成指数函数概念的构建。通过计算,真相大白,纸张对折27次后即227×10-4=13421米高,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有问题解决后,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对数学多了一份好奇心。
上述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增强了新课导入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就会在生活中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运用设计技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但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公式、理论又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对于中职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巧妙设计,能将事物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具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微视频,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概念变成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讲解“充要条件”这个概念时,由于“充要条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主要讨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时就常感到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事先录制的三段微课视频进行教学。
第一段微课视频,准备一个鱼缸,里面放上一条鱼,留下问题:鱼离不开水,没了水,鱼就无法生存,但是只有水够吗?通过这个例子,就产生了一个“没有水”与“鱼无法生存”的关系。用这个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导出充分条件的定义。
第二段微课视频,准备电源,灯泡、电线和开关,连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物理,所以对简单的电路图并不陌生。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判断,开关A闭合,灯泡亮吗?(如图1)用这个事例,引导学生得出必要条件的定义。
第三段微课视频,学生A和妈妈在路上遇到老师,如果学生A向老师介绍妈妈,这个时候学生A的妈妈还需要说学生A是她的孩子吗?在这个事例中,“妈妈”跟“孩子”的关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充要条件的定义。
这三段微课视频,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事例,也是比较直观的,只要稍行思考就能想明白了。因此有效利用多媒体呈现与教学相关的微视频,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转化到课堂的教学中,优化学生的理解,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乐学、爱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更新设计理念,促进教法学法转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在数学教学中,更新设计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几何画板、智能平台等软件,以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试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将知识通过问题蕴含于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之目的,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在动手实操中体验数学,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使得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平行关系不仅应用多,而且是进一步学习面面平行关系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玲珑画板为工具,以问题教学为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方法。
(1)问题探究: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直线,沿着其中的一条直线将纸折起(如图2),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1.在折起的过程中,直线a、b是否保持平行?问题2.a、b与平面(桌面)的关系?
问题3.在折起的各个位置上,a始终与桌面保持平行吗?
(2)演示引导:
①实例引导:教师拉动教室的门,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门扇转动的一边所在直线与门框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
②教师演示:借助玲珑画板,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
(3)任务驱动:以三个问题为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玲珑画板动手实验,验证解决问题。(如图3)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状况,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通过拉动控制点A,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在a转动的过程中,a始终与平面α保持平行,从而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是一个“做中教”的过程,教师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让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
(4)归纳总结:若平面外一直线与平面内一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5)巩固拓展:在天花板上装一盏日光灯,怎样才能使日光灯与天花板平行呢?
通过设置任务,引发学生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根据问题进行观察,进而提出合理猜想。学生在实验探索中猜想并发现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对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结,进行清晰表述,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环节。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也可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师生互动等方式的转型与变革。
四、增强平台互动,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对数学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作用,根据评价体系所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进而优化评价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许多信息技术平台都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作为单一评价标准,也可以进行多元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深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个体差异。
例如:应用多媒体互动开发工具Storyline2进行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和课中随堂测试即时分析,准确把握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重难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按7:2:1设计易、中、难测试题,以个人完成、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多样化的模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系统自动分析,给出测试题的成绩,给予及时的反馈。通过Storyline2软件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以及竞赛式评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形成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通过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能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这都有助于提升教学过程的成效,同时,通过检测也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
再如,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实现评价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成绩”等元素考虑,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把学生各项成绩都汇合到一起,按照课堂参与程度10%、课后作业30%、期中20%、期末成绩40%的比例折算成总评成绩,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同时,可以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家校帮,分享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能力、社会实践报告等。将学生学习情况记录上传微信群、QQ群中,可以让教师和家长能通过微信群、QQ群,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显著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贾景会.信息技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3]周丽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6(20).
[4]石磊.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J].中学数学参考,2016(2).
[5]曾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效益[J].中学理科园地,2016(4).
(责任编辑:王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