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府支持视角下苹果产业发展研究
——以运城市为例

2017-09-16王广斌武贵秀

山西农经 2017年17期
关键词:运城市运城果农

□吴 楠 王广斌 武贵秀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基于政府支持视角下苹果产业发展研究
——以运城市为例

□吴 楠 王广斌 武贵秀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在我国农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苹果种植业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毫无疑问,政府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政府支持下苹果产业发展情况为视角进行研究,从运城市苹果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分析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政府行为;运城苹果;产业发展

苹果产业在运城的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大多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种植,发展历史悠久,但从总体上来看,苹果产业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还远不如预期。近年来,运城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将苹果产业作为重点工程,并出台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使苹果产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运城苹果产业发展条件

1.1 地理区位优势

(1)运城市地势平坦,地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是主要的土壤类型,土质疏松,透气性较好,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相较于我国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土壤和西北部大面积的贫瘠戈壁荒滩,更有利于果树生长,产出优质果实[1]。

(2)运城市位于北纬35°的自然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长达212d,在果树生长期受霜冻害影响小。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 350h左右,海拔相对较高,昼夜温差比较大,有利于苹果成熟过程中糖分的积累。

(3)运城市位于黄河流域,灌溉水源较丰富。在苹果生长时期,果树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充足的水资源是高质量苹果生产的保障。

表1 苹果生态适宜指标

优越的自然生长环境是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与各大苹果产区适宜苹果生长指标的比较中,运城市的自然环境是最符合苹果生长所需要的七项指标(表1)。因此,苹果产业成为运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1.2 社会区位优势

(1)运城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5 744km,在2014年,运城10个县市就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同时,全市高速公路居全省第一,达到315km,市中心到各县市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2];铁路方面,在原有铁路的基础上,新建大西高铁已进入运行;南同蒲铁路自太原站引出,经太原、临汾、运城三个盆地、铁路交通设施比较完善;此外,运城于2005年建成关公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D级,10个标准停机位,6个廊桥,据2015年3月统计,运城关公机场已开通运城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三亚、昆明、太原、福州等20条航线,通航城市达到22个,自通航以来,发展情况较好。并于2012年完成了旅客吞吐量92.36万人次,客流量较大,交通便利。

(2)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知名度大。早在2002年,农业部将运城下辖万荣、平陆、临猗、芮城、盐湖五个县(区)列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五大县区的种植面积约占到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三,苹果年均产量约占到全市苹果产量的90%,苹果种植面积广阔,苹果产量高,苹果质量好,是运城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享誉海内外[3]。

(3)劳动力素质较高,资源丰富。据统计(见表2),到2016年底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 647.09万人,运城市常住人口为513.4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4.08%,和其它城市相比,常住人口数量较多。其中0~14岁的人口为86.3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81%;15岁~64岁的人口为 385.99万人,占75.17%;65岁及以上人口有41.15万人,占8.02%,劳动力资源年龄构成比例较为合理,青壮年劳动力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此外,在全市513.48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有251.13万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有87.39万人;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9.92万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有368.4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2.14%,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学习能力较强,有利于当地苹果种植业的发展。

1.3 政策优势

(1)早在1997年,山西省政府就开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十五计划”中,各级政府更是明确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各业协调发展。在历年来推进苹果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县政府注重调整农村苹果园的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出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以“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为主的中介组织带动和专业市场带动的产业经营模式,苹果产业的发展成果十分可喜。到2012年底,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和苹果产量都居全省第一,苹果产业在运城经济发展中地位非常突出。

(2)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导向性强。政府积极推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政策,有效带动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例如,其下辖平陆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曾连续多年拿出巨额专项资金支持苹果种植业,有效带动了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此外,政府也努力为产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做好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一方面做好产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管理制度,为市场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对市场运行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市场合理合法竞争,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健全市场信息服务、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发展资金、培养技术人才等等。

2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2.1 苹果生产现状

表2 运城市2016年末劳动力年龄结构比例及受教育文化程度构成

表3 2013-2015运城苹果种植面积单位:666hm2

在各级政府和果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15年底,运城市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23万hm2,其中苹果种植面积16万hm2,苹果种植面积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的71.43%,占全省苹果种植面积的41%,占全国苹果总面积的8.3%(见表3);运城市全市水果总产量57亿kg,其中苹果产量37亿kg,苹果总产量占全市产量的64.91%[4]。运城市万荣,芮城,平陆等苹果主产地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在大幅度增长,人均收入达到5 000元以上。在苹果生产过程中,运城市每年都会引进各地优质品种,现有苹果品种共计100多种。同时,全市注册的水果品牌有80多个,如华荣、万宝、万腾等已经成为各大超市的特供果品。此外,运城市苹果年均产量也在直线上升,从2011年的254.14万t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336.67万t,增加了82.53万t,增长率为32.47%,增速较快(见图1)。

2.2 储存、加工现状

面对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政府对特色产业的大力支持,许多企业或个人,纷纷投资苹果产业,支持苹果产业链的延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近年来运城市各县级市就加大了对苹果产业保鲜贮藏库技术的改造,苹果产品设施栽培基地的扩建,分选包装生产线的扩建等项目的投资力度,为本地区苹果的大量储存,苹果产业的深加工提供了保障。

2.3 产品销售现状

目前,运城市仅有20%的苹果在省内销售,其余的均销往省外和国外。在国内,运城苹果销售主要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华南地区。尽管北方的各大省份纷纷开始发展苹果产业,但运城苹果在广州地区依然根深蒂固,销量处于稳定上升状态,占据着华南苹果市场的主导地位[5]。在国外,运城各县的苹果产业也发展迅猛,在国外各地相继举办运城水果推介会,努力增强运城水果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见表4)。如2016年3月30日,芮城苹果首次走出国门,23t苹果从芮城县金顺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发,销往加拿大。

3 政府推动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行为不规范

运城各个县市基本都设立果业站或果桑站,机构已经比较普遍。但在各个乡镇设立的较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乡镇拥有果业站,阻碍了苹果生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目前,苹果产业的推广与管理基本靠各级政府以及一些基层自治组织等非专业的管理部门,甚至有些地方依靠果农自发成立的合作组织或协会,导致对果农及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规范程度不高,整个产业发展显得较为随意,不利于苹果市场的稳定发展[6]。

图1 2011-2015运城市苹果产量

3.2 对产业发展监管力度不足

近年来经过政府和市场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投入苹果市场,其中有个别不法商贩妄图从中渔利,将错误的信息到处散播混淆视听,造成果农对市场信息错误判断,无意间增加了苹果的生产成本,果品市场混乱。在苹果运输管理中,甚至出现了交警随意缆车收费等不合理现象,不利于建设和谐的销售环境,打击了果农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在苹果采摘后,果农的商品化处理水平滞后,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产品大多只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很难进入高档市场。同时,大多数果农的商品品牌意识不强,在高质量的苹果生产中经常夹杂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果子,希望通过这一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但这种行为对果商生产和消费者购买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降低了产品信誉度,影响了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

3.3 相关政策缺乏,技术管理较落后

与苹果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扶持不到位,对产业发展引导不足,缺乏市场导向,是苹果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当前在小麦、玉米、畜牧、林业等领域政府都有直接补贴,而在果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补贴政策;在果苗培育、果园机械推广、出口销售等方面也没有任何鼓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果农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招商引资方面,市政府同样缺乏鼓励支持政策,产业发展仍是单纯以财政资金支撑为主,商业资金注入量较少,难以促进产业快速优化升级。

运城苹果园种植密度较高,管理技术比较落后,导致苹果优质果率不高。如在近几年,一些果园率先实施间伐,使苹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80%以上属于优质果品,为苹果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收益。在市政府对果园间伐技术推广过程中,大多数果农只关注苹果的亩产量,而不关注苹果的质量,有接近75%的果农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认识不到间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阻碍了间伐技术的推广。近几年来,运城市约有20万亩果园地实行了间伐,还有120多万亩果园需要应用间伐技术,间伐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强。

3.4 建设资金投入少,分配不合理

产业发展资金不充裕。在有限的投入资金中,分配使用也不合理,过多使用在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中,致使苹果的储存与销售环节投入太少。土窑、恒温库是目前苹果储存采取的主要方式。如果用土窖贮藏的时间超过一个半月,恒温库贮时间超过三个月,产品的硬度标准及各项测量指标就会低于出口标准,致使市场售价降低;如果用气调库来进行储存,即使储存半年以上,苹果的各项相关指标仍可达到出口标准,而且市场售价仍要比恒温库、土窑价格高,对产品的市场售价影响较小。

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气调库投资较大,全市使用气调库储存的商家较少,对苹果种植业的收益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加工销售环节中,产前产后工作不平衡,忽略市场营销,缺乏市场开发专项资金,市场体系尚未形成。采摘后进行的后续流程,例如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生产线等这一系列程序并不完善,真正投入使用的更是寥寥无几。苹果产业的发展不单是苹果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加工、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待建立和加强。

4 苹果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策略

4.1 市场导向为主

一方面要在苹果生产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寻找苹果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淘汰落后的产品,以市场为主,生产高质量的受欢迎的产品;另一方面要多途径的开展苹果销售促销活动,增强运城市苹果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逐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比率。就运城市而言,要根据全国市场对苹果的需求,适时调整苹果种植规模,积极主动的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果品后期加工工艺,以满足果品消费市场的需求。

4.2 打造知名品牌

市场竞争的结果告诉我们,要想在激励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站稳脚步,就必须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比率。因此,市政府要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苹果品牌的建设,宣传产品的特色,尤其是要在产品质量,消费者喜好方面花费心思,努力打造运城市独具一格的特色品牌。比如将运城市特有的文化背景融入到苹果品牌宣传中,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不仅可以吃到香甜脆口的苹果,还可以对运城文化有所了解,推动运城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7]。

4.3 标准化产业战略

表4 2013-2016运城苹果出口量情况表

目前,市场上各类特色农产种类丰富,产品五花八门都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但终归到底,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到底还是价格和质量的双重竞争,价格低,质量好的商品往往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由于目前苹果生产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标准化管理,各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仍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抵御风险能力太弱。因此,市政府要积极推动苹果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对苹果进行深加工,努力提高其苹果附加值,逐渐形成“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联结机制。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统一苹果的质量、规范产品的销售流程,还可以提高果农的收入,促使当地苹果种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实现苹果种植业标准化生产。

5 应对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的政策建议

5.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

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优质服务;要逐步对苹果产业化经营加强指导,改变原来管理部门缺失的现象;逐步健全市、县、乡三级领导管理分责制,提高管理水平。政府还要对果农建立的民间协会和合作社,给予政策支持,并加强种植技术引导,有效的将农户、合作社、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保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取得合理利润。此外,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逐步完善苹果协会和合作社组织的建设,建立果业专项发展资金,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并且通过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推动果业发展,努力使果农经济效益最大化[8]。

5.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完善苹果产业监督管理体制,不仅要对苹果生产质量进行监督,还要对其流通、加工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以高质量的产品争做苹果行业的先锋。

市政府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基地的认证工作,制定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苹果收购批发市场,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规范苹果产业的各个环节,提高苹果产业的综合能力。同时,各乡镇及示范村要建立积极的销售环境,着重抓好果品种植和销售,严格规范注册登记工作,对果品经纪人进行技术培训和终极考核,争取做到每一位果品经纪人都能持证上岗,打造一支富有专业技能、言必行,行必果的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产地销售市场,以销售来促进生产,为果农和果商提供公平交易的销售平台;建立合理的经营体系,安监部门要做好果品销售中的案件查处工作,严厉打击坑农害农、欺商损商等各种违法行为。

5.3 制定优惠政策,培养技术人才

各级领导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统筹全局,制定苹果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果农生产积极性,解决苹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市政府要主动扩宽信贷资金借贷渠道,降低对果农的信贷门槛,为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增强后劲;不断创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与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基地管理模式,提升果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苹果种植管理规程和标准体系。

同时还要加大苹果发展的科研力度,建立全新的技术服务网络,努力把苹果种植和科研单位工作相结合,并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不断提高苹果的质量,增加苹果的种类。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生产单位的技术发展,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能力。还要加强对果农的科技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使全市果农的管理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

5.4 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资金投入的多少是决定苹果产业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两个部分,一是商业投资,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界投资,让投资者看到苹果产业的广阔前景;二是市政府相关部门要设立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果业的推广和发展。通过这两个渠道,大力吸引资金投入,完善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实施建设。特别是在果园建设方面,各级财政信贷部门要大力支持苹果产业发展,拓宽农户融资渠道,降低果农贷款门槛,为种植户开设“绿色通道”,确保产业体系建设发展阶段资金充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9]。

此外,运城市果农大多是小规模种植,果农销售没有组织性,经营零散。各苹果合作社发展滞后,缺乏统一的管理,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各处龙头企业联系较少,难以实现苹果相关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缺乏市场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苹果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更无法与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抗衡[10]。所以发展壮大整个苹果很产业,需要实现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具备价格优势。形成规模生产,培育生产、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把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利益主体捏合成一个整体,在产业发展中共进退。

结束语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运城市苹果产业取得巨大进步,在国内外市场发展中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各级政府部门在产业发展中功不可没,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苹果产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中仍有缺陷。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运城市实际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希望能够为运城乃至全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1]韩淑鸿,孟宝奎,杨滨浩.运城市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果树,2014,(01):31-32.

[2]薛欣飞.运城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王静,吕凯,赵义.运城市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136+139.

[4]李芬珍.山西省运城市水果业营销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6):205-206.[2017-08-05].

[5]王晓奇.运城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9.

[6]贾佳.运城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4):77-78.

[7]牛艳.山西省运城苹果产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J].论文网,2013(7).

[8]刘汉成.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

[9]郗悦.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思正研.把苹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产业”来抓[N].运城日报,2007(0403).

[11]朱志洪.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J].唯实,2006(2).

[12]安华.山西转型经济史研究[D].山西大学博士论文,2012.

[13]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运城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EB/OL],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qyjj/20120912/191313131857.shtml

[14]山西年鉴编纂委员会.运城果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R].山西年鉴,2005.

[15]王建新,畅文选,黄雪娜,张国强.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 [J].山西果树,2016,(01):50.[2017-08-04].DOI:10.16010/j.cnki.14-1127/s.2016.01.025

[16]柳琛.关于运城市万荣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J].经济师,2016,(08):201-202.[2017-08-04].

[17]王建新,尉青,薛丽君,景香平,韩红英.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果农之友,2016,(S1):17-18.[2017-08-04].

[18]陈新平.运城苹果“走”向世界——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侧记[J].果农之友,2016,(12):37-38.[2017-08-04].

[19]闫振宇,刘天军,刘军弟,霍学喜.低效苹果园改造技术模式、效果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4个综合试验站数据的统计分析[J].果树学报,2017,34(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08.s.20160913.1602.008.htmlDOI10.13925/j.cnki.gsxb.20160171

[20]李越,刘亮明.首批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苹果[J].西北园艺(果树),2015,(05):38-39.[2017-08-04].

[21]韩淑鸿,孟宝奎,杨滨浩.运城市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果树,2014,(01):31-32.[2017-08-04].

[22]郝淑英,黄雪娜.运城市提高苹果生产效益的“六化”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05):50-51.[2017-08-04].

[23]王焕英.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04-7026(2017)17-0014-06

F326.1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7.008

吴楠(1993-),男,山西孝义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王广斌(1960-),男,山西运城人,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运城市运城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