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质量控制
2017-09-16刘英斌魏然波龚朝兵
刘英斌 陈 铮 魏然波 龚朝兵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86)
项目评价
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质量控制
刘英斌 陈 铮 魏然波 龚朝兵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86)
随着国内消费柴汽比的下降,柴油过剩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出口柴油是一条较好的应对途径。对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的浊点、芳烃质量分数和润滑性等关键控制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催化柴油进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掺炼,可满足柴油总芳烃质量分数不超过15%的要求,完全满足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的品质要求。
柴汽比 柴油出口 浊点 润滑性 芳烃质量分数
中国消费柴汽比的峰值2.31出现在2005年,工业化后期由于柴油消费增速低于汽油消费增速成为常态,消费柴汽比将长期呈现下行趋势[1]。虽然通过调整炼厂装置结构,能够缓解国内中长期柴油资源过剩的态势,但装置改造时间长且投资较大,而增加柴油出口配额,通过对外贸易消化过剩的柴油资源成为一条有效的途径[2]。
1 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质量指标与调和方案
1.1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质量控制指标
与国内执行的国V油品标准相比,澳大利亚对成品柴油的品质要求更高,主要指标比较见表1。与国V柴油相比,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的硫质量分数也为不超过10 mg/kg,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相同,密度、润滑性、闪点、95%点指标控制更严,且增加了浊点、总芳烃质量分数等多个指标要求。此外,澳大利亚柴油对润滑性改进剂(也称抗磨剂)和抗静电剂的要求等同于航空煤油管理,对助剂品牌、加剂浓度都有严格的标准。所使用的添加剂必须报告品名、型号和添加剂量,且已在澳大利亚注册。
表1 柴油主要控制指标汇总
1.2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调和方案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石化)柴油生产装置主要有蜡油高压加氢裂化装置、煤柴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这些装置所产柴油的主要性质见表2所示。催化柴油进煤柴油加氢裂化装置或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掺炼,掺炼量一般在20 t/h。由于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柴油其95%点馏出温度较高,并且闪点较低、浊点偏高,可将其作为单独组分与澳大利亚柴油分开处理;蜡油加裂柴油生产国Ⅴ柴油,由煤柴油加氢裂化柴油与精制柴油混合生产澳大利亚柴油,调和采用柴油罐220-T-02/220-T-05,这两个罐作为专用罐进行调和。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调和完成后需加入进口柴油抗磨剂及进口柴油抗静电剂,调和成功后转输至油库,整船出口。
表2 各柴油生产装置生产的柴油的性质
澳大利亚柴油低温流动性指标不要求检测凝点和倾点,而是要求检测浊点(Cloud Point)。目前浊点是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生产的核心调和指标,浊点不高于-1 ℃即可满足澳大利亚几乎所有地区的质量需求。调和期间,煤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浊点控制不高于-3 ℃,精制柴油浊点控制不高于-1 ℃。澳大利亚柴油既要求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不高于11%,又要求总芳烃质量分数不低于15%。同时,根据澳大利亚柴油对抗静电剂、抗磨剂等添加剂的型号和加注量的要求,抗静电剂和抗磨剂选用已在澳大利亚注册的进口品牌;抗氧化剂加注量控制不高于24 mg/kg,抗静电剂加注量控制不高于7 mg/kg。滤片阻塞倾向(filter blocking tendency)项目由上海SGS实验室分析,分析结果在1.0左右,远低于控制指标1.41。
2 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的质量控制
2.1浊点的影响因素及调整
添加降凝剂可明显降低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但柴油的浊点基本不变[3]。影响柴油浊点的正构烷烃主要为C20以后的高碳数正构烷烃[4],控制柴油浊点需要控制好原油的蜡质量分数或调节柴油生产装置原料的95%点或干点。
2.1.1 原油蜡质量分数的影响
混合原油中蜡质量分数的升高会导致柴油浊点的升高,不利于低浊点柴油的调和(见表3)。石蜡基原油的加工比例控制在20%左右为宜,尽量维持混合原油蜡质量分数小于7%。调和出口澳大利亚柴油期间,石蜡基原油宜选择蜡质量分数较低的新文昌、文昌原油,尽量避免加工蜡质量分数较高的辛塔、涠洲、新西江等原油。
表3 原油中蜡的质量分数对柴油浊点的影响
2.1.2 原料终馏点的影响
原料终馏点的变化会对柴油的浊点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终馏点的提高会导致柴油浊点的升高(见表4)。降低焦化柴油95%点馏出温度有利于柴油浊点的降低,但会导致焦化蜡油产量大幅增加,不利于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原料平衡(直馏蜡油∶焦化蜡油=8∶2)。降低常三线油终馏点有利于柴油浊点的降低,但会导致减压塔负荷增加,不利于常减压装置操作。若混合原油蜡质量分数满足小于7%的要求,常三线油馏程、焦化柴油馏程、催化柴油馏程尽量少调整或不做调整。
表4 原料95%点或终馏点对柴油浊点的影响 ℃
2.2芳烃质量分数的调整
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的总芳烃质量分数要求不低于15%。经分析,煤柴油加氢裂化装置的产品柴油的总芳烃质量分数为6.45%,加氢精制柴油的总芳烃质量分数为35.5%。在15 t/h左右催化柴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掺炼、重芳烃不进成品柴油的情况下,调和后的出口柴油总芳烃质量分数为17.5%,可满足柴油总芳烃质量分数不低于15%的指标要求;当20 t/h左右催化柴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掺炼,重芳烃进柴油罐时,混合柴油的总芳烃质量分数在22%左右。
2.3润滑性试验及加剂效应
随着柴油产品低硫化程度的加深,柴油润滑性能变差。加入抗磨剂是炼厂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商品抗磨剂根据主要成分分为脂肪酸型和脂肪酸酯型两种[5],脂肪酸型抗磨剂仅适用于低酸度柴油,脂肪酸酯型抗磨剂的适应面广,稳定性好。酸型抗磨剂会增加柴油的酸度和腐蚀风险,可能与硝酸异丁酯等十六烷值改进剂发生对抗作用,不利于低硫柴油十六烷值的提高。酯型抗磨剂消除了酸性物质对柴油酸度、柴油中清净分散剂、十六烷值改进剂等的对抗作用,有效抑制了金属表面的磨损和腐蚀,无毒无害,是环境友好型的柴油抗磨剂。
柴油抗磨剂选用国外某公司生产的被广泛采用的酯型抗磨剂R655。润滑性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柴油润滑性试验结果
*其物性指标用每100 mL柴油中总不溶物的质量(以mg计)来表示。
从表5可知:柴油未添加抗静电剂和抗磨剂时,磨斑直径为597 μm,不满足指标要求。在产品柴油添加5 μg/g抗静电剂的基础上,随着抗磨剂加注量的增加,磨斑直径稳步降低;当抗磨剂加注量在200 μg/g时,磨斑直径为346 μm,满足不高于400 μm的指标要求。柴油实际调和结果的磨斑直径与调和试验相近。
2.4柴油调和效果
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调和效果见表6。从表6可知:实际调和结果优于控制指标,完全满足出口澳大利亚柴油要求。出口180 kt澳大利亚柴油,增加效益按500元/t计算,可增效9 000万元。
表6 柴油调和结果
3 结语
通过对出口澳大利亚柴油的浊点、芳烃质量分数、润滑性等关键指标的控制,调和结果优于控制指标,完全可以满足出口要求。出口柴油是应对消费柴汽比下降的一条有效途径,惠州石化通过柴油出口澳大利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丁少恒,徐英俊,张蕾.中国消费柴汽比影响因素分析及走势预测[J].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76-79.
[2] 张成,钟湘生.降低柴汽比潜力分析与措施[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3,43(6):22-25.
[3] 王守城,马永旭,王福江.车用柴油低温性能相关指标的应用探讨[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2,21(2):24-26.
[4] 姜少华,周剑鸣,张玉贞.柴油正构烷烃含量与其低温性质关系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31(5):243-245.
[5] 李彦,杨栩,李丹,等.柴油抗磨剂对柴油质量影响研究[J].当代化工,2014,43(11):2305-2309.
QualityControlofDieselExportedtoAustralia
Liu Yingbin,Chen Zheng,Wei Ranbo,Gong Chaobing
(CNOOCHuizhouPetrochemicalCompanyLimited,Huizhou,Guangdong516086)
With the decreasing of consumption diesel to gasoline ratio in China,the trend of diesel surplus will exist for a long period,while diesel export is an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The key specification control indexes of diesel exported to Australia are analyzed,including cloud point,aromatic hydrocarbon mass fraction,and lubricity.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aromatic hydrocarbon mass fraction can be lower than 15% by blending FCC diesel in coking gasoline and hydrofining diesel plant,which could meet the quality demand of diesel exported to Australia.
diesel to gasoline ratio,diesel export,cloud point,lubricity,aromatic hydrocarbon mass fraction
2017-06-16。
刘英斌,男,1971年出生,1993 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炼油生产管理工作。
1674-1099 (2017)04-0010-04
:TE622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