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生共长”的教育语言
——记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校长曹慧
2017-09-16陈盼
本刊记者 陈盼
寻找“和生共长”的教育语言
——记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校长曹慧
本刊记者 陈盼
曹慧
【引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崇明园的“开心农场”种植园里,总有一块土地是属于向日葵的世界。阳光之下,葵花朵朵,把生命融入灿烂的色彩,用一片金黄刻画着最真实的成长。向日葵是崇明园的校花。课余闲暇之际,曹慧总是喜欢带着一些孩子在开心农场种植园里,依照时令种向日葵,种蔬菜,种各种农作物。播种、浇水、施肥、间苗之余,曹慧喜欢和孩子们“唠嗑”,追问孩子们许多问题,一来二去,孩子在种植时便有了如下发现:
种子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雨露、空气、阳光、养料等要素。很多人都是这么回答的,不过可能忽略了一点:种子的生长不仅需要外部要素,不可或缺的还有种子自身萌发的成长基因。
世界上有无数的叶子,但每片叶子各不相同,凡物莫不相异。
植物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相重叠,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互不遮挡,镶嵌式的排列使每一片叶子都享受着阳光。
她与孩子们分享着种植的收获,更有自身以此对教育的思考:
人和植物一样,具有自然属性。如果把“种子、叶子”换成“人”的话,曹慧认为:其一,人的成长离不开内在动力和外部教育因素的协同;外部教育众多因素并不是平均等份的,需要协同适切。其二,每个人都各不相同,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智力特征、兴趣爱好,其外在表现也是独具个性的。因而,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和而不同。其三,每个学生的各项潜能发展也需要自我和谐,平衡共生。
人非草木,又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从洪荒走向文明的过程,始终面临着“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的关系这三大问题。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自我的有机合一是文明的本质表征。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认识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必然。
“和”,对于曹慧来说,有着现实的缘由。2010年,她始任新建的句容市崇明小学校长。新学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华阳一小的35名教师和实验小学的36名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如果这个教师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合,产生了内耗,那就不是1+1=2了,而是1+1<2,甚至是1+1=0的问题了。”曹慧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说道。一所新学校,交到她手中,她该如何和师生们一起,写下它最契合教育本质的真实成长过程呢?
咨询专家,组织教师讨论,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自我阅读思考,追溯古今教育……辗转千回,山重水复:“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的思想,以不偏不倚、不激化矛盾为目的;“和”的价值观,寻求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道”的观念,遵循自然和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规律。
如今,“致和”已经成为崇明园师生灵魂深处的阳光。
让所有教育相关者都成为教育者
“今天很荣幸地参与了崇明小学的护学岗体验。学校倡议家长参与护学岗活动,并非仅仅是协助学校和交警安全有序护送学生进校,而是让每个家长在平时接送孩子时,能在校门口遵守学校的规定和交通要求。感谢学校组织的这项护学岗活动,让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有爱的学习环境。——三(6)班戎梓明妈妈”
这是一位家长志愿者来校护导学生上学交通之后的感言。每天数位家长志愿者和值岗教师一起完成护导工作,依天轮换。众多家长志愿者事后都感悟颇深:护送过别人的孩子才知道怎样更好地接送自己的孩子。
家长志愿者的身影还活跃在学校众多的活动中。学校运动会,家长志愿者帮助维护场内外安全,参与班级管理,协助运动员训练;外出实践体验活动,家长志愿者协助班主任调查安排景点路线,维持秩序;大型活动,家长志愿者主动进校录像拍摄……乐此不疲。
对于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曹慧如是说:“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教育相关者都是潜在的教育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价值取向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冲突和矛盾,但都指向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也就是为了孩子!致和,要让家长、师生以及社会等所有与学校教育相关者各出其力,各献其长,都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同而和。”
在崇明园,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的途径还有很多。学校创办初期,办学理念的确立与诠释,“三风一训”的征集与论证,管理制度的制订,学校校标、校报、校服、教师誓词的设计与形成,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及定稿,无不容纳着家长及社会人士群策群力的共同创造。随着学校课程不断的开发设计与实施,家长、社会人士也逐步成为崇明园课程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每个班级的“班本课程”中的“家政课程”“礼仪课程”“阅读课程”“自然课程”等,是家长们的主要阵地,做菜肴,讲礼仪,谈绘本,论名著,聊世界名景,道自然现象规律,家长们结合自己的职业、学历、事迹和特长,展示了不同的精彩。
“这堂课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不仅真正把书本和生活实践相融合,而且别开生面地引入了交通警察这一活生生的资源,让课堂新意叠出!”市教研员听完品德与生活课王庆芳老师的市级教学竞赛课后,大加赞赏道。王老师从事品德与生活教学年限不算长,在备课过程中,借鉴了众多的建议后,联系了一位市交警大队的交警,围绕“交通安全”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商讨了两人在课堂上的分工,以及呈现的方式手段,呈现的策略等细节。在课堂教学比赛现场,交警出现时,惊讶了全体学生,交警用动画和录像展示了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后,又带领学生现场模拟如何按照交通规则行走和学习交警指挥交通手势等。王老师和交警运用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学生开展课堂对话,学生们始终全神贯注,课堂结束后,学生们一拥而上,围着王老师和交警热切地说:“我们还想继续上课!”得到的回答是:“明天王老师和‘交警老师’带你们到校外真实演练!”学生们欢呼雀跃!
“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局限于校园内,注重校本教材编写,以及校本实施的文本化,缺乏对各种资源的整合。我们尽可能地让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对学生开放,在体验中实施。”魏蓉副校长这样介绍崇明园的校本课程——《实践体验·我与家乡》。曹慧与教师们发动家长和社会人士,把本市的社会物质资源整合到此项校本课程中来,通过家长和社会单位的密切联系,建立起了“气象科普”“地震科普”“农科所、农林学院实践基地”“茅山景区”等多个实践体验基地,结合每年春秋季学生外出体验活动,一年级赴农博园,参观家乡农艺生态;二年级往碧桂园希乐城,进行职业模拟体验;三年级到茶博园,采茶制茶,举行十岁成长仪式;四年级去千华古村、容北茶谷,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看家乡改革变迁;五年级行茅山景区,睹抗战纪念馆和茅山风景,沿途游览樱花园、赵亚夫生态种植纪念馆、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六年级植树节栽种,参观气象局科普馆、污水处理厂,到葛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实践体验。家长和社会人士协助安排景点资料介绍、活动组织、线路规划、安全护导等。年级体验活动依照年度循环,使不同年段的学生超越在校的课程文本资料的收集调查,通过六年中不同的考察、体验、探究、实践等系列活动,发现和感悟家乡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改革变化。
在问及多方资源参与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终极指向时,曹慧说,期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目标、理念在此过程中逐步一致,践行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认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形成“致和”教育共同体,孕生出“致和文化场”。
让我做你的夏洛吧
《夏洛的网》这个故事感动着我——人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我问自己:你能成为他人的“夏洛”吗?曹慧在“阅读手记”中写道。
曹慧历数自己的成长历程,认为自己能从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得益于众多前辈、同行给予的帮助、指导,“他们传承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智慧与素养,更是一种为了教育而奉献自我的使命。”她深情地回忆着。那该做怎样的夏洛,又如何做呢?
在学校文化创生的进程中,曹慧和大家都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基于人、为了人、成就人。因而“致和”教育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应聚焦于“人与自我”这个维度。为唤醒每位师生都能重新认识自我,将“我很重要”作为校训,希望在每位师生内心立起“人与自我”和谐发展的航标。又由校训提炼出“唤醒生命自觉,激活创造潜能”的办学理念,即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重现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践行人的生命成长。
唤醒,或来源于自己的内省发现,或来源于他人的发现与点睛。
2010年新学校创办不久,曹慧了解到后勤部戴相顺老师的妻子在2005年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当时,许多人劝他放弃,可在花光了筹措的二十多万元治疗费用后,他毅然决然地将妻子带回了家。从此,他一边陪着妻子,一边教书。4300多个日夜,他不离不弃,精心呵护,妻子身上没有生过褥疮,吸痰机也不用了,听觉逐渐敏感起来,嘴里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头部转动也较以前自如了。这件事成为了曹慧在全体教师会上讲故事的开篇。从那以后,这个栏目便固定下来,取名“崇明故事”,每次两三人,讲校园里所见所闻之事。讲述者有行政人员,有普通教师,有食堂员工……讲述的内容是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点点滴滴的小事。没有故事点评,静听之间,使聆听者自己发现故事背后的意义。久而久之,听者通过他人的故事,他人的尽心尽责来映射自己,自我审视,择其善而行之。2016年,流动到崇明小学的几位老师在第一次听过“崇明故事”后,向曹慧反映:“虽然文学性不比书上的故事,但真打动人。让人觉得‘原来工作可以更美的’……”她笑着回复:“我相信你们几位以后在崇明园里也一定有类似的故事,期待能听到你们上台讲故事。”
是的,故事的力量在于让教师发现自己的事业情系何处,发现自己于平常重复的工作的价值所在。
“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很自豪/我是崇明园的播种人,我很骄傲/我是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很重要/在此,我庄严宣誓/我将/用真情筑起精神的爱巢/用责任架起成长的引桥/用人格唤醒生命的自觉/用智慧点燃创新的火苗/把整个心灵献给崇明园的孩子/用整个生命/为他们铺就通向幸福未来的跑道。”
这是崇明教师誓词,每个年度全体师生民主推选出身边的“情系崇明、自重当强”的“感动崇明·校园人物”,在教师节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活动的压轴节目就是全体崇明教师宣誓。
“感动崇明•校园人物”评选至今已满六届,登上“崇明人物”榜单的并非全优全能,他们中有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普通教师,有胳膊骨折仍坚持学习的学生,有一直以来默默奉献的清洁工和食堂员工,有热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家长。学校为每个受表彰的人物精心设计颁奖词,在表彰大会上,重温崇明教师誓词也是每次必备。这种不求高大上的评比方式,用身边的榜样激励你我他,用经典的仪式产生情感共鸣,引发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
镇江市课外阅读教学观摩会上,费云芬老师如此侃侃而谈,眼神里充满自信与坚定:“在儿童阅读推介方面,无需挑拣时日,无需绚烂的舞台,每天只需将讲台让出,将喜欢的说来听听;不用兴师动众,每天午间书场,只围绕一本书,孩子们轮番联播,惊险处戛然而止,让孩子们对明天的同一时间充满期待……”
有谁能想到,三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费云芬老师还在为不能进军到各级教学比赛中而自卑呢?曹慧了解费老师对推广儿童阅读有极大的热情来自于日常观察。费老师曾网购许多童书带孩子们一起阅读。假期里,还将自己的车库腾出来,办了一个小型图书室,向小区孩子免费开放。这样的老师,难道你说她没有赛课一等奖的老师优秀吗?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却因为没有红章证书的认可,开始彷徨与怀疑。与其把他们捆在没有发展可能的课堂教学中,不如让她发挥自己的专长,集中精力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于是,大会小会上,曹慧讲费老师推广阅读的故事,并向语文教育专家和各级教研员极力推荐,恳请专家给予费老师指导和提供展示的平台。如今,费老师已成为镇江市骨干教师、句容市特级后备人才、镇江市儿童阅读联盟的知名教师,并多次对外介绍推广经验。
学校里类似这样的老师并不少,俞正霞老师“专攻”小古文阅读,年近五十的潘丰平老师徜徉于教导孩子古体诗写作的海洋里,出版了书籍《绛岩斋集》;数学老师朱洪海日常兼教学生现代诗写作……
作为教师,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或者特级教师,但,人人皆可以有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教育艺术,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专业生长点,来影响学生成长,绽放生命独特的精彩,从而获得一种自我实现的内心需求。由此,“崇明讲坛”诞生了!几个班合在一起,由一位老师上大课。根据老师们自己的选题,崇明讲坛之经典导读、域外风情、科学天地、曲苑杂坛等系列大课在校园里活跃起来。老师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课程开发意识也被激活。
“在校园中,花花草草如果只起到绿化作用,那么它们只是活着;如果老师们能快速地说出花花草草的名字,那么它们便醒了;如果老师能带着孩子们走近这花花草草,那么,这一树一树的花开中就有了教育的味道。”
主讲人是陈勤,学校的美术老师兼总务主任。校园的一草一木,他再熟悉不过了。有名的,未名的,开花的,结果的,落叶的,常青的,他如数家珍,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再安排我做一次崇明讲坛吧。去年,我给孩子们上的是数学幻方,今年,我接着给他们上数学幻方(二),下学期我给他们上数学幻方(三)。”主动请缨的是葛挺明,一位五十多岁的数学老师。葛老师平时喜欢琢磨幻方,然而,这并不是数学教学内容。自从“崇明讲坛”开设后,他可找到了用武之地,并在这里忘记了年龄。
周明龙老师,一位书法爱好者。他在崇明讲坛上主讲的“千年书法一脉香”开启了六年级学生的书法文化之旅……
曹慧根据每一位教师发展领域的不同,坚持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个人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展其所长,或推荐他们进行论文撰写的校本培训,或开办“崇明诗社”,或登场于崇明讲坛,或通过民主推选、当选为级部自主管理的负责人等。让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平台,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谈到曹慧,新晋省特级教师唐婉副校长深情地说:“她是我在校园里的大姐,更是我的良师益友。这位大姐领衔着镇江市名教师工作室、句容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教育思想汇报会、公开课、专题讲座、名师讲坛等活动,把她自己的教育主张、教育立场无私地和同伴们分享。雁过长空,虽无遗踪之意,但作为教育人的大姐,雪泥鸿爪,在写好自己教育人生的同时,引领更多的老师向着明亮那方前行……那时,我还不是特级教师时,她建议我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团队,我很惊讶,没有特级光环,也可如此?她说,你对语文教育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邀约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安静地做一点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事,何乐而不为?于是,崇明园的语文向日葵团队便悄然成立了,以‘葵花朵朵向阳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开始了……我由此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发现和思考。”
“后来没两年,北校区成立了,曹姐对我说,到北校区去吧,我知道会很艰苦,可是,你会有更大的空间,就如当年她来到崇明园一样,拥有一张大大的白纸,可以把你对语文课程开发的设计描绘到这张白纸上。我很庆幸,听从了她的话,也一如这位大姐所言,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关于教育,关于识字课程的想法都在北校区成为了现实。”
《礼记·学记》中有段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曹慧在这段话旁边有自己的批注:“知”的过程,就是自我发现的过程。发现,本质是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唤醒自我。教育的在场,其实就是互相发现的过程,教师需要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意味着教师要发现教育的价值、学生的价值,重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构自己的教育生活。重建,是痛苦的,但惟有与学生同生共长,与老师互相唤醒,互相发现,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呈现自己内在的生命风景。
让我们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相遇
崇明园的每年寒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始时,为了迎接孩子们的到来,都会开展一个欢迎仪式。有一年新学期的欢迎仪式上,每位教师都写了一块欢迎牌,都是欢迎孩子们重返学校开始学习生活的各种表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对绝大多数的欢迎牌视若无睹,惘然不见,唯独对一块欢迎牌特别感兴趣,都围着看。那块欢迎牌是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写的,且图文并茂,贴上了多个卡通人物头像:
“新年到,祝小朋友们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像沸羊羊一样健康,像懒羊羊一样不挑食,像灰太狼一样不放弃。”
这件事让曹慧颇有感触:如此众多的教师们真诚表达的欢迎,为何不受孩子们待见和欢迎?触动不了孩子们的心弦?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有句话说的好:用儿童的方式抵达儿童的心灵。是啊,教育不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方式,与儿童的精神相遇,何从有“教育”二字呢?崇明园,更应该是儿童的成长世界!
“太阳鸟”是崇明园的小天使,2013年的元旦前夕,五(6)班的太阳鸟潘越来找魏蓉老师,说:“魏老师,快过新年了,您带我们去博爱学校看看我们的‘手拉手’朋友吧!好久没见面了,我们都想他们了。”博爱学校生活着一群受到上帝格外眷顾的孩子——残疾孩子,他们有的失聪,有的失明,有的智力低下……2013年3月,2010届(6)班和2008届(5)班的孩子奔赴博爱学校,和那里的15个孩子结为‘手拉手’好朋友,六一之际,孩子们把博爱学校的孩子请到崇明园,在学校餐厅包饺子、做游戏,欢度儿童节。近一年时间,好朋友之间以书信、QQ等形式交流,但大部分小朋友因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等原因,没能联系上,可是“太阳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们。
“就这么空手去?”
“当然不能!该怎么办呢?让我回去和大家商量商量吧!”
有一个同学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办一个图书跳蚤义卖会,既让自己废旧的图书重新焕发生机,又能募集捐款,让大家把爱心献给博爱学校的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2013年12月30日下午一点半,学校树林广场,人头攒动,“转手遇到爱——捐书义卖活动”正在举行。四年级摊位上的一名男孩满头大汗:“把书卖出去,真不容易啊!”
手拿着两本从学生手上购买来的书的曹慧听到之后,上前唠嗑:“怎么个不容易啊?”
“之前以为只要把摊位一摆,好书一放,大声叫卖,就有人来买了。哪知道不如别的班级有准备。人家班的摊位位置有讲究,还做了宣传牌;他们还有分工,有专门打标语宣传的,有专门收钱的,有专门负责推销谈价格的。我这摊位就两个人,我和同学们带来的书还有不少和其他班级的一样,就要‘血拼’价格,有的摊位竟然还有‘买一赠一、买二赠公仔’的优惠……”
“那下一届捐书义卖活动,你会怎么准备?”
“我除了需要人手分工之外,还要把好书和普通书搭配起来卖,尽量卖多一些……”
活动结束后,曹慧和几位同事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谈起这个男孩的感慨,各有话题:“这活动是书本和课堂无法替代的”“孩子至少从中整合了计算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孩子的学习来自于他的发现,还来自于他自己要重新建立和整合自己的各种能力……”
这是崇明园“善良”课程活动剪影之一。崇明园根据“培养健康、善良、智慧的阳光少年”这一目标,重构了学校课程框架,分为健康课程,蕴养儿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善良课程由修身立行、仪式节日、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版块组合而成,培植品德高尚、习惯优良、心怀家国、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等素养;智慧课程则由学科课程和社团课程整合而成,学科课程连续多年围绕“儿童文化回归——和谐师生对话关系”主题开展研究,社团课程则向全体学生完全开放,自由选择。
“开办五十多个学生社团?是不是太多了?有这么多的师资力量吗?再则,学生班序完全打乱,自由选择,自由组合,那纪律和安全呢?是不是走精品化路线?开展几个样板式的学校社团,这样省力省资源啊!”在讨论创办社团的行政会和教师小组会上,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对此,曹慧坚定地否决了:“学校不是为某部分孩子而存在的,是为了所有的孩子而立足的,让所有孩子的基础有拓展,探究生兴趣,实践孕素养,孩子们的个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在她看来,崇明园理应就是儿童的生活学习世界,在这片苍穹之下,这些社团课程的建构,就是为每一粒“种子”提供适宜的生长土壤、阳光和水分,让每一粒种子浸润在和融多元的校本课程中,让每一朵不同的花蕾都自由绽放,竟显异彩。对于社团课程的师资,曹慧一方面挖掘本校特长教师担任,一方面采取聘请或购买校外专业资源来解决。
“学校每周都有好几个活动,刚来崇明园,还真不适应,真有点忙晕了的感觉。”一位新调入的教师这样说道。确实,崇明园里的活动真的比较多,语文学科的微课程活动内容就有读写绘、小古文、汉字文化、语文时政、童诗课程等;走进每个班级,会发现作业也是各种各样,高段美文欣赏、中段读书笔记、低段诗文绘、班级作文小报制作、与家长每周一约、作业错题集、每月知识点归纳等个性纷呈;崇明园的课间,更有志愿服务课程的“小蓝帽太阳鸟”的身影,有的随手关灯、开窗换气、对齐桌椅,有的主动热情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有的在巡查保护环境卫生,有的友善地提醒同学有序开展课间游戏。在校外,“太阳鸟”是博爱学校小伙伴的知心朋友,是向市民宣传防震减灾的小天使,是热爱绿色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活动与游戏,是儿童文化呈现的主要样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曹慧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要以让儿童在活动与游戏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才能让崇明园里的老师和孩子一起成为“我们”,才能让儿童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相遇相通,而不是“我们教师”和“他们儿童”。
【尾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走进崇明园,可以发现校园并不大,也无鬼斧神工的景观可览,质朴简洁。唯有众多草木,葱茏郁郁,点缀着崇明园。曾有参加生态种植课程的孩子们数过,崇明园有一百多种草木。师生们一直都很奇怪为何要种植这么多种草木,曹慧回答说:“草木多而不同,崇明师生也多且不同,相同的是,都成长于阳光之下,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语言。崇明园,是我们和生共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