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与体系重构
2017-09-16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华莉莉
□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华莉莉
课题研究
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与体系重构
□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华莉莉
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是学校育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群团改革背景下,初中阶段尤其需要着力发挥团、队组织并存的优势,避免组织体系、工作格局的断裂,以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必须从整体视角来重构团队一体化工作体系,完成少先队与共青团的无缝衔接,为共青团的源头打好基础作用。
团队一体化;育人;改革;体系重构
一、初中团队一体化的研究背景
共青团、少先队一体化,是指在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并存的环境中,团的教育与发展向初一扩展,队的教育与建设向初三延伸,通过推优入团、留队带队,扩大团队组织在初中阶段的交叉、相容,形成团队全程衔接教育的整体合力,解决少先队与共青团真空期①。目前初中团队一体化工作仍然存在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在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结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政治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团队一体化的路径并推进团队一体化实践持续、有效发展,是中学共青团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2016年11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以及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②。初中团队工作必须紧跟共青团改革步伐,探索团队衔接工作的新机制,思考团队一体化的新内涵,增强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光荣感、组织归属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初中团队一体化的体系重构
笔者针对目前初中团队一体化现状及问题,提出从整体视角重构团队一体化工作体系:围绕组织目标一体化,从氛围强化、关系重构、过程再造、机制重建四个维度,把握“全员性与先进性的有效衔接”一个纵向贯穿,完成少先队与共青团的无缝衔接,为共青团的源头打好基础。
团队一体化实践体系架
1.组织目标一体化
少先队和共青团都是党领导下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思想引领是核心,为党凝聚青少年是内涵。团和队作为政治性组织是通过团队一体化完成阶梯式渐进为党“推优”的使命,是党培养后备军的摇篮。两个组织的目标是相通一致的,即思想育人、实践育人。
2.氛围强化
其一,教育学习的强化。教育学习必须以团前教育为着力点。教育对象上把握团的教育向初中低年级渗透扩展,队的教育则向初中高年级延伸。教育内容上以团前教育和少年团校为抓手。明确团前教育2课时,围绕团的基础知识、党团队的关系内容展开。少年团校8课时包括基础课4课时和社会实践4课时组成。可以由区级层面统编教材,各学校围绕学校特点自行扩展。在教育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采用讲座辅导、课堂教学、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其二,实践平台的强化。中学阶段开展的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多的是强调参与和体验,使队员们对党团的认知从感性认知到情感上认同。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展实践的空间同时,也要运用仪式和体验手段来丰富实践载体。其三,宣传阵地的强化。在巩固原有红领巾广播、宣传栏等常规阵地的基础上,一要大力拓展网络新兴阵地,将红领巾组织建到网上和手机上去,形成线上线下深化融合的工作机制和格局。二要大力宣传中学生团员的先进典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中学生向上向善的好思想、好品德。三要增加优秀产品供给,设计微视频,推出儿童歌曲、童谣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3.关系重构
其一,队员与团员身份的关系重构。降低入团比例之后,团员如何能在学生中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对于中学共青团先进性的引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衔接。将少先队员的评价结果作为团队表彰和推优入团的参考指标。将少先队的考章、争章和团校考核、入团标准相结合,打通育优和推优的渠道环节。其次建立联动机制突出模范带头作用。对身兼少先队员、团员两重身份的团队员,将他们进行重新组队,编入各小队担任常任副小队长或“小辅导”,以一名少先队员的身份参加小队活动,同时又以团员的身份组织带动其他队员共同进步。其二,教工团与学生团的关系重构。充分发挥青年教工团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青年团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团队衔接中直接参与学生团建工作。其三,大队辅导员、团委(团总支书记)、中队辅导员(兼班主任)的关系重构。团队一体化的核心人物是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应该聘任优秀有经验的党团员担任,鼓励初中学校团委书记兼任校大队辅导员,实行团队负责人一人兼,担负起团队组织建设和团队员管理教育的双重职责。中队辅导员是团队工作的实施者,建议中队辅导员兼任班主任和团支部书记,便于将班、团、队工作整合。同时要理顺大队辅导员与中队辅导员之间的责任分工和关系,突出中队辅导员在团队衔接中的关键作用。
4.过程再造
从规范入手,再造团员发展过程。在学生中发展团员,要始终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首要标准。其一,再造团课教育的规范和通标。市级联合区级层面组织力量编写团课课程标准和团课教材,将团前教育内容规范化,通标化。其二,再造入团三种身份的标准和衔接。提出入团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团员身份转化的标准。出台积极分子的推荐标准,团员发展对象的中队推荐标准,以及团员的考核标准。
5.机制重建
重建团教议事协调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团教议事协调机制。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团区委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初中团队一体化的重点、难点工作。建立不定期联系机制,就工作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沟通。重建人才培养机制。对团干部、队辅导员进行团队衔接教育培训,提升实施团队衔接的工作能力。重建工作评价体系。将团队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纳入区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对基层单位的年度考核中;区少工委对各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考核中增加中队的权重。
6.一个纵向贯穿:全员性与先进性的有效衔接
共青团与少先队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具有政治性和群众性要求。但少先队是全员入队,共青团是吸纳先进青年加入组织,从全体少年到部分先进青年,中间需要过渡和衔接培养。笔者认为群团改革以后团队一体化工作更关注少先队全员性到共青团先进性的过渡过程,在过渡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从严格规范入团过程,注重过程体验教育入手,同时注重发挥团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开展团的组织生活,抓好团员的意识教育,三会两制一课是关键。
1.上海团市委少年部,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尝试与思考,《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第12期。
2. 团中央教育部,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DB/OL]。http://www.gqt.org.cn/documents/zqlf/201611/ P020161111540351598256.pdf,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