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OM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7-09-16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 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依托OM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 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我校作为全国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对少先队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自1994年以来,学校从依托特色项目——“小发明”,培养有特长少先队员的创新兴趣,发展到借助系列新型的队活动提高少先队员的科技素养及创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随着科技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OM活动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引领少先队员走进创新世界。于是,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展了依托OM活动少先队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至今已走过整整五年,OM活动成了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不但在国内颇有影响,而且已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更令人欣喜的是,学校少先队员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明显提升。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喜欢奇思妙想,善于创新创造。
一、研究概论
1.概念界定
OM活动:OM活动是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简称,它是一项能培养少先队员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愉快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因为它强调解决方法的独特性、多样性,强调表现的艺术性、人文性,因此能使少先队员在整个活动中感受快乐,并终身受益。
创新能力:促进少先队员产生新思维,思维培育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并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和优良的创造性心理品质。
2.目标与内容
(1)课题目标。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能力,提升少先队员的创新素养;通过有创意的少先队活动组织队员参与OM活动,并在普及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善于创新、善于动手的科技创新能手,并在各级各类的OM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探索系列的OM活动,将OM活动从局部的、分散的尝试上升到整体的、系统的实践,统领我校少先队的系列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少先队活动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文化品位,焕发学校生命的活力。
(2)研究内容。
探索OM活动规律,完成OM少先队活动教材的编写;组织OM校本研修,提升辅导员组织、创新活动的能力;组建OM社团,完善培养OM能手的机制与措施;开展OM系列活动,创新一条少先队活动的新途径。
二、课题实施
1.理论研究阶段
学校在开展实践活动前,为了提高辅导员和队员对OM活动的认识,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活动。
(1)专家引领。多次邀请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活动对辅导员老师和少先队员进行OM活动理论培训,让全校教师领会开展OM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通过问卷等形式对我校少先队员现有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OM活动等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我校由于一直来重视科技教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较强,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被动的阶段,而对OM活动的认识基本为零。
(3)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再学习,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内容。
(4)课程建设。为了OM活动的开展得以保障,学校大队部与教导处合作,构建了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见下图)
2.活动开展阶段
(1)定期研训。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坚持定时定点进行全校教师或中队辅导员的校本培训。
(2)以赛促训。培训结束,又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邀请上海金牌教练现场指导、现场打分评奖等形式,让每一位辅导员近距离地与“OM活动”亲密接触,使OM培训真正落到了实处,使辅导员老师的指导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使学校OM活动的全员参与成为了可能。
(3)设景育趣。精心构建以“奇思妙想”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远看似花园,走近细看才发现原来是科技的乐园,处处有可触可摸的科技小景点,或在树丛中,或在拐角处,或在楼梯间,只要少先队员高兴和愿意,随时可以去摆弄,去探究,整个校园是少先队员的科学殿堂,更是充满奇与趣的儿童乐园。
(4)活动激趣。自2012年来,学校政教大队部为了能使OM真正走近每一位少先队员,走进每一个班级,让校园时时有OM,处处有OM,人人喜欢OM,组织开展了“走进OM创意无限”的少先队系列活动。如今,学校既有普及型活动包括每年寒假的“废旧物品大变身”比赛、3月的OM班级系列挑战赛、10月的OM故事创编比赛、12月的OM亲子挑战赛等;还有提高型活动,如每年9月的OM社团成员选拔赛、一周一次的OM社团活动、赛前的集训等。固定的活动时间、多样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少先队员参与的热情,现在学校100%的队员参加OM活动。
(5)亲子共趣。在开展队员的系列活动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长会上动员及家访,让家长了解OM活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而得到了他们的有利支持。他们不但能对少先队员进行及时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资料的查找,对专家的采访等,还能经常陪同少先队员进行实践活动。家长的支持使学校的OM活动得到了延展,可以从只是校内延伸至校外,对队员的创新能力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3.深化与教材编写阶段
由于OM活动具有特殊性,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活动有区别,因为它是一项集科学、艺术、文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科技活动,所以活动的开展初期也曾走过许多弯路。为了使活动有方向、活动有依据、活动有规则,学校大队部决定与科技部、教科部门携手共同编制了《奇思妙想OM》的系列活动教材。教材的编写其实是对课题研究的一个阶段总结,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以前,又对辅导员和队员们以后系统开展OM相关活动起到了引领作用,还能促进学校浓厚OM活动氛围的形成,也为下阶段的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因此本套教材在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4.总结与调查分析阶段
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少先队员,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创新能力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成效
1.开展OM活动成果蔚然成风,并普遍培养了少先队员的创新素养,全面提升了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的OM活动蔚然成风,并深受全体少先队员的喜爱。实践证明,开展OM活动确实是培养少先队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实践还证明,我校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阵地、以少先队大队活动为载体开展OM活动是成功的,它体现在可行性与有效性,普遍培养了少先队员的创新素养,而且并没有因此增加少先队员的学习负担,恰恰相反,少先队员在OM活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也正因为有了OM活动,少先队员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乐趣,无疑起到了积极“减负”的作用。
自开展OM活动以来,学校大队部不断深化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在活动设置上贯穿以人为本的主线,努力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育人平台,让少先队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做自己想做的,使少先队员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提升了少先队员思维品质,养成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辅导员们借助OM活动创设创造性思维情景,设计开放性教学内容或问题,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开放少先队员的思维空间,使少先队员在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并积极主动展开思维,辅导员的引导使我校的少先队员变得善于思考,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少先队活动呈现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与学校教学特色和品牌
中队活动主题化。近年来,辅导员们以进行科学教育的热情和对少先队员素质全面发展的责任感,针对少先队员所具有的好动、好新、好奇的特点,经过引进借鉴和大胆的探索,在中队活动中充分利用OM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因素,把活动设计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少先队员的创新欲望。如在这学期中,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围绕OM开展主题中队活动,于是就有了“生态瓶中的OM”等有趣的中队活动。
假期活动创意化。每年寒暑假,大队部都会为全体队员制定科技活动方案,在头脑奥林匹克宗旨的引领下,更是在日常不断地为孩子们建构“创意无限”的平台,让孩子们动脑又动手,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创新的优良品质。
2015年暑假的“废旧报纸大变身”、2016年寒暑假的“小小吸管大变身”“百变书签”等创意活动,极大地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他们把平时用过的废旧报纸、废旧吸管变成了制作精美的花瓶、别墅、自行车、迷宫、连衣裙、飞机、坦克等工艺品,他们还设计制作出了形态各异、妙趣横溢的百变书签,真可谓创意无限!
大队活动特色化。寒暑假的创意活动引起了全体少先队员及家长参与OM活动的热情,因此当2015年12月首届OM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挑战赛进行时,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空前高涨。“纸陀螺”、“平衡杆”、“航空运载飞机”三组题极具挑战性,吸引了全校师生、家长的目光!赛前大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商讨着解题方法,踊跃报名,异常热闹!比赛那天,各年段的亲子代表队的比赛一次次在大礼堂掀起了高潮,助威声,欢呼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这样的活动改变了少先队员的学习,学校的OM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其他学科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中队活动、大队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少先队员们在OM活动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开发,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同时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观察习惯,并养成了爱动脑、勤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造的优秀品质。据我们统计,每班的优秀少先队员100%是学校OM活动的积极参与者,80%以上在其他科学竞赛活动中获过奖。
3.探索了通过开展OM活动,全面提升少先队员创新能力的载体和方法
几年来,在全体少先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少先队员们将许多创编故事变成为OM作品,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OM培训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大队辅导员沈敏老师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中训练,提高了队员们独特的创意能力,由于活动有新意、有创意,使他们近乎疯狂地喜欢上了这门选修课。短短几年,我校OM社团队员分别在宁波市第二节青少年科学嘉年华OM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在第33、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中获三等奖,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中获二等奖,世界第36、37届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中均获一等奖,其中第36届比赛中还获得富斯卡特别创造力奖,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的世界总决赛,分获季军和冠军。迄今为止,全校共有近百名学生在各级各类OM相关活动中获奖。
OM活动实践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也随之提高。
四、研究结论
1.创新少先队活动品牌,必须立足学校主阵地,并找准切入口
OM活动在我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在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时候,宁波基本还是处于空白期,而我们在短短的五年左右的时间,不但活动逐渐形成体系,并在一系列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已经有二十多年活动历史的上海,获得世界冠军,这与我校的实际是分不开的。学校自1994年以来,从依托特色项目----“小发明”,培养有特长少先队员的创新兴趣,发展到借助系列新型的队活动提高少先队员的科技素养及创新能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因此,再进行OM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是顺理成章的事,也可以说我们找的切入点非常准确。因此,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找准切入点,创新少先队活动品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 OM活动是培养队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OM就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活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已经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韩国、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参与。它弘扬两种精神:创造精神——越是与众不同越能得高分;团队精神——七位队员组成一个队共同解题。OM活动的理念、内容、形式受到了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欢迎,早年参加OM活动的队员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人成了精英。从我校开展OM活动以来,发现热衷于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思维更具有活跃性,常常能创造性地来解决问题,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他们在其他学科类的学习中往往也能成为佼佼者,所以OM活动是培养队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持续开展OM活动,是创新学校品牌的必然选择
OM活动虽然是一项世界性的赛事活动,参加的人数有限(七名队员),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竞技类活动,只把学校看做比赛的组织者,没有过程、没有持久性。应该从理解它的宗旨开始,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才能使OM活动真正深入少先队员的心里,走进少先队员的学习里、生活里,才能使OM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成为激发少先队员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形成创新品质的有效阵地,成为创新学校品牌的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要求“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源泉,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校的财力,还是人员的配备,都体现了“OM特色”,因此,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创新为主的优秀科学特色项目,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每当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运用到OM解题实践中,就特别有成就感。” OM社团的吕奕瑄如是说。是的,OM活动由于其独特的创造性、求异性,得到了全校少先队员的欢迎。如今,学校里富有创意的活动无处不在、富有创新能力的队员随处可见,正如OM活动的创始人米克卢斯教授所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关键是用科学的方法把它开发出来,我们正是借助了少先队活动这个有利的平台,使我校的少先队员都得到了科学的开发,创新精神已在我校扎根发芽。
[课题组成员:伊阳、周灵宇(执笔)、沈敏、陈展雷]
(本栏责任编辑 陆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