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果菜类蔬菜生产与流通形势分析

2017-09-16韩书庆马娟娟吴建寨

中国蔬菜 2017年9期
关键词:果菜茄子流通

沈 辰 熊 露 韩书庆 马娟娟 吴建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我国果菜类蔬菜生产与流通形势分析

沈 辰 熊 露 韩书庆 马娟娟 吴建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以黄瓜、番茄和茄子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我国果菜类蔬菜生产供给、成本收益和流通价格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果菜类蔬菜种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但仍以分散、小规模生产为主;生产从业人员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工和租地费用刚性增长,生产总成本明显增加,利润率降低;市场流通半径较大,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较高;价格总体明显上涨,波动幅度不断增大。基于此,提出加强科技研发、开展市场综合调控、加强信息预警、促进产销对接等政策建议。

果菜类蔬菜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食品。近年来,我国果菜类蔬菜种植面积总体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着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利润相对下降、市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等问题。为了摸清我国果菜类蔬菜生产现状,发现产销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蔬菜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分析团队于2016年11~12月在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四川等5省对黄瓜、番茄、茄子等3种果菜类蔬菜的生产与流通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监测与统计数据对果菜类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2015年黄瓜、番茄和茄子产量分别排名第2位、第3位和第7位,合计约占蔬菜总产量的18.9%。

1 果菜类蔬菜总体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果菜类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保障了我国蔬菜市场的供给。同时,土地流转、农村老龄化也引起了果菜类蔬菜生产的诸多变化。

1.1 面积、产量总体增长,单产水平逐渐提高

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我国黄瓜、番茄和茄子种植面积分别为125.8万hm2(1 887万亩)、106.9万hm2(1 604万亩)和80.6万hm2(1 209万亩),较2010年分别增长18.2%、11.7%和7.6%;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3种蔬菜单产水平整体有所提高,2015年分别为3 147、3 487、2 538 kg·(667 m2)-1,较2010年分别增长7.2%、4.5%和5.4%;3种蔬菜总产量分别为5 938万、5 594 万、3 068万t,较2010年分别增长26.7%、16.8%和13.3%(图1)。

1.2 新型经营主体有所发展,但仍以小规模生产为主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从事蔬菜生产。与普通农户相比,新型经营主体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生产设施更为完备,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信息获取更加灵敏,生产能力有所提高。调研发现,河南、四川等省一些种植大户、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蔬菜规模种植。加工企业参与蔬菜生产,通过后向一体化,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种植大户则可以利用规模优势,获得超市、企业订单,并增强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无论其参与蔬菜生产的动机或获益如何,新型经营主体的加入,对缩短蔬菜流通环节、扩大销售渠道具有积极影响。尽管规模经营得到一定发展,但多数生产者经营面积仍十分有限。在调研的257位生产者中,种植面积在0.33 hm2(5亩)以下〔含0.33 hm2(5亩)〕的有205位,占比79.8%;种植面积在0.33~0.67 hm2(5~10亩)的有30位,占比11.7%;种植面积在0.67~2.00 hm2(10~30亩)的有17位,占比6.6%;种植面积在2.00 hm2(30亩)以上的有5位,仅占1.9%。

图1 2010~2015年我国番茄、茄子和黄瓜种植面积与产量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zzys.agri.gov.cn/nongqing.aspx。

1.3 从业人口老龄化明显,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当前我国农村正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宋洪远,2014)。调研发现,目前农村从事果菜类蔬菜种植的80%以上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一般为夫妻共同经营,很少有年轻人从事蔬菜种植。山东省兰陵县被称为山东的“南菜篮子”,当地普遍种植果菜类蔬菜。所采访的10位种植户中,仅有1位年龄在40岁以下,其他均在50岁以上。蔬菜生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多数农事活动依靠人工完成。特别是设施生产作业空间小、温度高、湿度大,对身体损伤较大,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相关劳作。可以预见,随着从业者的逐渐老去,其从事蔬菜种植的能力与精力将不断下降,对未来果菜类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2 果菜类蔬菜种植成本收益变化

随着人工与租地等费用的增长,近年来果菜类蔬菜种植成本不断提高,利润相对下降,种植效益降低。

2.1 总成本明显增长,种植利润相对下降

近年来,果菜类蔬菜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2015年全国黄瓜、番茄和茄子设施生产每667 m2总成本分别为8 224.8、7 768.2、8 123.7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67.4%、50.6%和88.4%;露地生产每667 m2总成本分别为4 347.3、4 832.7、3 695.7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60.9%、62.2%和66.9%。从利润来看,2015年黄瓜、番茄设施生产每667 m2净利润分别为4 485.0、4 401.4元,比2010年反而减少16.1%和3.5%;黄瓜、番茄和茄子露地生产每667 m2净利润分别为1 631.1、2 895.6、1 625.5元,比2010年分别减少51.8%、33.2%和52.7%;只有茄子设施生产每667 m2净利润比2010年增长33.9%,达到4 754.0元。从利润率来看,2015年3种果菜类蔬菜的利润率均比2010年明显下降(表1)。

2.2 人工成本刚性增长,是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是造成总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赵安平 等,201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2010~2015年黄瓜、茄子、番茄人工成本涨幅均超过50%,设施茄子人工成本上涨更是接近100%。调研发现,人工成本增长表现出明显刚性,即价格上涨后难以下跌。对寿光市的调研发现,2012~2016年短短4年间,当地雇工费用每年均不同程度增长,已由每天100~120元涨至150~200元,累计涨幅超过50%。其他县区调研发现,各地雇工费用基本都在每天70元以上,遇到农忙季节或蔬菜劳作的关键时节,雇工费用将达到每天100元以上。目前,人工成本占果菜类蔬菜总成本的比例约为50%,其持续增加对总成本上涨带动明显(表2)。

2.3 租地费用不断提高,进一步推高总成本

在人工费用增长的同时,土地租金也明显增加。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2010~2015年黄瓜、茄子、番茄土地成本也有所增加,特别是设施生产的土地成本增长较为明显。调研发现,山东寿光当地流转土地租金由2010年的1 000~1 200元·(667 m2)-1增至2016年的1 200~1 500元· (667 m2)-1,涨幅超过20%;其他县(区)流转土地租金普遍在500元·(667 m2)-1以上。辽宁、四川等省土地租金在600~800元·(667 m2)-1,河南、河北等省在1 000元·(667 m2)-1左右。目前,土地租金在3种果菜类蔬菜生产成本中的占比约为5%(表2),租金明显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成本的增长。

表1 2010、2015年黄瓜、番茄和茄子成本收益情况

表2 2010、2015年黄瓜、番茄和茄子生产成本及其占比

3 果菜类蔬菜流通与价格情况

3.1 流通半径大、环节多,产销对接难度较大

与叶菜类蔬菜相比,果菜类蔬菜较耐贮藏,可以进行远距离运输,流通半径较大。以北京市为例,其冬季果菜类蔬菜主要来自辽宁、内蒙古和山东,部分产品来自海南、云南等地,流通半径大多在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张有望和肖小勇,2015)。从流通渠道来看,果菜类蔬菜普遍要经过“田头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流通环节较多。调研发现,多数农户蔬菜销售仍以田头或街头交易为主,往往是经纪人前往田头收购,或由农户将蔬菜运送至街头、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主体交易随机性较强,大多是“一锤子买卖”,稳定的流通渠道尚未形成。仅寿光地区蔬菜销售有所差异,经过多年发展,当地逐渐形成了代收形式。作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产地和集散地,当地几乎每个村庄都建立了“菜点”,由本村经纪人经营,为外部市场组织货源,收购周边种植蔬菜,根据交易量向当地村民收取少量费用,流通渠道相对稳定。由于产销对接困难,农户蔬菜销售出现滞销卖难现象较为频繁,所调研的257位蔬菜生产者中,有94位表示当年出现过蔬菜滞销卖难现象,占比约为36.6%。

3.2 市场价格整体上涨,波动幅度有所增强

受成本持续增加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果菜类蔬菜价格呈现上涨态势。据农业部监测,2009~2016年黄瓜、番茄和茄子批发价格整体均上涨。2016年3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3.55、3.63、3.85元·kg-1,较2009年分别上涨42.0%、44.6%和 52.2%。在整体上涨的同时,价格年内波动也有所增强。黄瓜、番茄和茄子价格大体呈现“V”字形波动特征,即年初高,之后持续下跌,7~8月跌至谷底,之后转而上涨。2009~2011年黄瓜、茄子批发价格年内波动标准差基本保持在1.0元·kg-1左右,番茄批发价格年内波动标准差为0.5~0.8元·kg-1。2012年后,黄瓜、茄子批发价格年内波动标准差均在1.2元·kg-1以上,番茄批发价格年内波动标准差也在1.2元·kg-1左右。2016年受年初寒潮以及春节节日效应影响,黄瓜、番茄和茄子价格均达到2009年以来最高峰,年内波动标准差也分别达到1.63、1.21、1.77元·kg-1(图2)。

图2 2009~2016年黄瓜、番茄和茄子的批发价格趋势

3.3 价格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波动带有蛛网模型特征

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大力推进基本设施建设、加强灾害预报与预防指导等措施来减轻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但蔬菜生产靠天吃饭的行业特点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自然灾害仍然是引起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的重要因素。2016年1月下旬,大范围降温和寒潮天气严重影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冬季果菜类蔬菜生产,造成黄瓜、番茄和茄子市场供给量明显减少,引起年初价格大幅上涨。对生产者种植意向调研发现,受此影响生产者大多增加了这3种蔬菜种植面积,市场生产供应也相应增加,2017年1月黄瓜、番茄和茄子价格同比分别下跌27.3%、6.2%和33.4%,呈现“供小于求—价格上涨—面积增加—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蛛网模型波动规律。

4 政策建议

综合来看,虽然我国果菜类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但生产规模狭小、人工和土地成本刚性增长、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突出,制约了蔬菜产业持续发展。蔬菜价格整体上涨,波动幅度不断增大,给蔬菜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4.1 加强装备技术研发,减少人工费用支出

面对劳动力的老龄化与人工费用的上涨,须加强蔬菜生产相关机械设备研发,利用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一是加强农机与农艺研发。从农艺与农机两方面着手,开发、推广诸如统一行距与株距、统一栽培等适于机械化生产体系标准作业的农艺模式,加强蔬菜种植旋耕、施肥、起垄、镇压、覆膜等生产层面农机研发使用,进一步提高设施生产中滴灌、田园管理机、卷帘机等机械覆盖面。二是考虑扩大农机补贴。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改变对蔬菜补贴力度相对不足的状态,扩大对常用的、关键的蔬菜生产机械购买的补贴范围,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参照浙江、武汉等地蔬菜生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补贴方式及操作办法等补贴模式,建立稳定和连续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康国光 等,2013)。三是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探索利用GP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蔬菜生产规范化、精确化控制与管理,将人工操作改为智能控制(邹承俊,2013)。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加大对适用性强、低成本信息技术的研发,逐渐降低用工成本。

4.2 综合多项调控措施,确保价格合理波动

近年来,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波动愈发频繁剧烈,客观上要求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创新调控手段,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一是建立健全蔬菜调控目录制度。要科学选定蔬菜调控目录品种,明确目录品种价格波动警情,针对不同波动强度,设计政策工具组合,并构建触发响应机制,从而确保蔬菜价格合理波动。二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要从蔬菜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全面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增强市长“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孔繁涛 等,2016)。三是大力实施蔬菜价格保险工作。及时总结归纳蔬菜保险试点成功经验,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农户等多方共担的风险分散机制,扩大保险覆盖品种和范围,创新蔬菜险种,确保蔬菜生产者利益。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组建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建立蔬菜保险基金,突破WTO“黄箱”限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 效应。

4.3 加强信息预警发布,引导农民理性种植

果菜类蔬菜流通半径大、环节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产销对接难度大,容易引起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必须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均衡,缓解价格波动(李崇光和包玉泽,2010)。一是加强天气、市场信息的监测预警。针对果菜类蔬菜生长季的气候特点,开展针对种植季节的短、中、长期的天气预测,特别是低温、雨雪、寒潮等自然灾害预报。进一步扩大蔬菜全产业链监测预警的广度和深度,增加监测省份,扩大监测队伍,拓展监测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二是持续做好种植意愿调查工作。种植意向调查、反馈、再决策是实现产销空间、时间、品种匹配的重要手段。在播种之前,选择主产区开展菜农种植意向调查,对种植意向进行汇总、分析,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并反馈给生产者,以便其再分析、再决策。三是积极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加强气象与市场信息的发布与服务,探索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建设农业信息网站、手机短信、APP、广播、电视等多种信息推送方式,指导农户在调整规模、灾害防范等方面的正确决策。

4.4 创新完善流通模式,促进蔬菜产销对接

针对流通中存在的产销对接不畅、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应进一步创新完善流通体系。一是完善田头、区域、全国三级批发市场体系。加强田头市场建设,加强批发市场蔬菜贮藏能力,加强蔬菜加工配送能力,实现生产消费的有效对接。二是创新市场流通模式。鼓励发展订单、团购、直销、农超对接等多种新型流通模式,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借助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促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进城市社区,形成稳定的端到端、点到点的直供直销关系。三是建立完善产销对接信息平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蔬菜产销对接信息平台,通过平台适时发布市场供需信息,撮合交易,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减少流通 损耗。

康国光,蔡芳,高群.2013.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思 考.长江蔬菜,(14):69-72.

孔繁涛,沈辰,吴建寨.2016.上海市蔬菜价格调控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10):90-93.

李崇光,包玉泽.2010.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中国蔬菜,(15):1-5.

宋洪远.2014.农村老龄化的几个突出特点.人民论坛,(36):26-27.

张有望,肖小勇.2015.流通成本视角下蔬菜流通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山东、北京的调查.广东农业科学,(5):157-162.

赵安平,赵友森,王川.2012.北京市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和评估及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33(5):598-602.

邹承俊.2013.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温室大棚生产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8):18-21,24.

沈辰,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研究,E-mail:shenchen@caas.cn

*通讯作者:吴建寨,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等研究,E-mail:wujianzhai@caas.cn

2017-04-06;接受日期:2017-06-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3263),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2016PT30)

猜你喜欢

果菜茄子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生鲜果菜扩建“冰箱”
茄子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愿你的成长路上有“茄子”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小捣蛋鬼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