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地区猪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7-09-16侍忠明卞红春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耳病盐城合格率

侍忠明,卞红春

(1.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盐城224000;2.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盐城地区猪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侍忠明1,卞红春2

(1.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盐城224000;2.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猪呼吸道疾病是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常发、多发病,给我国样猪业带来极大损失,由于该病是多种病原体互相作用导致混合感染或继发多系统感染,使猪场在防治措施上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解盐城地区2017年一季度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情况,促进科学有效防控,笔者通过调查,浅析盐城地区猪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提出防控建议。

猪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建议

猪呼吸道疾病是一种由多种病毒、细菌和支原体以及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一般表现为多种病原体互相作用导致混合感染或继发多系统感染[1-3]。猪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感染可分为原发性病原体感染和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两大类。原发性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圆环病毒2型(PCV 2)等。继发性病原则包括:猪细小病毒(PPV)、猪链球菌(SS)、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败血性波氏杆菌(Bb)、副猪嗜血杆菌(HP)和猪附红细胞体(E-suis)等[4-6]。发病过程一般为原发性病原体侵入呼吸系统破坏其防御屏障,造成猪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继而猪体本身携带的内源性继发病原和外源性继发病原引起继发性混合感染[7-8]。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影响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发病率高达30%~60%,死亡率7%~30%。其常见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等各个阶段,以及不同饲养管理水平的猪场,包括规模化养猪场[9]。在 2017年一季度,盐城地区不少猪场尤其是中小规模猪场先后反映生猪发生呼吸道疾病,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解盐城地区生猪呼吸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促进科学有效防控,笔者随机抽取盐城市四个县(区)11个中等规模猪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调查。同时,随机采集猪血清样本做呼吸道疾病原发性病原抗体水平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盐城市四个县 (区)11个中等规模猪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其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发病原因、饲养管理水平、防疫防控措施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随机采集母猪血样85份、育肥猪血样90份,检测猪瘟、蓝耳、伪狂犬等呼吸道疾病相关原发性病原的免疫抗体水平。

2 调查结果

2.1 猪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

从被调查的11家中等规模猪场来看,多数猪场存在呼吸道疾病,且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水平较落后的猪场,其中25-30kg的育肥猪最易发,死亡率在10-15%。

2.2 猪呼吸道疾病防控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猪场猪瘟、猪伪狂犬和猪蓝耳病免疫程序基本合理,并按程序进行免疫,免疫抗体水平总体较好;圆环病毒病、副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气喘病、肺疫等病种的免疫密度高低不一。部分猪场疫病防控意识较差,进场消毒池、访客消毒通道、购入猪疫病隔离观察等措施不到位。疫苗保存方式不当、技术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是调查中发现的一大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猪场开展猪蓝耳病病原学检测,针对性采用与本场流行株相匹配的猪蓝耳病疫苗,猪呼吸道疾病明显减少,整个猪场稳定性较好,生产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分析。

2.3 猪场饲养管理情况

总体来讲,大多数中等规模场基础设施完善、防疫意识强、饲养合理、管理规范。但调查中也发现,部分猪场存在自繁自养和外购混养的情况,且对外购猪没有进行有效的隔离观察,散养家禽与猪混养,甚至少数猪场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免疫记录不全、猪圈舍卫生条件差、料槽、水槽不及时清理,导致猪疾病多发,猪场效益下降。

2.4 血清抗体监测情况

采用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采集的175份血清样本分别开展了猪蓝耳、猪瘟、猪伪狂gB抗体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表1。

表1 全市生猪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监测结果统计

猪蓝耳病毒抗体合格率为91.4%,其中母猪合格率82.4%,商品猪合格率100%。猪瘟病毒抗体,合格率为93.7%,其中母猪合格率97.6%,商品猪合格率90%。猪伪狂犬病毒gB抗体合格率为92.6%,其中母猪合格率92.9%,商品猪合格率92.2%。

3 结果分析

3.1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程序合理效果好。

各猪场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程序合理,免疫抗体水平总体较好。除此之外,阜宁一猪场主动开展猪伪狂血清学监测,对gE抗体阳性的公猪立即淘汰,对gE抗体阳性的后备猪作为商品猪饲养,并严格实行自繁自养的方法,目前该场哺乳猪死淘率2%,保育猪死淘率3%的低水平,猪呼吸道疾病鲜有发生。

3.2 导致猪呼吸道病多发的原因主要为细菌和管理因素。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重大疫病如蓝耳病、猪瘟免疫抗体以及优先防治病种猪伪狂犬病gB抗体合格率都较好,说明这三个病毒病并不是引起规模场生猪呼吸道类疾病的主因,初步认定,我市2017年一季度少数猪场发生的生猪呼吸道病多是由于防疫卫生、饲养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各类致病因子如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霉菌等因素单独或混合感染所引发的。

3.3 各猪场对猪呼吸道病采取的防控措施不一。通过调研发现,各猪场对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普遍较重视,而对圆环病毒病、副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猪肺疫等病种的免疫密度高低不一,未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疫苗免疫,导致这些疾病在部分猪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猪场存在自繁自养和外购混养,且没有进行有效的隔离观察。少数猪场由于工人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清洗料槽、水槽导致霉菌疾病的发生。但总体讲,规模越大、防疫越科学、管理越规范的猪场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越少,甚至不发病。

4 防控建议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减少发病率,降低损失,结合流调情况,建议在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采取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4.1 坚持科学管理,搞好环境控制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一是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二是要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并保证适宜的温、湿度;三是要减少转栏、运输和混群的应激;四是要果断淘汰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消除本病复发的隐患;五是要精心饲养,供给优质饲料,避免摄入霉变饲料。

4.2 坚持科学免疫

坚持卫生、消毒常态化,制度化。尤其要重视蓝耳病苗、猪瘟苗、猪伪狂犬病苗、圆环病毒苗、副嗜血杆菌苗、气喘苗、猪肺疫苗和传染性胸膜肺炎苗的防疫。

4.3 坚持对症用药、科学用药

由于本病常混合感染、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病情复杂,而且本病的多数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和抗药性,所以一定要坚持“因病施治,科学用药”的原则,根据本场发病情况,定期集中投药预防,并注意交替用药,严禁滥用药物。

[1]吴成龙,王滇,汤细彪.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分析与防控技术[J].中国猪业,2017(2):75-78.

[2]Hansen MS,Pors SE,Jensen H E,et al.An investigation ofthe pathologyand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porcine respiratorydisease complexin Denmark.[J].Journal ofComparative Pathology,2010,143(2–3):120-131.

[3]Nakharuthai C,Boonsoongnern A,PoolpermP,et al.Occurrence ofswine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swine with porcine respiratorydisease complex.[J].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Tropical Medicine&Public Health,2008,39(6):1045-53.

[4]侯海英,夏彩莲.猪呼吸道疾病病因和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4).

[5]刘翠权,梁媛,陈义祥,等.广西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0,42(10):000029-33.

[6]李莹莹.广西陆川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鉴定[D].广西大学,2014.

[7]陈焕春.我国临床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6(15):6-7.

[8]易东全,蒋小霞.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3):52-52.

[9]孙裴,李郁,魏建忠,等.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五种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12):56-59.

S858.28

B

1003-8655(2017)04-0085-02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技术研发集成与推广”(编号SXGC[2016]172)。

猜你喜欢

耳病盐城合格率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