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彪《家塾教学法》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7-09-15戴萍萍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写作教学

戴萍萍

【摘要】唐彪的《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著,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这部《家塾教学法》有着比较全面和新颖的观点,唐彪有逻辑性地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识字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书法教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这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唐彪的《家塾教学法》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系统阐述家塾教育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唐彪;家塾教学;朗读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家塾教学对现代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影响

(一)家塾教学对现代语文识字教学的影响

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文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今后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唐彪十分重视认字教学,认为认字是读、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倘若忽视认字教学,势必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他把认字教学放在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这是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唐彪所提供的认字教学经验和技巧,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

(二)家塾教学对现代语文写字教学的影响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学中,若只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出现学生认字却不会写字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寫字能力的训练,在识字的同时会写字。识字与写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学,重在书写能力的培养,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审美情趣。唐彪《家塾教学法》中《读书作文谱》卷四用整卷论述了书法教学技巧,提出了“小字多运指,大字多运腕”“笔锋当藏而藏,当露而露,做到自然入妙”“方圆融而化之”“直钩锋贵短”等观点,强调楷字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学“结构”,又要学“笔法”,各有其效用。他还提出了临摹法帖螺旋形上升的规律,要经历从“相似”到“不肖”,从而再“相似”的过程,鼓励学生勤摹多练。

二、家塾教学对现代语文朗读教学的影响

歌诗是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歌诗”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从而达到语文教学艺术化。唐彪依据王阳明的观点,阐明了歌诗习礼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道理,可见他已具有德、智、体、美融会施教的基本思想。朗读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指导学生朗读,更能表现作品的美感。朗诵诗歌,意到情浓。学生在琅琅吟诵中入情入境,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悟。朗读成为艺术,使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朗读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朗读中享受美的熏陶,形成语感,培养想象力。唐彪提出“童子宜歌诗习礼”的命题,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认真揣摩,加以继承和发扬。

三、家塾教学对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唐彪《家塾教学法》中《父师善诱法》下卷第四题《童子读书温书法》讲述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监督并要求进行温习,提供了许多切实的督促方法,这些传统方法虽然都属于强记法,有忽视理解、思考的倾向,但有利于正确记忆和牢固掌握所学课程,对于培养严谨有序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意义。《父师善诱法》下卷第五题《读书讹别改正有法》讲述了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记忆,以免记忆错误,其中提到“互相指点”,运用“标记”是辅助纠误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唐彪推崇唐、宋古文,认为“较之时艺,为益更多”,这在八股文盛行的时代,是有胆识的。他在《父师善诱法》下卷第十二题《童子读古文法》中竭力推崇唐、宋古文,他认为古文的阅读教学,基本方法是“随读随解”,由易及难。在《父师善诱法》下卷第十三题《童子读文课文》中也有所体现,这一题虽然讲述的是八股文教学,但提出了重要的“幼童读文,贵分层次”的分层阅读理念,主张由表及里,从外而内,逐层深入,挖掘本质,先易后难,方有进益,全书都贯彻了“循循善诱”的教学原理,对后世影响极大。

《读书作文谱》卷二第十题和第十一题分别提出了看书须分界线、段落、节次、层次,这与前文“舒文标记圈点评注法”所论既是一致的,又是互补的。唐彪的《家塾教学法》中多次提到读文批注法,对现代语文阅读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四、家塾教学对现代语文写作教学的影响

唐彪《父师善诱法》第十四题《改文有法》专论习作批改法,唐彪反对包办代替式的批改方法,主张采取调动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积极性的办法,因此,提出教师对学生习作“改亦不佳者,宁置之”,只在“可改之处,宜细心笔削”,这是靠船下篙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教师批改过的习作,要“细心推究”,还要“玩索再四”,总之“令弟子将文自加细点”。这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练、主动去思考的做法,体现了唐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强迫包办。

五、结语

从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彪思维的缜密性,每个章节、每个段落都是逻辑思维密切结合的一个有机的大整体。其中很多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思想都与现代的语文教育思想有着一定的相同、相通之处。因此,我们更应该对《家塾教学法》这部书深入了解、研究以及探析,吸取经验和教训,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从而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为现在的语文教育思想工作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彪.家塾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写作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