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语文”还给生活

2017-09-15李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李明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高度生活化的特点,语文教师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应从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趣化等这三个方面去上好一节语文课。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当前,“大语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所谓“大语文教育”,其核心观念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语文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何不结合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门课程的魅力呢?

长久以来,语文课囿于应试教育的功利化,过分地强调了作为语言文字的工具化特征,而忽略了它作为民族文化文学所具有的人文性。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反而可以卸去沉重的考试枷锁,在课堂上展现它最本真最多彩的一面。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可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于无法之中取法”,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殿堂里,一起沉醉于有声有色的美文篇章里,一起获得至真至美至善的心灵洗礼。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语文”还给生活。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有形的教材与无形的“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所采用的语文教材各不相同,但选入教材的课文均为一时之选,难度相较于普通高中较小,体现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下功夫备好教材,详究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着的时代风云;深挖每一位作者的身世经历、情感、人格,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看见历史,看见时代,感受到为人处世的点滴道理,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为例,在讲到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时,说到狼的灭绝、山的荒芜,我抛出了年初老虎咬死翻墙游客的话题,学生也热情地参加了讨论,甚至就不同的立场展开了辩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既认真地思考人类与其他物种以及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愿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去。

课本上的教材是有限的,生活中的语文教材随处可见,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语文学习始于课堂上的45分钟,终于江河大海,漫漫前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时刻保持对外界资讯的敏锐度,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和视野,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筛选精品的人文类节目,使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广泛的语文教育。

二、教学手段的优化——互联网资源的利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如果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板书的过去,不仅教师容易产生疲劳感,学生也会对千篇一律的讲解感到厌烦。当然有学问、有口才的语文教师不在此列,但如果是才华滔滔的教师,再配以先进的教学仪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是否更加如虎添翼呢?

语文是和文学有关的艺术。它和审美有关,在上《画里阴晴》这篇课文时,我用PPT给学生展示中国古典画作,让学生自己去领会 “画中有诗”;它和音乐有关,在上《琵琶行》这篇课文之前,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曲古典琵琶乐,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白居易的情境里去;它也和电影、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有关,在上《雷雨》(节选)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全明星版《雷雨》话剧,学生从演员的表演中更容易地找到戏剧矛盾,体会人物台词中的个性。“大语文”壮哉美哉!借助互联网这扇窗口,用多媒体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再现这门艺术,使课堂跨越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飞翔在诗意的天空。

三、教学方法的趣化——主动体验、合作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教师的讲解当然必不可少,可是我们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調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样重要。在中职语文学习中,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职业情境或者日常交流的情境,请学生上台表演,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中职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但互相之间却愿意彼此交流、分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较为浅显的问题,给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共同思考、讨论、得出答案。这也是为了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更好的合作意识做好准备。

而对于中职学生普遍比较畏难的写作,教师可以把课堂开展到校园中的其他角落中去,比如在讲授“写作——写景状物”这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转换观察视角,用语言描述出所见,当走到校园里的一块草坪,草坪上的几棵桃树花开正好,我请学生把眼睛当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绘桃花的娇态,虽然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但写作最重要的不就是真实吗?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和老师一起感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这仅仅是我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的一点浅见,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但是我对语文有信心!就让语文教育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吧!让教育变成春天的一缕微风、夏天的一场酣雨、秋天的一片麦田、冬天的一场大雪,愿我们永远在路上——遇见“它”!

参考文献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C]//语文教学改革[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86.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9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

(编辑:陈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语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