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法国歌剧的音乐风格比较

2017-09-15石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风格歌剧

石磊

摘 要:歌剧自1600年诞生以来,在欧洲各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格鲁克歌剧改革、意大利喜歌剧的繁荣及莫扎特创作的成就促使欧洲各国的歌剧事业迅猛发展。本文对法国和德国歌剧音乐风格及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歌剧;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76-01

意大利歌剧在欧洲歌剧舞台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国借鉴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剧艺术,德国本土歌剧的发展虽较迟缓,但在十九世纪也把民族特色搬上歌剧舞台。

一、德国歌剧风格

(一)韦伯及德国初期歌剧

韦伯是十九世纪初期德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以民间歌剧为基础,从本国音乐传统中探索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创作的道路,吸收外国歌剧的优点,并创作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特点,在《自由射手》中有相当的体现:(1)情节取自中世纪历史、传奇或神话,《自由射手》取材于德国民间关于黑猎人的古老传说,故事中有神怪异事;(2)勾勒狂野而神秘的大自然背景以及俭朴的乡村生活和乡村风景;(3)重视物质和神灵的背景,这点与当时的意大利和法国歌剧有所不同;(4)采用德国民族情调的简单民歌曲调,在写山林和猎人时用了猎人号角的音调,写农村节日用了民间舞蹈和进行曲以及猎人合唱;(5)乐队色彩对于戏剧情节的渲染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韦伯不满足于《自由射手》那种比较靠近歌唱剧及单纯的民间风格,力图创造理想中的“综合艺术”式的德国歌剧。

《欧丽安特》是他进一步发展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尝试,不含道白,规模结构近似大歌剧,音乐贯穿全剧。音乐织体连绵不断,采用对比的和声风格来刻画戏剧中的敌对力量,主题以反复和变形出现。这种通过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音色和调性来达到音乐的连续和统一,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道路。

(二)瓦格纳与十九世纪中下叶的德国歌剧

瓦格纳是十九世纪德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的贡献在于创造出完美的德国歌剧范例,开创“乐剧”的新形式歌剧,尤其是在后期的创作中新的和声体系打破并瓦解了传统调性的创作思路,建立了一种新的歌剧审美倾向。

瓦格纳歌剧的风格体现在:(1)歌剧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采用北欧(包括德国)的古代中世纪神话与传说作为题材;(2)乐队的编制扩展,重视器乐的表现力,管弦乐地位与唱词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唱词更好地表达歌剧内容;(3)诗歌与音乐的结合、舞台与表演的融合成为了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4)采用“无终旋律”织体,把歌唱声部融入乐队中;(5)主导动机成为瓦格纳乐剧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元素;(6)不协和音、不清晰调式已经开始出现,逐渐瓦解传统和声功能体系;(7)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瓦格纳认为神话代表永恒的真理,使他内心的崇高性、哲理性得到体现。

二、法国歌剧风格

(一)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大歌剧和喜歌剧

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成为欧洲的歌剧之都,这一时期法国音乐的繁荣与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紧密相连,法国文学取得的巨大成就使音乐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法国大文豪们的文学作品成为了歌剧台本作家创作的源泉,法国台本也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取得了不可置疑的统治地位。喜歌剧的出现也是歌剧发展中重要的一次事件,用简单的情节、好听的曲调、有趣的演唱和滑稽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十九世纪初期有两种喜歌剧——浪漫型和滑稽型,两者区别不是十分严格。喜歌剧代表作有布瓦尔德的《白夫人》,其曲调优美并采用大量法国流行歌曲。喜歌剧自然的旋律和节奏,简朴的织体与和声,约定俗成的结构形式为歌剧艺术注入了更多生动活泼的趣味。

(二)比才与现实主义歌剧

比才是法国十九世纪中下叶一位独具风格的作曲家,《卡门》的成功标志着法国现实主义歌剧的诞生,对于后来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卡门》中强烈的戏剧性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再一次让法国歌剧成为了一种观赏时尚。比才对普通人物的塑造真实而又有艺术性。音乐方面,以流畅悦耳的歌唱性旋律让作品得到观众狂热的喜爱。对于瓦格纳主导动机作曲手法的借鉴也颇有效果。《卡门》所表达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部分艺术家的叛逆思想,背离了当时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大胆新鲜的题材和独特生动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成为歌剧中的经典之作。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法国的歌剧作曲家都把自己民族的因素或音乐创作的技法融入到歌剧创作中,使歌剧这门艺术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格。法国歌剧与浪漫主义运动紧密相连,题材多来自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既有宏大的场面,也有轻松活泼的风格。德国歌剧发展迟缓却在瓦格纳的手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德国歌剧题材多选自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注重乐队的效果,作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歌剧创作经验,不断探求歌剧的发展之路。使得歌剧这一体裁在十九世纪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唐納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风格歌剧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