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换位思考
2017-09-15吕翠凤
吕翠凤
摘要:换位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目前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论述“什么是师生换位思考”,进一步论证了在思政课上进行师生换位思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一些简单的案例介绍,阐述了在思想政治课上应用换位思考教学法的实效性。
关键词:换位思考;思政教学;实效性
一、师生换位思考的科学诠释
在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从教的位置转换到学的位置思考;学生从学的位置转换到教师教的位置思考。换位思考既能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又能使学生提高接受教学的自觉性。师生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即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想对方所想。
1.师生换位思考是一种教学思索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新技术革命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以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教育、影响学生的时代。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进行换位思考,找到一种更适宜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而师生间的换位思考正是这样一种媒介,学生换到教师的角度,通过提问等各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心理素质,还收获了成就感。
2.师生换位思考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师生间的换位思考要求教师与学生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它客观上要求双方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必须自始至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为主动学习与发展提供可能性。思想政治课上师生间的心理互换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与思考问题,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为师生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二、实施师生换位思考的可行性分析
1.具备一定的社会背景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这对旨在培养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与法制观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关于教学改革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鼓励高校开展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这为师生换位思考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2.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
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学院普通教室的基本配置是:大小适中的教室、一台电脑、一套投影放映设备、足够的课桌椅等。这一系列完备的硬件,为多样化教学创造了可能,也为师生课堂内的角色互换创造了可实施的外部条件。
3.课程改革的软件条件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教材正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例,这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具有特定定位、内涵和任务的崭新课程。这样一本教材是完全符合条件的。
4.师生角色的变化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教师越来越多地扮演起了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引导者的角色。越来越多青年教师的加入,也让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隔阂的淡化,使课堂上开展师生角色互换成为可能。
三、师生换位思考实施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发挥,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如此条件下培养的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今教育只有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格的健全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
1.加深大学生对人生问题的理解
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些问题许多是源于对人生观、价值观的错误认识。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人类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教师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能更好地就人生的本质观、健康观、学习观、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法制观等做出正确的理论阐述,并通过有效生动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深化、巩固这些理论,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从知识层面和理论层面认识人生、认识生活。
2.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真正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师生换位思考能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在换位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管理者、辅助者,而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也改变了学生旁观者的身份和地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种做法营造了轻松、自由、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了传统课堂中死板、沉闷的气氛,能够让学生从中愉快地学习。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个性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
师生角色的互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和紧张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大众面前自如地表现自己、肯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挖掘自身的潜力。
四、师生换位思考的实践性探讨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互换
心理互换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换心理位置。学生心理换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师生互动对话。学生在心理上扮演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进行双向对话。一旦学生进入双向对话的思路,就会发现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新认识,处理起来也就比较顺手。
(2)情境迁移。学生可以把自身生活经历中的某些感受,如上学迟到时的难堪、作业没有做好时的心情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
(3)回忆往事法。教师只有经常想想自己是一名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心感受世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课堂交流。
2.角色换位
心理换位是注重在内心状态下的一种换位思索,而角色换位则是将师生间的客观位置互换。角色换位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授课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的不同决定了各自所遵循的行为规则的差异。这里要求教师注意角色换位的运用。角色换位主要有以下两种:
(1)平位互换法。所谓“平位互换法”,即教学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充分交流,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从教师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达到换位的目的。要想实现平位,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教育的前提。学生的平位会使教师对学生更有信任感,有助于营造健康、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充当学生的同龄人,站在学生角度聆听思索并展开合适的引导。师生以互相尊重的方式,在交流中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渗透与引导。
(2)职位互换法。所谓“职位互换法”是指将教学双方的职位进行互换,由学生来当教师,而教师则作为学生,进行换位学习。通过演讲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认识并反省自己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并加以改正,从而营造更为和谐的课堂环境;通过演讲活动,还可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为将来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基础。而教师也能从演讲活动中体会学生的心情,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五、结语
换位思考使师生双方更加理解对方。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更为生动、多样和活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师生彼此加深了理解。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换位思考使师生互动更为多彩、丰富,使最终的教学效果达到师生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宋思亲,吕达.当代中国教育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