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墨诗散文比喻研究

2017-09-15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暗喻淡墨辞格

王 焱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云南文学研究

淡墨诗散文比喻研究

王 焱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的融合性渗透。淡墨诗散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比喻辞格的运用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喻形式的多样化,喻体选取的主观化,审美感受的独特性。论文将从以上几方面探讨淡墨诗散文中精妙的比喻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淡墨诗散文; 比喻; 丰富性; 独特性

“诗散文”(Poetic prose)是西方传来的一种新文体。就是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加入了诗的元素。[1]233诗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形式自由。正如马旷源先生所说“诗散文,比诗的容量大,又比散文的意境深远”。

淡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人,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文体的探索与创作,他的“诗散文”代表作有《大峡谷之恋》《守望者的麦田》《淡墨诗散文选》等,淡墨曾对自己的诗散文做过介绍,他说:“我力图扩大散文诗的视野,用我心灵的眼睛”。[2]淡墨的诗散文就地取材,视野宏大,不只局限于小花小草,而是以绵长宏大的高原文化为背景。

比喻,是一种通过联想将两个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事物由某一相似性特点而直接联系搭挂于一起的修辞文本模式。[3]比喻是文学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辞格。淡墨把散文集《大峡谷之恋》比作沙滩上一个浅浅的脚印。细读作品,我们发现淡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比喻辞格,这些比喻具有独特性,运用娴熟,形式多样且含义丰富,有较强的艺术张力。本文以《淡墨诗散文选》中的比喻文本作为语料,从比喻的要素探讨淡墨诗散文中比喻辞格的多样性、主观化和独特性。

一、比喻形式的多样性

《淡墨诗散文选》全书共22.5万字,使用比喻893个,这些比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都和谐统一地包含在每一篇诗散文中。根据本体的隐现、比喻词的隐现、比喻词的特点,基本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4]其中明喻最多,暗喻、借喻较少。

(一)明喻

明喻形式完备,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在淡墨诗散文中运用最为普遍。基本结构为:本体+比喻词+喻体。

(1)大峡谷很黑,黑得很寂寞,黑得很美,黑得就像高原深邃的瞳仁。(《淡墨诗散文选·大峡谷》)

(2)冬天,他们象玉龙雪山一样站在旷野里任风雪拥抱。(《淡墨诗散文选·酒神》)

例(1)本体是“大峡谷”,喻体是“高原深邃的瞳仁”,把大峡谷的黑与黑色的瞳孔结合起来,突出了高原人对大峡谷深沉的感情,既高亢,又悲凉,难以言状;例(2)把“高原汉子”比作“玉龙雪山”,折射出高原汉子高大的身躯,顽强的毅力和刚烈的性格,具有浓烈的高原情怀。

(二)暗喻

暗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淡墨诗散文中以暗喻尤为突出,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为紧密,暗喻按结构及暗喻词的隐现分为有暗喻词的暗喻以及没有暗喻词的暗喻(主要包括:偏正式,同位式,并列式等)。

1、有暗喻词的暗喻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是”、“变成”等。基本结构为:本体+暗喻词+喻体。

(3)所有的汉子在酒里站成连绵的群山。(《淡墨诗散文选·酒神》)

(4)山是她的摇篮……(《淡墨诗散文选·山魂》)

以上两例,本体分别是“所有的汉子”和“山”,比喻词分别是“站成”和“是”,喻体分别是“连绵的群山”和“摇篮”。“群山”以高原为背景,使读者联想到绵延不断的群山就像一群醉酒的高原汉子,“摇篮”这一意象给读者以温暖舒适的意境,摇篮之于婴儿,就像大山之于姑娘,背景宏大,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淡墨诗散文中暗喻形式多样,偏正式暗喻和同位式暗喻手法亦随处可见,运用娴熟。

2、没有暗喻词的暗喻

暗喻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暗喻词的暗喻主要包括:偏正式暗喻、同位式暗喻、并列式暗喻等,淡墨诗散文惯用偏正式及同位式暗喻。

A偏正式暗喻

本体和喻体构成偏正关系,本体修饰喻体,基本结构为:本体+的+喻体。

(5)他老了,生命的山已经伸入雪线。

(6)大雷雨之夜,闪电的花开得真美!(《淡墨诗散文选·高原老人》)

(7)小水塘的镜子不再认识她了。(《淡墨诗散文选·山里,有这样一个女人》)

以上三例,本体分别是“生命”、“闪电”、“小水塘”,喻体分别是“山”、“花”、 “镜子”,喻体选取简洁生动,取自于高原生活素材,形象贴切,生活化,将这样的本体和喻体结合在一起,是作家在生活中的特殊审美感受的结果,流露出浓浓的自然山水和生活气息。

B同位式暗喻

本体和喻体组成同位关系,基本结构为:本体,+(这)+喻体。

(8)金沙江这支古老的歌,无法安慰他颤栗的灵魂。(《淡墨诗散文选·金江船夫》)

(9)雾,山谷里不安的灵魂。(《淡墨诗散文选·山谷里的雾》)

(10)绿洲,一个死去活来的梦。(《淡墨诗散文选·沙漠》)

以上三例,本体分别是“金沙江”、 “雾”、“绿洲”,喻体分别是“歌”、“灵魂”、“梦”,言简意赅,精妙贴切,不落俗套,金沙江这样冷冰冰的事物在作家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有灵性,这些奇特的比喻含义丰富,取之于大自然又回归生活,准确地展现自然最独特的一面,山间萦绕的薄雾和渴望绿洲的沙漠,使读者身临其境,读罢仿佛听到金沙江悠扬的歌。

C并列式暗喻

本体和喻体独立成句,基本格式为:本体,喻体。

(11)打开春天,打开人生和岁月的序言。(《淡墨诗散文选·打开春天》)

例(11),本体是“打开春天”,喻体是“打开人生和岁月的序言”,“春天”和“序言”的共性是同为事物的起点,并列式暗喻在淡墨诗散文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三)借喻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比较隐晦。这一类型的比喻在淡墨诗散文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

(12)太阳从她的瞳仁里滑落了,他没有回来。

(13)她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她背上的背篓十分沉重,背篓里面咿呀着年轻的山魂。(《淡墨诗散文选·山魂》)

例(12)喻体是“太阳”,因此,省略了本体“眼泪”与比喻词“如”或“像”,依靠语境理解借喻喻体的含义,从瞳仁里滑落的必然是泪,大山的男人再也没回来,他对大山的感情好比姑娘对他的感情,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庄严的力量。例(13)中“年轻的山魂”即高原汉子名叫“小山”的孩子,这样含蓄委婉的表达将“山魂”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比喻的变式

比喻辞格的构建,大大丰富了文本所叙写对象、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家的生花妙笔增强了比喻辞格形式的丰富性,使比喻显现了异彩纷呈的变式。例如:

(14)大山是马帮的母腹。马帮是大山行走着的心事、大山活的灵魂。(《淡墨诗散文选·渐行渐远的马帮》)

例(14)就是一个互喻的文本。大山和马帮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可见一斑,在形式上相互照应。

(15)你,一块洁白的纱巾,轻轻地覆盖着它,覆盖着一个已经死去的绿色的梦。(《淡墨诗散文选·雪》)

例(15)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两个比喻并用,“雪是纱巾”,而“大地是梦”,且比喻、拈连、移就套用,拈连即“覆盖着它又覆盖着梦”,移就即“绿色的梦”,多种辞格综合运用,增强了艺术语言的丰满度,使读者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按照比喻的结构类型,淡墨诗散文中的比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在文中出现的频率不同。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比喻造就了淡墨诗散文比喻的形式美。见下表:

表1. 淡墨诗散文比喻类型及其出现频率表

二、喻体选取的主观化

比喻辞格的运用在艺术语言中的作用在于辞面表层和深层的距离。[5]P1喻体选择的变异、偏离,与本体构成的超常搭配,使得审美对象也有了变异功能。喻体的选择在淡墨诗散文中形成一定的特点,带有审美主体的主观印记。这种特点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主观性,从而呈现出喻体选择主观化的特点,这种主观化主要与主体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印记着主体对客体的真实感受,表现了审美主体微妙而复杂的心理。

(一)以多喻一

同一事物,在艺术语言中,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主观印象会随着主体的感受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样,在喻体的选择上,不同的喻体折射出审美主体不同的心境。喻体就是对客体变形描写的反映。例如:

在淡墨诗散文中,爱情的比喻在“燃烧爱情的高原”这一章节中出现过7次,其中有两次作者都选取“藤”作为喻体,这是作者主观感受的结果。例如:

(16)他狠下心来要走了,像大叶岩角藤一样的爱情都缠不住他。(《淡墨诗散文选·森林的女儿》)

(17)这儿的女人都是阿诗玛,男人都是阿黑,爱情缠绵得就像大山里的葛藤。(《淡墨诗散文选·火把节的火》)

除以上两例外,作者选取的喻体还包括:庄稼、炭火、红樱络、天女花等,审美主体把“爱情”这一抽象名词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使之变为有形的事物,是喻体选择主观化的表现,且不同的情境制约着喻体的选择。这一系列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都取自云南高原文化背景。这种喻体的选择,印记着主体对客体的真实感受。

(二)以一喻多

同样,由于喻体的选择印记着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来自作家的生活体验,反映了主体原有的知识圈。淡墨诗散文中喻体的选取蕴含着浓烈的高原色彩。例如:

(18)有个倔犟的男人说要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丢下他葛藤一样缠人的妻子。(《淡墨诗散文选·古道》)

上述例(18)与例(17)喻体相同,本体不同,前者是抽象概念的“爱情”,后者是具体概念上的“妻子”,但两个看似不同的本体却在本质上有着相关性。用同一喻体比喻多个事物,这种喻体选择的倾向性,是审美主体主观感受的结果。

按照喻体的属性,可以把喻体分为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见下表:

表2. 淡墨诗散文喻体类型及其出现频率表

(三)以具体喻抽象

艺术语言中,比喻是把深奥的、抽象的潜在语义信息隐藏在浅显的、形象的表层语义中。[5]P76喻体使抽象的事物(概念)具有附加的语义信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

(19)寻找是一条长满荆棘的路。(《淡墨诗散文选·发现》)

(20)孤独,是冬日火炉边赶不开的猫咪。(《淡墨诗散文选·李清照》)

以上两例,以具体喻抽象,化虚为实,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路”和“猫咪”这一类的具体事物作为喻体,是作家的审美直觉创造出来的审美幻象,这种审美幻象反映在比喻中,喻体是最直接的体现。淡墨诗散文中这些具体的喻体,大都来自作家的生活体验,存在于作家的审美感知中。

(四)以抽象喻具体

以抽象喻具体,不落俗套,扩大了语言的内在审美张力。也正是因为以虚喻实,具有回荡的空间,流动的脉络,给人以美的感受。例如:

(21)绿色的树叶编制成抒情诗的句子。(《淡墨诗散文选·森林的女儿》)

(22)太阳依然红得像信仰,岩石依然沉寂似孤独。(《淡墨诗散文选·山神》)

以上两例通过对具体的“树叶”、“太阳”和“岩石”的描写,借助喻体“句子”、“信仰”和“孤独”,把具体的事物化为抽象的事物,看似违背了比喻形象性的原则,实则“以实出虚”、“化实为虚”,不落俗套,使自然事物染上几分诗意,几分空灵的色彩。这也恰恰反映了高原万物有灵的文化观念。

淡墨诗散文比喻辞格的喻体选择主观化,拉大了辞面表层和深层的距离,具体通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在本体和喻体的搭配中,喻体的义位发生了变异,不再是简单的字面意义,一种动态的使用性被激活了,从而增强了比喻的艺术张力。

三、审美感受的独特性

淡墨诗散文比喻辞格的运用,把人的情感生活用艺术语言符号作为媒介,以客观生活为基础,传达一种艺术之真,情感之真和审美精神。

在艺术语言中,比喻辞格的审美诉求不在是简单地追求通俗,形象,而是追求一种“无理而妙”的神韵。“无理而妙”概括了艺术语言的特点。[5]P67在本体和喻体的搭配上,正是这种超越性、创造性,使感情凝重隽永,余韵深长,沁人心脾,迫使审美客体的审美感受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审美感受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浓郁的地域色彩

在描绘性的艺术语言中,喻体其实就是客观之物象和心象的结合,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主体心理内化的过程。[5]P25艺术来源于生活,淡墨诗散文不仅体现作者的客观生活,还体现其客观生活与主观感受的契合。这一点在其比喻辞格的运用中是可以捕捉到的。

以上第(2)例就具有浓烈的高原色彩,“高原汉子”像“玉龙雪山”一样,都是高大的,刚烈的,是作家高原情怀的体现。又如:

(23)但希望是山中的一头九色鹿,是迷人的风景。(《淡墨诗散文选·发现》)

例(23),“希望”是渺茫的,正如山中的“九色鹿”,如此稀有又人人渴望得到,这一比喻可谓是准确而充分,这一独特的喻体与作家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作家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体验给予其独特的灵感空间。高原这个特殊的地域,给审美主体的创作带来了特殊的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意象化的比喻艺术

主体对客体产生情感,会不自觉地把情寄托于物,审美主体通过比喻辞格,把潜意识的审美感受映照出来,使艺术语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蕴。[5]P31意象在我国古典文学语言运用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最早出现在先秦的文化典籍中。淡墨诗散文不是简单地叙事或抒情,而是将诗意的精神呈现给读者,喻体承担了包孕精神这一重要任务。例如:

(24)花朵火焰般开过,青春花朵般艳丽过,生命火山般奔涌过。(《淡墨诗散文选·冰封》)

例(24)表现了审美主体在感情激动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把情寄托于景物,客观世界没有花朵的火焰,青春的花朵,生命的火山,这就是其比喻的妙趣所在,比喻使读者好像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火焰和花朵等这些喻体在淡墨的比喻中意象化了,其审美价值是由情感激活的。

淡墨诗散文比喻中,大部分喻体属于高原的原型意象,例如:大山的品质,岩石的精神,这些都投射出作家的独特感受。作家把这种审美意象和比喻文本巧妙结合。

(三)空灵的精神特质

“空灵”就是指艺术语言的灵气,指艺术语言自然透出的性灵,生气和情致。[5]P80淡墨诗散文中,抽象喻体出现的频率是27%,这些抽象的喻体使比喻超逸灵活,增添了几分空灵的气息。在这种虚实相照中捕捉到淡墨诗散文中比喻的空灵。例如:

(25)你是冬天冻不死的灵魂,一支缠绵的恋歌。

大地母亲从石缝里吐出来的一串思念,白云的赠与,冰雪刚刚融化的感情……哀伤和欢乐,抑和扬,铿锵和飘逸,这一切组成了你歌曲的形体。(《淡墨诗散文选·大自然的箫声》)

例(25)中,“你”指上文提到的“溪水”,这里用一连串的比喻,以虚喻实,使读者有想象的空间,“灵魂、恋歌、思念”等抽象的概念,有无穷的韵味,蕴含丰富,作者的情思仿佛随溪水一起流动,颇有几分空灵的精神特质。可见,带有空灵精神的比喻,化实为虚,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文学是语言的精华,淡墨诗散文描写高原自然奇观,叙写动人的传奇故事,抒发细腻的人生感悟。语言精炼,情感浓烈,既有诗的意蕴,又有散文的视野,形神兼备。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一种新式文体的独特性,比喻辞格运用匠心独运,给读者带去别样的审美感受。如此精妙的比喻艺术使得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使无声的文字具有美的感染力。

[1]张运贵. 诗的散文,散文的诗--《淡墨散文精品选》评析[J]. 延安文学,2010(5):233.

[2]淡墨. 大峡谷之恋[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154.

[3]吴礼权. 现代汉语修辞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4.

[4]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59.

[5]骆小所. 艺术语言学[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80.

[6]淡墨. 淡墨诗散文选[M]. 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

On the Metaphors of Dan Mo’s Poetic Prose

WANG Yan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Poetic prose, is the fusion of poetry and prose. Dan Mo’s poetic prose is an emerging style of writing, which metaphor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Metaphors’ form diversification; vehicle’s subjectivity; aesthetic specificit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metaphors of Dan Mo’s poetic prose’s from the above aspects.

Dan Mo’s poetic prose; metaphors; diversity; specificity

I207.6

A

2095-7408(2017)04-0057-05

2017-04-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辞格系统论”(10YJC740143)。

王焱(1994- ),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暗喻淡墨辞格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冰与火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什么是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