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调养

2017-09-15马爱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吸气呼气阻塞性

马爱君

(内蒙古民航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调养

马爱君

(内蒙古民航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目的 探究肺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肺功能锻炼。6个月后,对两组锻炼后肺功能与SF-36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锻炼后肺功能与SF-36量表得分均高于锻炼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肺部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锻炼;日常调养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肺功能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次主要探讨肺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4.2±2.6)岁,病程8~24年,平均病程(12.1±2.3)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4.1±2.7)岁,病程7~24年,平均病程(12.3±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肺疾病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结合患者情况,及时给予患者化痰药物、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综合性治疗方法,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缩唇呼吸[1]。患者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吸气两秒,呼气2到3秒。动作缓慢有序,注意放松肌肉,不能深吸气。第二,腹式呼吸。患者取半卧位,两膝半屈,放松腹肌,两手放于上腹部与胸前,用鼻子缓慢吸气,腹部手掌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胸部手不动;呼吸时收紧腹肌,腹部手有下降感。第三,呼吸操[2]。(1)卧式呼吸操:仰卧,双手握拳伸展肘关节,保持吸气与呼气;平静深呼吸4~8次;两笔交替平伸4~8次;双腿屈膝,复原时呼气。(2)立式呼吸操: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做呼吸,一手搭肩,一手缓缓上升,交替进行;旋呼复吸:双手放于肋边吸气,压胸时呼气4~8次;双手叉腰,交替单侧腿抬起4~8次,抬起时吸气,放下呼气。(3)坐式呼吸操:坐姿,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4~8次;展臂吸气,抱胸呼气,4~8次;双膝交替屈伸4~8次,伸展时吸气,屈伸时呼气;双手搭同侧肩,上身旋转4~8次,旋转时吸气,复位时呼气。

1.3 观察指标

第一,对两组呼吸功能锻炼前与锻炼3个月后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第二,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使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变化

两组在锻炼前FEV1、FEV1/FVC及MVC三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各项指标均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3SF-36结果比对两组训练前各项维度比较,(P>0.05);观察组训练后8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疾病是一种较严重的呼吸功能疾病,病死率较高,患病人数较多,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胸闷,个别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该病呈缓慢发展,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不断增加,对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临床分析发现,该病与感冒具有很大关系,一般在气候变化较大季节发病,呼吸道感染与继发性感染均会引起该病。另外吸烟患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而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疾病愈来愈严重,戒烟可缓解病情。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

临床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得到急性期控制后,患者肺部功能依然会下降,同时受患者自身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外界因子的影响,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目前临床上仍无特殊方法治疗,因此有效的康复治疗成为临床工作研究的核心内容。一般可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增强了患者体质,得到的效果较理想。实际操作中必须在医生引导下,结合患者情况开展肺功能训练,做好急性期发作预防,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因慢性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给患者造成的影响[5]。

肺部锻炼已经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缩唇运动有效控制了呼吸频率,提升了潮气量,改善了患者肺内气体交替,避免小气道早期关闭,减少了肺泡残气量。腹式呼吸改善了腹部肌肉,提升了呼吸肌肌力。同时提高了增气量,改善了患者咳痰能力。呼吸操是一种有效的肌肉锻炼法,可使呼吸肌强壮有力,提高了呼吸率,改善了肺泡功能,可预防小气道狭隘,促进了肺部气体排出,排痰效果理想[6]。

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训练后FEV1、FEV1/FVC及MVC三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后 SF-36生活质量量表优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调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患者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躯体疼痛等能力的综合指标,可以进行疾病综合评价。本组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优于对照组,显示肺部锻炼有效改善了患者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肺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与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很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1] 王小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现况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2016,1(02):34-35.

[2] 黄孝玲,刘兴山,牛秀艳.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4,2(05):335-340.

[3] 张 丹.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2(10).

[4] 帅冬怡.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9):120-121.

[5] 徐艳群,梅 丽,李 佳.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2(30):6473.

[6] 王 玲.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4,3(07):127-129.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12.37.02

猜你喜欢

吸气呼气阻塞性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