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心的“孵化”使命
2017-09-15刘菲菲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校长
刘菲菲/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校长
课程中心的“孵化”使命
刘菲菲/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校长
课程是学校文化变革的密码,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渠道。当前,拼盘式、碎片化、大杂烩的课程改革普遍存在,提升课程品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求。不少学校专门成立课程研究中心,通过组建学习战略联盟和联合研发方式,行业精英牵头组织,科研院所、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创新共同体,将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学校文化等有机融合,以此“孵化”出具有学校独特文化基因的课程。在学校建立课程中心是体现“把学生放在课程中央”的教育思想。而课程中心的“孵化”使命是提升课程品质,做好体系孵化、项目孵化、活动孵化、评价孵化等相关工作。
顶层设计,课程体系要系统
每一所学校都应建构一个基于特定课程哲学而组织化的课程体系,将各课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有逻辑的“育人整体”,形成自己的课程品牌。从课程的顶层设计入手,推进学校课程变革。课程中心以课程深度变革为目的,引导学校制定整体课程规划,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主要研究者除了专家学者和一位具有卓越课程领导力的校长,其余大部分成员遴选自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课程开发的话语权的一线教师,研究者们可以运用分析技术检视现有的课程,对课程项目进行保留、评估、改进分析,以增强课程发展情境研究的宏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长沙市青园中信小学】 该校基于“信念教育”,创建“放飞信天使”课程体系。一是从课程主体出发。围绕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面,实施“四维课程”模式。即:“团队PK”管理课程、“三省吾身”教师课程,“放飞信天使”学生课程和“家校共同体”家长课程。二是从课程价值观切入,恪守“五个一”课程操守。面向每一个孩子,承认每一个差异,尊重每一个声音,相信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个进步。三是从课程内容着手。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建构四大课程篇章:涵养篇、启智篇、行健篇、创想篇。将课程整合为“六色树”学科基础课程、“七色光”拓展丰富课程、“十色蛋”活动实践课程。该课程体系的实施营造了“相信是一种力量”的核心文化引领模式,培养了学生“信仰内化于心、诚信显化于物、相信外化于行、信心惠化于人”的特质,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
自主研发,课程门类需丰富
课程的内涵十分宽泛,涵盖国家、地方以及校本等不同管理层级的课程。课程实施方式多样而灵活,不局限于教室和授受。倡导课程中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线,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课程的开发围绕以上素养实施课程的开发。文化基础类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发展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社会参与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中心研究者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课程作出合理的分类,以项目化研究为载体,全面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山东潍坊峡山双语小学】该校的“i”课程核心理念是:i(我)课程,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该校重新定义了每一门学科。如:“i”数学课程,3~6年级“i”数学内容框架包含: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调查、思维导图、数学写绘、数学日记、数学游戏、手抄报。什么样的数学才是“i”数学?首先,目标是“i”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定学习目标。教师在资源包上留白,让孩子们写下来;其次,生活是“i”的,将教材中的生活转化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可以到现场去操作。最后,探究路径是“i”的,把“问题探究路径”作为暗线,每个主题设立若干个内容站点,如问题接口、方法接口、收获接口。最后,探究方法是“i”的,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究。由此,我们可以感知收获是“i”的,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创设情境,孵化体验活动
不同类型的课程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等。杜威说:“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实践、沉浸、对话、互动、参与、体验是课程最活跃、最富灵性的身影,也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方法。课程中心孵化的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优质的课程体验有三个表象:一是乐于倾听,关注孩子的学习需求;二是打开通道,保持、鼓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三是增强见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结。通过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图片、模型、实物、视频等载体呈现,引导学生从以前单纯的记忆前人的知识过渡到自我建构,得出结论。
【长沙市仰天湖小学】该校以提升课程的丰富性与体验性为主线,在课程中心建设三大体验区域。一是课程场馆化体验。该课程中心有32个特定场馆(3D打印室、DI头脑风暴活动区、无人机模型馆、女红艺堂等)、专业的教师(非遗项目棕编艺术传人、3D企业技术专业人士、校友志愿者等)、配套的设施(科技体验馆、国学馆、阅读云平台等),让孩子在特色场馆中通过开展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二是课程情感化体验。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课程中心创设了财商课程、心育课程、小记者课程、绿世界国旗体验课程等,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与成人世界平等对话,是体验的核心理念。三是课程互动性体验。该课程中心秉持开放式空间理念,与社区共享资源,吸纳一切具有“课程能量”的人士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通过互动加深印象,注重普及性、互动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提炼成果,完善评价系统
课程中心是一个动态呈现课程成果的场所,每一件展品的设计都源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体验的作品,既直观,又生动,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馆内各个区域。有特色的课程项目还需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出版书籍、论坛交流等形式将成果“固化”和“可视化”。在课程规划、实践、体验之后,需要对课程做出科学的评估。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后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课程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学生对课程效果的满意程度。课程评估要涵盖以下八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理念是否明确;二是需求分析是否务实;三是课程目标是否清晰;四是课程设计是否科学;五是课程内容是否具体;六是课程实施是否达成目标;七是课程体验者的满意程度;八是课程参与者的素养提升测试。
【青岛启元学校】该校构建的学生九年培养体系“1+1+X”模式,按照“整体架构、无缝衔接、多元设计”的原则,在评价体系中实施学分评价,上不封顶,基础部分(总100分)涵盖:人文素养(10分)、学科素养(70分)、创新素养(5分)、艺术素养(10分)、社会实践综合素养(5分)。加分部分上不封顶,涵盖:人文类(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年度人物等)、活动类(周末大舞台、启元论坛等)、竞赛类、社团类。学校建立了在线学分管理平台,学生既可以在线提交,也可以在线查询。为了让课程价值伴随学分而增长,“启元学校学分银行”应运而生,实施学分积累和兑换制度,并进行储存升级,升级后可累计更多的学分,参与学校各工作室活动,亦可兑换购买相应价值的物品。由此,建立涵盖学生品行、学业、身心、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成为贯通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