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发
——艺术课程对幼儿审美和创作的引导
2017-09-15王静执笔曹弘颖张林啸王丹王特王潇潇
王静(执笔)、曹弘颖、张林啸、王丹、王特、王潇潇
让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发
——艺术课程对幼儿审美和创作的引导
王静(执笔)、曹弘颖、张林啸、王丹、王特、王潇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论述中提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美在生活中隐藏着,只等待一双双发现她的眼睛。美是河水流淌着的哗哗声,美是银杏叶随风起舞的舞姿。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眼睛,有一颗会感受美和爱美的心,你就会知道,生活是那么多彩,那么美好。
教育者需要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们所追求的美,它是激发儿童想象、追随儿童创造、表现儿童自我的教育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这颗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并开出独一无二的花”,为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和发现美,用儿童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氛围和必要的支持。
擦亮眼睛发现美——品味身边的“在地文化”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成都,是我们的家乡。说起成都的文化,我们立马能够联想永陵文化、琴台故径、熊猫、川剧变脸、火锅、小吃三大炮……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成都的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以孩子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文化为基础,把“在地文化”融入了美术课程中,坚持以传统文化熏陶孩子,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
永陵文化:从歌舞俑到古代服饰
你知道吗?古代的东方,也有乐队! 我们的幼儿园对面有一座永陵公园,永陵地宫里雕刻着24乐伎形象,仕女或怀抱琵琶,或横笛吹奏,或抚琴弄冰弦,古蜀皇宫内笙箫同奏、鼓乐齐鸣的神韵呼之欲出。这,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乐舞的演奏场景。
乐伎们都穿着由锦缎制成的漂亮的表演服装,圆领上衣,广袖,长裙。那,古代的人们在生活中会穿着怎样的衣服呢?我们发现,古代服装款式很多,它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领子,就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穿到人身上线条柔美流畅,神采殊异,各人各样,具有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古代的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代服饰上有很多美丽的花纹,除传统的龙、凤图案,还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古代的设计师将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运用在了服装上,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把服装装饰得更加精巧美观。
发现、观察、设计小样、制版、上色、装饰……孩子们拥有了一件独特的古代衣服!
四川美食:从“吃”到“品”
说起四川,就一定会提到美味的川菜和小吃。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菜历史悠久,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谈川菜的话题特别多,大家一说起来都是津津有味!那,孩子们知道哪些川菜和小吃呢?他们最爱的是什么呢? 糖醋排骨、串串香、火锅、三大炮、糖油果子、担担面、糖葫芦,糖饼……这些川菜和小吃不仅好吃更是好看,好玩,孩子们对它们也是由衷的喜爱。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这些小吃背后的文化和特色,通过制作还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儿童手工作品:四川美食
与怪婆婆一起画波点
蒙德里安的格子艺术
用心感受欣赏美——与世界大师的对话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与世界大师平等地“欣赏、理解、对话”,进一步完成自己的“感受、体验、创作”,去支持孩子的艺术潜能,和孩子一起感受和创造更加美好的艺术和生活世界。
对话大师:怪婆婆草间弥生
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80多岁的她每天坚持在一种红黄对比色背景上画圆点图案,这种图案风格又被用到造型类似南瓜的雕塑上,成为著名的草间弥生风格。由于她专注于画圆点,被大家亲昵地称为“怪婆婆”。她作品回到一种单纯的境界,让人看着想扑到颜色中去,形式非常漂亮;草间弥生说:“希望自己的艺术能给大家带来幸福。”
欣赏草间弥生作品时,孩子们有很多的发现:
“圆点有大有小。”
“圆点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小,感觉有点奇怪。(其原理是由渐大渐小形成透视关系,给人幻觉)”
“圆点连在一起,看上去是一条线。圆点位置变化,线条会弯曲,变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与怪婆婆一起画波点”的活动,孩子们的作品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困难,从艺术到生活。纸盘、手提袋、轮胎花盆……幼儿园的大环境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作品,这些艺术衍生品充满创意,是对圆点的二次加工设计,孩子们体会到了设计的乐趣,感受到创作着实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趣味。
对话大师: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是荷兰著名的新造型主义画作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极强的现实生活意义,简洁而大气,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抽象艺术,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提起蒙德里安,我们就会想到格子画。如何欣赏和理解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品呢?有这样一句话:“抽象画不是用来欣赏,而是用来想象的。” 我们选择了大师的代表作,它们色块鲜明、线条清晰,具有独特的“格子”风格。同时,作品色块、构图截然不同,不同的格子布局带给孩子不同的想象空间。不容置疑,孩子们具有成人不可比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孩子的理解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
同时,我们欣赏了生活中一系列具有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实物图片,从楼房到汽车;从服饰到指甲艺术……原来,蒙德里安的“格子”离我们这样近,艺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作品到生活,孩子们尝试将内心的感受融入到创作中,去表现自己对于格子风格的理解,而后期通过装饰罐子、杯子来实现从作品到生活的对接,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抽象与具体,作品与生活的转化,原来如此简单!
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大,单纯的平面绘画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造型需求,他们有更多的想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媒材来进行表达。教师在活动中大胆地引入雕塑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提升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以更直观更灵动的方式让孩子大胆地进行人物造型。
对话大师:贾科梅蒂
在雕塑人的活动中,介绍了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作品。其雕塑作品主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主要特征为:孤瘦、单薄。
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欣赏,孩子们使用铁丝、纸胶泥作为创作材料,尝试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过程。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许多经典的造型都超乎老师的预想,如倒立的舞者、游泳的健儿、跳绳的小孩等等,作品之精彩让人叫绝。最后的集中展示环节,各种运动形态的人物粉墨登场,热闹非凡。看着自己变出的不同形态的小人儿,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儿童雕塑作品:踢足球
儿童绘画作品:帝江
任意挥洒创造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无限的生命力。我们将传统文化融进儿童美术教育中,让孩子们接触具有传统文化的美术活动:水墨画、民间剪纸艺术、上古神兽……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适宜孩子的东西,加深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及表现力的提高。
写意的水墨
毛笔既是一种书写工具,又是抒发心灵、性情的一个媒介,这种世代相传的媒介既圆润、柔和,又锋利沉重,加上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无穷,历来中国人真性情都曾在这种独特的笔墨中得以挥洒。童年时代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与材料,领略它们的趣味性并有所实践,无异于在孩子的心田深处撒播下热爱、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种子。于是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徜徉于笔墨游戏之中,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大胆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树林与小鸟”。
儿童水墨作品:树林与小鸟
山海经之帝江
《山海经》是一本文化奇书,也是一个想象力的宝库。书中记载的神话和异兽是孩子们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山海经》里的神兽帝江,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无限的想象。
《山海经》里这样描述:“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意思就是有这么一只奇怪的神兽,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每个人心目中的帝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去进行想象和造型,尝试达成从文字到艺术形象的转化。文字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他们尝试着画出了自己心目当中的帝江。
五颜六色的世界是美好的,五颜六色的童年更是美好的。愿孩子们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那些色彩,去感悟那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