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室女性与少林寺
2017-09-15李博程
李博程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北魏皇室女性与少林寺
李博程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少林寺自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建立以来,历经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岁月沉浮,成就了其“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形成了如今独具一格的少林寺文化体系。少林寺在北魏得以建立发展起来,与当时的国家统治者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并且北魏的皇室女性对少林寺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北魏两位皇后与统治者的关系入手,结合少林寺在北朝时期的发展历史,梳理、阐述北魏皇室女性与少林寺发展间的关系。
少林寺;冯太后;灵太后
北魏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与北魏统治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对北魏佛教的研究中,关于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很多学者已有论述。但是涉及北魏皇室女性与佛教关系的文章却并不多见,而事实上统治者背后的女性崇佛在当时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宿白先生的《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①只是零星阐述了北魏冯太后与佛教的关系,而《北朝皇后与佛教》②、《试论北魏冯太后与佛教》③则更多地侧重女性本身的佛教渊源,忽略了其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各方学者对少林寺的研究亦不在少数,既有像《少林访古》④、《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⑤这样较为全面介绍少林寺历史的研究成果;也有《少林寺碑碣考》⑥、《试论嵩山少林寺与清政府关系之演变》⑦等从某一方面介绍少林寺发展传承与文化特色的文章。
不难发现,在现有研究成果中,鲜有论述北魏皇室女性与少林寺发展关系的文章。而在某些历史时期,北魏统治者背后的女性尤其是掌权女性,对推动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北魏一朝掌权的皇室女性,从其与统治者的关系入手,借助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讨论北魏皇室女性与少林寺发展间的关系。
一、冯太后与少林寺的建立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献文帝天安元年(466)首次临朝听政到皇兴元年(467)孝文帝出生,承明元年(476)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直到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1)冯太后去世,谥号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
少林寺建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虽然少林寺是在冯太后去世后建立的,但北魏孝文帝对佛教的推崇却大部分来自于冯太后的影响,也正是孝文帝时期佛教的繁荣发展,为跋陀来华传法以及少林寺的建立创造了历史条件。
(一)冯太后与佛教
历史上关于冯太后的记载,多半关乎其生平事迹和政治表现,但冯太后崇佛也确实有据可考。冯太后临朝听政期间参与了诸多佛教活动,推动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汤用彤先生也认为:“魏世宫闱佛法之盛,盖必得力于燕之冯氏也。”⑧
冯太后崇佛是有家族渊源的。冯太后本是北燕皇室,“当时北方佛法稍盛之地,想为西北之凉,东北之燕。”⑨冯太后曾在辽东龙城(今辽宁朝阳)立思燕佛图,也足见北燕地区佛教盛行。冯氏崇佛的家风从其哥哥冯熙“自出家财,在诸州镇建佛图精舍,合七十二处,写一十六部一切经。”⑩,也能看出一二。
冯太后临朝听政期间,修建了建明寺、报德寺、思远寺。建明寺修建于承明元年(476),目的是为献文帝祈福。报德寺修建于太和四年(480),孝文帝为感恩冯太后而建,并“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思远寺建造于太和五年(481),是冯太后方山永固陵的一部分,在自己的陵墓群中修建寺院可见冯太后信佛甚笃。《魏书》记载,在冯太后听政期间,分别于太和元年(477)二月和三月在永宁寺举办斋会。承明元年(476)在永宁寺度僧尼百余人。不难发现这三次佛教活动都是在献文帝去世不久后进行的,当时的孝文帝并不掌权,即使这些活动都是打着孝文帝的名义,但实际促成者应当是冯太后。
除了参与佛教活动,冯太后参政期间也颁发了一些关于佛教的政令。据《魏书》记载,”冯太后执政期间前后两次下诏检校僧尼,第一次以有无僧籍为准,第二次以是否精勤为标准。”北魏当时佛教发展迅速,大批劳动力进入寺院,裁减僧尼是必然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冯太后对佛教还是持有较为理性的态度的。
(二)冯太后、孝文帝和少林寺
孝文帝自出生就由冯太后抚养,冯太后也对孝文帝产生了很大影响。《魏书》中关于两人的记载都用到了“性俭素”,且都不爱华丽衣裳,不得不说是孝文帝自小受冯太后影响的结果。在文化修养方面,孝文帝雅好读书,具有良好的汉族文化修养,这与冯太后汉族人的身份和她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分不开的。至于冯太后对孝文帝的政治影响,从孝文帝延续汉化改革便可窥探一二,不作细谈。
孝文帝的崇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冯太后的影响。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孝文帝的佛教活动大多与冯太后相关。通过对《魏书》记载的粗略统计,可以发现,孝文帝共建寺五所,有三所都是在冯太后执政期间建造的,并且思远寺、报德寺都是为冯太后建造的;孝文帝去过武州山石窟寺三次,永宁寺二次,建明寺一次、白塔寺一次,除了白塔寺其余全都是冯太后听政时期去的,冯太后对孝文帝崇佛的影响可见一斑。而纵观北朝时期,“元魏自孝文帝后,佛教义学,始见兴盛。”也正是由于孝文帝对佛教的推崇和对僧人的礼敬,才有了太和二十年(496)少林寺的建立。
少林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建寺,是孝文帝专为跋陀建造,以供其传法授道。少林寺建立后,“四海息心之俦,闻风响会者,恒众数百人。”少林寺也相继成为地论学派、四分律宗和禅宗的发祥地,不仅在北朝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对以后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冯太后与少林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一个人产生的影响与其生命的长短并不是一致的。冯太后对当时佛教环境的形成,以及对孝文帝崇佛思想的养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这两个因素成为了少林寺建立的重要条件。
二、灵太后与少林寺的初兴
北魏灵太后胡氏,是北魏宣武帝的充华,延昌四年(515)被尊为皇太后,开始“亲览万机”。除去中间元叉政变被软禁的五年,灵太后执政直至武泰元年(528)河阴之变。北魏出帝元脩时追谥其为灵太后。
少林寺作为皇帝亲自下诏修建的寺院,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但同时期的皇家寺院也不在少数,却唯独少林寺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不倒,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究其原因,少林寺历代僧众与统治者间的关系是推动少林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灵太后与佛教
可以说灵太后的一生都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灵太后自幼便受到家庭崇佛氛围的熏陶,其父胡国珍是个佞佛者,她的姑姑是个出家人,还曾入宫讲法,这使得灵太后自幼便“略得佛经大义”。而就在河阴之变前,灵太后也已落发为尼,灵太后死后的尸身也由其妹收殓于寺院之中。
灵太后执掌国家政权期间,积极参与佛教活动,发展佛教事业。灵太后对佛教事业的支持首先体现在派遣僧人西行取经,灵太后曾派遣沙门惠生前往西域,“采诸经律”。其次,是对佛教活动的规范。根据《魏书》记载,熙平二年(517)灵太后下令规范每年的度僧规模,严禁度奴为僧,更禁止私度僧尼。这样一来就将原本属于寺院的度僧权收到了政府手里,开创了官度僧人的先例。此外,灵太后掌权时期,禅诵盛行,“京邑比丘,悉皆禅诵,不复以讲经为意。”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禅师也纷纷涌现。
(二)灵太后、孝明帝和少林寺
北魏孝明帝元诩,延昌四年(515)即皇帝位,一共做了十四年的皇帝,自己却几乎没有把持过朝政。孝明帝延昌四年(515)正月即位,九月灵太后临朝称制。正光元年(520)秋七月,元叉软禁灵太后,把持朝政。孝昌元年(525)九月,灵太后再次掌权。这样看来,与其说孝明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倒不如说灵太后才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除去在政治上,灵太后对孝明帝具有十足的威慑力。并且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孝明帝也沿袭了灵太后崇佛思想。
孝明帝曾前后三次召僧稠赴京讲法,僧稠皆谢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乞在山行道,不爽大通。”孝明帝只好“就山送供”,对僧稠更是礼遇有加,供养颇丰,僧稠的名声一时无两。僧稠是少林寺初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少林寺继跋陀后成就最高的禅师之一。跋陀曾称赞僧稠:“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并委托僧稠作少林寺的寺主,“大约在正光元年(520),僧稠接任了少林寺‘寺主’的职务”,《少林寺碑》中也记载了:“稠禅师,探求正法,主持塔庙。”所谓“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僧稠特别懂得佛教的政治作用,并主张一定要发挥这种作用”。僧稠在后来很受高洋的赏识,高洋每次来见僧稠,僧稠皆不迎送。与婉拒孝明帝颇有几分相似,或许这正是僧稠对佛教和政府之间微妙关系的把握。确实,在这场召请与谢绝的你来我往中,僧稠与孝明帝背后的政治集团都有收获,一个声名大盛,一个获得崇佛重道的贤名。不论三次召请时僧稠是不是少林寺的寺主,以他的名声和他与少林寺的渊源,也足以带动少林寺的发展。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发现,僧稠通过与统治集团的互动,带动了少林寺的发展。而灵太后恰恰是当时国家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虽然已不能知晓孝明帝诏僧稠入宫讲法和后来的“就山送供”,是不是灵太后的意思,但至少应该是经过灵太后同意的。虽然灵太后与僧稠和少林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以灵太后为首的政治集团对少林寺的兴起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少林寺在北魏时期的发展历史:在孝文帝时期建寺并稳定发展,经宣武帝,到了孝明帝时期的快速发展,最后在北魏末年的乱世中求存。每个时期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统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统治者背后的北魏皇室女性也通过她们对统治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少林寺的发展。
[ 注 释 ]
①宿白.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14-144.
②夏毅辉.北朝皇后与佛教.学术月刊,1994(11):65-73.
③许栋.试论北魏冯太后与佛教.延安大学学报,2012,4,32(2):87-91.
④温玉成.少林访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⑤粟胜夫,时金钟.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35(1):64-66.
⑥李秋玲.少林寺碑碣考.体育文化导刊,2010(7):100-102.
⑦赵长贵.试论嵩山少林寺与清政府关系之演变.世界宗教研究,2011(6):32-41.
⑧汤用彤.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55:505.
⑨汤用彤.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55:488.
⑩[北齐]魏收撰.《魏书》卷八十三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1819.
李博程(1992-),女,汉族,吉林图们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硕士在读,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佛教史。
K
A
1006-0049-(2017)18-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