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在日语中的受容初探

2017-09-15耀

山西青年 2017年18期
关键词:拟态古汉语日语

赵 耀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辽宁 沈阳 110819

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在日语中的受容初探

赵 耀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辽宁 沈阳 110819

拟声绘景联绵词是联绵词中的一大类,以表达生动,韵律感强为特征。随着中日语言文化交流,古代汉语中的部分拟声绘景联绵词进入到日语中,归入日语拟声拟态词系统。本文利用明治以前、明治大正及现代三大时期的语料,从语义及语法功能两方面归纳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在日语中发生的历时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受容路径,为研究汉语联绵词对日语词汇的影响、汉语词汇日本化等问题提供参考。

拟声绘景联绵词;汉字拟声拟态词;语义;语法功能

联绵词(字),是汉语构词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声音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字叠起来成为一个词。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为叠字,如“呦呦”;二为双声,如“淋漓”;三为叠韵,如“爛漫”。通过以上举例可知,联绵字构词主要应用在古汉语拟声法与绘景法中,可以说拟声绘景联绵词是联绵词中的一大类。拟声绘景联绵词早在先秦文学中就广泛存在,尤以《诗经》《楚辞》为代表。拟声绘景联绵词是“因声见义”,其产生是经验性的,主观性的。随着中国文献典籍的东渐,汉日两种语言发生接触碰撞,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拟声绘景联绵词是否进入了“日本特色”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系统中;在进入的过程中发生了何种变化?这一问题,无论从中日语言交流,还是汉语词汇的日本化层面上看,都是具有一定考察价值的。

首先对于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进入日语后的定位,通过对日语拟声拟态词辞典的调查,可以说其汉语出身及在日语拟声拟态词系统中的定位都逐步得到了认可。同时,金田一春彦(1974)、铃木修次(1978)、刘玲(2003)及中里理子(2006)等研究均承认日语拟声拟态词系统中存在着出身于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的词语,并将这些词命名为“漢語系オノマトペ”或“漢語オノマトペ”等。关于这些进入到日语拟声拟态词系统的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在日语中的受容过程,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单谈某个词语的变迁为多,系统性、体系性分析则少;局限于某一时期的使用状况为多,历时研究则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大系本文(日本古典文学)データベース”“青空文庫”以及“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三种语料库检索出的语料进行分析,从语义及语法功能两方面历时考察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在日语中的受容情况,并试总结其受容路径。本文为论述方便,与日语固有的拟声拟态词(和语拟声拟态词)形成更好的对照,以下将把进入到日语的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称为“汉字拟声拟态词”。关于考察对象词的收集,将限定为『擬音語·擬態語4500日本語オノマトペ辞典』中“漢語オノマトペ篇”收录的汉语来源可考的226词。

一、汉字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使用情况概观

在分述汉字拟声拟态词的历史变化特征之前,首先就其使用情况作以简述。根据本文使用语料库特征,大体划分明治以前、明治大正以及现代三个时段进行考察。

(一)使用数量

根据语料统计,在226个汉字拟声拟态词中,明治以前有所使用的为155词;明治大正时期使用的为196词,与明治以前相比新增55词,消失18词;在现代日语中使用的为146词,与明治大正时期相比消失50词,无新增词。从以上数据可知,日语汉字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在明治大正时期曾一度达到高峰。

(二)使用范围

在明治期之前,尤其是江户时期以前,汉字拟声拟态词主要出现于汉诗文、军记物语文献中,使用范围有限。

①御民銜勒本君功,顧眄將聞矍鑠翁。

(『菅家文草 菅家後集』「臨別送鞍具總州春別駕」,p197)

②先づ木會義仲を誅戮の後平家を攻め傾けんが為に、或時は峨々たる巌石に駿馬に策て、敵の為に命を亡さん事を顧みず。

(『義経記』,p147)

进入江户时期以后,汉字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范围突破了局限,开始使用于假名草子、御伽草子等描绘市井生活,面向大众读者的一般性文学作品中。

明治大正时期,汉字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广泛出现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及文学等领域的文章中。虽然汉字拟声拟态词的受众群已不再局限于熟识汉字、精通汉文的知识分子层面,但仍属于文学性、文言性较强的书面词汇。

现代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拟声拟态词,不单出现于新闻、文学、政府公文等书面文章中,在博客、网络论坛等口语性较强的文章中也广有分布。由此可见,汉字拟声拟态词从使用之初至今,使用范围由特殊到一般,伴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其书面语性质逐渐淡化,通俗性、日常性增强。

二、汉字拟声拟态词历时变化特征

词语是集语音、书写、语义及用法为一体的综合表意体。其中,语义与语法是词语实际应用中考虑的关键要素。本文以汉字拟声拟态词实际用例为考察点,探究汉字拟声拟态词的语义及语法功能在日语中经历的历时变化。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对考察结果做总结性陈述,具体考察过程,请参考笔者其他拙文。

(一)语义

根据语料库用例的调查,结合汉语及日语词典的释义,将汉字拟声拟态词语义方面的历时变化特征总结为以下三点。

1.语义扩大

语义扩大,又称为“语义一般化”,是指词语的描写对象发生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泛化。在日语的汉字拟声拟态词中也发生了此类语义变化。例如“轟々”一词,《説文解字注》中对于“轟”字的解释为“羣车聲也”(p730),可见此词的原义为“群车而过产生的连续的巨大声响”。再考察日语中“轟々”的早期用例,描写对象也为“车(马)”,遵循了汉语的原义。

④既にして車馬轟轟として電のごとくに往き、男女磤磤として靁のごとくに歸く。

(『性霊集』)

但在明治大正及现代的语料中,“轟々”的描写对象不只局限于“车(马)”,扩大至所有能够发出连续大声响的事物。同时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中,其释义为“声や音などがとどろきわたるさま”,也没有描写对象的特殊限定。

⑤だが、戦後の狂瀾怒濤は轟々とこの身に打寄せ、今にも私を粉砕しようとする。

(『死と愛と孤独』)

汉字拟声拟态词之所以发生了描写对象的泛化,本文认为是由于和语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某类语义时存在词语空缺,为了填补这一空缺,对表达相关语义的汉字拟声拟态词采取了适当改造所致。

2.语义缩小

语义缩小,亦“语义特殊化”,表现之一为词语描写对象范围缩小。在日语汉字拟声拟态词中发生描写对象范围缩小现象的代表是“藹々”。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中“藹々”的释义为“①雲や草木の盛んなさま。②柔らかで、穏やかなさま。気持ち、表情などが穏やかになごんでいるさま”。通过实例调查,明治以后尤其是现代,②义使用的比例远高于①义的使用。而且在②义的使用例中几乎均是与“和気”搭配(和気藹々)。本文认为,正是由于上述描写对象的特殊化、限定化,使“藹々”只作为表达“穏やかさま”意的词语使用,在实际运用中发生了语义缩小。本文将此类变化的原因总结为“因搭配固化引起的语义缩小”。

语义缩小表现之二,即多义词的义项消失。汉字拟声拟态词“朦々”一词,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中有四个义项,这四个义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对于自然事物昏暗状态的描写,一类是对人精神意识不清晰状态的描写。通过用例观察,在明治以前两类义项均有使用。

⑥地カヽリ 涙の霧や戀慕の霞。冥々。朦々朧々として。

(『近松浄瑠璃集下』「けいせい反魂香」)

⑦明々たる心を朦々たる心に掩てくるしむ事なかれ。

(『假名法語集』「盲安杖」)

而明治以后至现代,第一类义项的使用广泛存在,但第二类义项却几近消失。进一步查阅小型日语词典(《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明鏡国語辞典(第二版)》),“朦々”的释义只保留了上述的第一类义项。

刘玲(2003)曾分析日语汉字拟声拟态词“茫々”的语义变化,认为其“見た様がもうろうとしてはっきりしないさま”与“物事に対する気構えや考え方が確かでないさま。気抜けするさま”两义的消失,是因近世初期表达“はっきりしない”义的“ぼんやり”的出现,取代了“茫々”的使用。借鉴以上结论,本文认为词形构造、表意特征与“茫々”均相似的“朦々”,其义项的减少也与“ぼんやり”的出现不无关系。本文将此类变化的原因总结为“因近义和语拟声拟态词出现引起的语义缩小”。

(二)语法功能

本文所探讨的语法功能侧重于汉字拟声拟态词的词性定位。纵观汉字拟声拟态词的语料,可将其语法功能的变化归纳为以下两点。

1.“タリ”型形容动词用法的减少

根据“大系”语料的调查,汉字拟声拟态词在明治以前基本作为“タリ”型形容动词使用。与主要作为副词使用的和语拟声拟态词产生了明显的差异。邱根成(2003)认为在古汉语中表音性形状言(拟声拟态词)在实际使用中,定语的用例在数量上远远超过状语。由此可以推论,汉字拟声拟态词的早期语法功能是延续了其原本在汉语中的语法特征。

而进入明治以后,汉字拟声拟态词的“タリ”型形容动词用法明显减少,其中兼有形容动词与副词两种词性的汉字拟声拟态词使用状况的变迁,更能说明这一趋势。

表1 明治以后兼有形容动词与副词词性的汉字拟声拟态词的使用情况

2.副词用法的增多

在镰仓时期的文献中出现了汉字拟声拟态词作为副词的使用现象,主要通过词语后附加“と”或“として”实现。明治以后,汉字拟声拟态词的副词用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此外,在作为副词使用时,部分汉字拟声拟态词在“と”的附加上表现出了自由性。田守育啓(1999)认为,日语拟声拟态词(和语拟声拟态词)中的二音拍反复型拟声拟态词在作为副词使用时,“と”的伴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此可见,“と”的伴随与拟声拟态词的形态特征有关。根据“青空”的用例调查,具有“と”伴随自由性的汉字拟声拟态词有35词,其中除“齷齪”“蜿蜒”外,其余33词从汉语的构词来看均属于联绵词中的叠字(如“堂々”)。由此可以推断,由于汉语叠字与和语二音拍反复型拟声拟态词在词形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引起了汉字拟声拟态词与和语拟声拟态词在语法特征上的趋同。

三、结论

根据对明治以前、明治大正及现代三大时期的语料调查,可以断定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进入日语后,即汉字拟声拟态词在语义与语法功能上都发生了一定变化。通过分述这两方面的历时变化特征,可以初步总结出日语对古汉语拟声绘景联绵词的受容路径。路径一为与和语拟声拟态词同化。这一路径主要发生在与和语拟声拟态词的词形或语义相近的汉字拟声拟态词身上。路径二为保留特征,作为和语拟声拟态词的补充。无论是汉字拟声拟态词还是和语拟声拟态词自身都存在一定局限,使两者相辅相成,即可突破局限,满足语言运用者的表意意图。

拟声绘景联绵词可谓汉语联绵词中的一大类。古汉语中其他类联绵词是否也同样被日语吸收,吸收路径是否也符合本文总结的特征还有待考证,因此也可以说本文是对古汉语联绵词在日语中受容情况的侧面的、初步的研究,尚有待完善与深究之处。

[1]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刘玲.漢語オノマトペの受容に関する研究-AA(ト)型の語の意味変化を中心に[D].筑波大学.

[3]小野正弘.擬音語·擬態語4500日本語オノマトペ辞典.小学館,2007.

[4]赵耀.日语中汉字拟声拟态词研究[D].南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5]许慎撰,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罗竹风.漢語大詞典(縮印本)[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7.

[7]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小学館,2000.

[8]北原保雄.明鏡国語辞典(第二版).大修館書店,2010.

[9]金田一京助.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三省堂,1997.

[10]邱根成.论“タリ”文语形容动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

[11]田守育啓.ローレンス·スコウラップ.オノマトペ-形態と意味-[M].くろしお出版,2000.

赵耀(1988-),女,辽宁沈阳人,研究生,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

H

A

1006-0049-(2017)18-0060-02

猜你喜欢

拟态古汉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拟态边疆”:媒介化社会中的涉藏边疆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