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外文学习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7-09-14李晶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美的习作

李晶晶

校外文学习作教学在文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写作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水平。纵观整个写作教学现状,对于审美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缺失。习作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审美教育,就是强调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发挥审美活动的高度个性化特点,使学生具备写作的独特个性化体验,通过美的事物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张扬个性,在对写作中产生积极体验,引发写作热情。

校外文学习作教学 审美教育 真善美一、习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一)习作内容缺少情感性

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作文内容的矫情造作,缺少真情实感,甚至看不到学生生存的印记和成长的经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为了追求写作技巧,让学生按照他们的套路写,在无话可说还要写的情况下,学生智能杜撰习作内容了。

“唯有真实的,才是美的有价值的”,这首先是一个美学判断的命题。黑格尔说:内容必须首先本身是真实和具体的,然后才可以找到真正的美的形象。美与真是一回事,那么在学生习作中,脱离生活,不能关照生命个体,只注重写作技巧,即使文章美轮美奂,那么这样的作品应该不具备审美价值。

(二)习作形式千篇一律、模式化

自古文学作品形式多变,面对这样的作文作品,但是个别教师的写作教学方法却是千篇一律,如记叙文有中心思想,总分总结构,结尾感慨一番,行文中间用上各种修辞方法、好词好句。这样的教法导致了千篇一律的作品,作品结构的模式化形成“思维的雷同和创造力的萎缩”,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创新与个性化。

(三)学生畏惧习作

学生会认为一支舞蹈是优美的,他们愿意去体会舞蹈艺术的美;也会认为一首歌曲是悠扬的,愿意在歌声中体会美感;一副色彩明丽的图画是吸引人的,愿意拿起画笔进行绘画创作。但是,很少有学生会认为写作文是一种美的创造,阅读一篇优美文章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因而,习作成了一项任务,不得不完成的复杂任务,在面对无题材可写、无感情抒发的困境中,开始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写作时出现不辨美丑,甚至出现以美为丑、以丑为美的现象,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势在必行。那么,习作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审美教育,就是强调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发挥审美活动的高度个性化特点,使学生具备写作的独特个性化体验,通过美的事物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张扬个性,在对写作中产生积极体验,引发写作热情。

二、习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或壮丽,或秀美,秀、奇、险、幽,自然变成人的审美对象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由原来的对抗自然,变成如今的审美对象,这是一种“自然的人化”。文人墨客也为赞美自然留下许多优美诗篇。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不赞美自然风光。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欣赏不同于家乡风光的美景时,这样的美景是否能转换成文字出现在学生脑海呢?大自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体验,同样吸引他们细心观察,甚至悟出道理。那么自然之美就是学生习作审美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之美

1.文学作品内容中发掘美

文学作品都不是单纯客观反映事物本身,而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作品转达给读者的。因此,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能感受到不同作者的世界观,作品本身便有较多厚重的东西可以挖掘。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学专家在这部作品中挖掘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美”的体验,书中的服饰描写、饮食描写、诗歌描写等皆是值得发觉的美;屈原《离骚》,距离我们年代久远,但文学作品的美仍流传至今,我们仍能在作品中感受到屈原一片赤诚的爱国心;李煜这个不成功的帝王,留下的诗篇将一个帝王屈辱传递给现代的我们。文学作品中的壮丽、凄凉、悲苦、喜悦、欢欣都是习作教学中可以挖掘美的内容。

2.文学作品的形式美

《诗经》的一唱三叹、反复回环,引用到散文习作教学中,学生习作不至于流水陈述,情感自然也得到升华。司马迁写《史记》,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将自己的爱憎情感融入其中,带有一种较为强烈的主管色彩,那么将这样手法用于人物描写中,可以让人物描写文章有声有色,不至毫无个性可言。《西游记》构建的一个魔幻的世界,合情合理,引人入胜,这样的文学创作形式在学生习作中很难见到,学生当前习作的魔幻只停留在瞬间变幻上,不会去构建一个合情合理的魔幻世界,那么我们将这样的方式用到习作教学中去,學生习作是不是能变得不一样。

(三)人性的真善美

人的主观目的按照规律去实践,便是人性的“真善美”。换言之,小学生认识世界是有限的,但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那么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体会到的也是真与善的世界。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知识、能力、智力给予充分考虑,促进学生形成张力,寻求发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种引导也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习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感知美中积累美感体验

面对学生感知美的“麻木迟钝”,对美的事物熟视无睹,客观事物无法转化成学生眼中的表象。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敏感度。

1.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教师可根据平时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美文学作品,从名篇佳作中,感受到自然美、人性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修养。教师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美,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到习作中去。

2.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审美指向。学生注意力分散,观察能力低,较难抓住审美意象,那么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审美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美,在情感体验中体会到美。潜移默化,转移到其他事物中去。

3.运用指导方法,帮助发现美。教师可以运用置身体验法,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的经历,从而感受到对方当时的体验;也可运用换位思考发,将心比心,将他人的情感体验转移到自己的内心。

(二)引导审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想象再审美心理结构中有着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又能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学生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置身情境中,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想象中去,把有画面感的美的过程写到文学作品中去。

(三)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所发现的美

教师要少限制,多引导,让学生自由记录美的事物,让学生多用日记体的形式,或者小随笔的形式,记录心中所思所想;说真话,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情真意切”并不是一个假的词汇,学生只有写真话,说真事,才有内容可写,哪怕是生活中最细微但是能引起学生内心波动的事物,都是可以记录的,教师应鼓励,不应在教学中舍去。

习作教学是我们教师十分迷茫的一块教学内容,而审美教育更是退而求其次了。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传统思维模式,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中华书局,1979.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朱光潜.谈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美的习作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打破平衡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美的校 美的人
文学作品与数学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习作展示
文学作品与数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