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2017-09-14盛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

盛敏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循证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

上消化道急性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 与对照组的92.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无明显差异, 将循证护理或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不仅加深了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理解,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而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上消化道出血;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96

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的出血, 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的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出血、烧伤创伤等导致的应激性溃疡出血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1]。很多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不能够及时的得到控制或者是很多患者出现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 基于此种情况, 本院考虑不同的护理服务(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出血是否有区别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察,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1例上消化道急性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 出血量<400 ml, 均未出现失血休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3~69岁, 平均年龄(51.0±6.6)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47~73 岁, 平均年龄( 40.8±1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根据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依据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出血量等进行出血部位的循证;针对出血部位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及方法来控制出血(合理的掌握药物输注的速度与浓度等);在患者的出血急救的过程中, 要实时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以免由于出血量过多、出血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出现失血量过多等微循环障碍的现象[2];很多患者由于上消化道的反复出血或者出血控制不佳等会出现烦躁抑郁等心理情绪的波动,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干预与沟通, 向患者细心的讲解可能诱发出血的原因以及嘱咐患者以后饮食(在出血期禁食、症状缓解后最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的事物, 避免对消化道造成二次损伤)、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3-6];对于存在便血呕血严重的患者, 需要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勤漱口以及做好肛门的护理措施, 避免因长期出血且卫生不严格导致的肛周起疹子或者肛周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1. 2. 2 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兆的表现, 如喉部的瘙痒感、异物感以及胃部出现烧灼感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出血症状的发生[7];患者在出血前可能由于身体的不适诱发情绪的波动, 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的干预, 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习惯, 禁辛辣以及干燥刺激性的事物, 指导患者如遇到呕血或者便血等情况时要及时的告知医护人员[8];对于临床上预见出现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 提前准备好止血急救所需的药物以及器械用品等, 保证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的出血现象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控制[9];如若患者出现出血情况, 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急救。

1. 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护理服务满意程度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满意度=很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 与对照组的92.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疾病常见的一类并发症, 很多患者由于止血不及时会出现全身微循环障碍甚至是休克的现象,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 如何快速有效的达到止血的目的是进行上消化道出血急救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不仅局限于对症治疗这一狭隘的范围, 更多的是对患者进行多方位的系统化护理。循证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追根溯源, 寻找到最切合患者的治疗措施;而预见性护理是在患者未出现症状之前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提前进行药物预防[10]。本次本院研究的患者均为在住院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 根据统计的结果以及临床中的观察, 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种护理措施的本质, 都是能够减轻或者避免患者出血的风险, 都能在患者出血后给予及时的处理, 本次的研究数据还是有理可循的。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无明显差异, 将循证护理或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 能够有效的避免或者减轻患者出血的风险, 降低患者由于出血带来的生命危险;从医患的角度来说, 不仅加深了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理解,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而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锦平, 成翼娟. 循证护理学.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4):292-293.

[2] 廖巧玲, 蒋可松. 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与护理. 河北医学, 2007, 13(6):612.

[3] 彭习兰.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3):271-273.

[4] 许雪梅. 循证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7):212-213.

[5] 周欣. 8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0):59-60.

[6] 孙辉. 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7):1107-1108.

[7] 吴育平. 循證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9):192-194.

[8] 徐红菊, 滕敬华, 范彩仙.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应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3):490-492.

[9] 魏雅丽.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s1):194-195.

[10] 罗明春.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4):588-589.

[收稿日期:2017-0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消化道出血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