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
2017-09-14朴龙
朴龙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尿血1例, 黑便2例, 研究组未出现任何出血情况,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83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静脉血液凝结的一種常见病、多发病, 症状常为下肢水肿、瘀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等。患者短期患病严重导致肺动脉主干栓塞, 长期患病导致下肢深静脉功能缺陷。因此, 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如今, 临床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趋于非手术治疗, 大量研究证明[1]:溶血栓疗法及抗凝药物疗法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同时, 药物的选择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院采用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通过超声波诊断, 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③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内容且配合相关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39.4±2.5)岁。对照组中男1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41.4±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具体用法:纤溶酶(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110, 100 U/支)100 U/支溶入到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10 d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钙(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T, 注册证号:BX970209, 0.4 ml:4100+AXaIU)5000 U, 皮下注射, 2次/d, 10 d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尿血)、肠胃出血(黑便)、颅内出血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肿胀完全消失, 患肢无疼痛;显效:肿胀症状明显减轻, 患肢疼痛感明显减弱;有效:肿胀症状轻微减轻, 患肢疼痛感轻微减弱;无效:症状明显, 疼痛无减轻, 甚至病情趋于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现尿血1例, 黑便2例, 研究组未出现任何出血情况,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不正常凝结在深静脉内, 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易发于下肢, 多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①静脉血管内膜损伤:相关研究发现[2], 术中牵拉、器械高温等因素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造成血小板的局部凝聚, 产生微小血凝块, 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 微小血凝块可进一步增大产生血栓;②静脉血淤滞:成因是患者患病期间长时间卧床, 患肢缺乏活动, 肌肉缺乏收缩, 静脉血液无动力, 血流缓慢、淤滞, 血液回流减少, 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③高凝状态:血液稠度增加, 成因是术中出血, 术后组织液流失, 血液浓缩, 凝血因子增多, 易发生黏集形成血栓[3];④遗传因素:成因是先天性抗凝、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的疾病, 诸如纤溶酶原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等, 均易致血栓形成;⑤其他原因:相关学者[4]通过研究发现, 糖尿病、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慢性心肺疾病、高龄、肥胖等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手段是抗凝药物和单纯溶栓的使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静脉切开取栓术。在临床上大多数采用抗凝药物和单纯溶栓治疗 [5]。溶栓治疗可溶解血栓、促使血液流动畅通、降低或预防损伤静脉壁, 临床效果良好。溶栓联合抗凝现阶段仍有争议。
纤溶酶是一种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 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还对纤溶酶原无活化作用, 不水解血小板膜及其他凝血因子, 优良的底物专一性使纤溶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6]。纤溶酶溶解血栓后, 残留的血栓块具有很强的促凝作用, 导致血浆中纤溶酶原抑制物激活物升高, 出现溶栓后高凝状态[7]。因此必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避免疏通的血管再堵塞。从标准中分离出来的低分子肝素是分子量较小的片段, 通过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因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碍血凝作用, 避免血小板聚集、粘附, 减少血液粘稠度, 无溶栓作用[8, 9]。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效果更佳, 避免血栓扩张和疏通的血管再堵塞。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不仅具有溶栓作用, 还有抗凝作用, 效果良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尿血1例, 黑便2例, 研究组未出现任何出血情况,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磊. 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3):188-189.
[2] 王祖辉, 杨红伟, 谭毅华.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12):1647-1648.
[3] 陈小平, 唐林.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现代养生, 2015(24):45-46.
[4] 姚佳春. 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吉林中医药, 2015, 35(11):1142-1145.
[5] 刘春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7):86-87.
[6] 邹小秋, 谭启林.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6):1031-1032.
[7] 许成勇, 吴春虹, 吴晓庆.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血栓通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13):78-80.
[8] 庞德兵.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内科, 2013, 8(3):242-243.
[9] 刘辉, 卢辉俊. 尿激酶分别联合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对比研究. 贵州医药, 2016, 40(11):1167-1169.
[收稿日期:2017-03-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