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9-14王畏任思斯焦云丽
王畏+任思斯+焦云丽
【摘要】 目的 探究新活素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活动耐力、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量、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试验长度和尿量优于对照组, 且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 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临床症状的缓解,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活素;慢性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66
慢性心力衰竭最为常见的是左心衰竭, 心肌梗死、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病, 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质量[1]。不少学者指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钛(BNP)的含量明显升高, BNP越高则心力衰竭的程度越高[2]。因此在治疗中应注意降低BNP水平。新活素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其能替代内源性BNP发挥作用。本院将其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心力衰竭国内外指南》进行诊断,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12例, 年龄54~79岁, 平均年龄(68.4±3.6)岁;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5.89±1.37)年。
观察组患者男17例, 女15例, 年龄55~81岁, 平均年龄(68.0±4.3)岁;病程3~11年, 平均病程(6.12±1.6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 首次剂量为1.5 μg/kg静脉注射, 然后以0.01 μg/(kg·min)的滴速持续静脉泵入1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试验、血浆NT-proBNP值、尿量以及心功能指标值(LVEF)。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明显的控制, 心功能提高2级及以上。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有所缓解, 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267, P<0.05)。見表1。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的长度、尿量、血浆NT-proBNP水平及LVEF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的长度和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的危重症, 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重大威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系统、体液等都会出现一些改变以维持心脏的功能, 此阶段被称为心力衰竭代偿期[3]。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的激活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含量明显提高。这些改变虽然维持了循环系统的稳定, 但同时也带来心脏负荷的增加, 心脏结构开始出现重构, 心力衰竭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BNP是各种病因导致心力衰竭后人体为对抗这种心力衰竭状态而分泌的一种保护性内源性多肽, 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抗炎、抗氧化;可对抗 RASS系统、阻断交感神经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新活素为人工合成的利钠肽, 其与人体内源性BNP相似, 能替代人体内源性的BNP, 发挥利尿、利钠、扩血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在人体血液循环中, 新活素通过与A型利钠肽受体结合后再次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 有效提高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 从而促进平滑肌的舒张[4, 5]。
在人体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和主动脉中, 以利钠肽A型受体为主, 所以当与BNP结合后对这些血管的扩张作用更加的明显, 从而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右心房压和全身动脉压, 有效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6-9];另外, 新活素还能调节 RASS系统, 有效抑制近曲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发挥利尿的作用, 从而达到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循环阻力效果, 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10]。
在传统临床心力衰竭治疗中, 多采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方法治疗, 在心力衰竭初期治疗效果尚可, 但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试验长度和尿量优于对照组, 且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作为新一代抗心力衰竭药物,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在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 同时促进心功能的改善,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浩敏, 陈松深, 邱浩强. 新活素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LEVF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5(7):1061-1064.
[2] 王冬娟. 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北方药学, 2016, 13(4):183-184.
[3] 吴冠兴. 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医学, 2014, 34(2):36-38.
[4] 唐珍泉. 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5, 21(5):144-145.
[5] 皇甫卫忠, 席建军, 程文俊, 等. 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心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4):286-289.
[6] 叶美娟, 曹爱华. 新活素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疗效观察和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2(34):350-351.
[7] 侯淑艳. 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6):128-129.
[8] 张帆, 张建军. 新活素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自身对照观察.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 39(3):270-272.
[9] 杨曼, 石磊. 新活素治疗老年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7):53-54.
[10] 王学彬, 张晓丽, 李更新, 等. 重症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新活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17, 23(14):27-28.
[收稿日期:2017-0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