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2017-09-14张靖岩梁媛媛李宏宇李梦甜王一丁张玲
张靖岩+梁媛媛+李宏宇+李梦甜+王一丁+张玲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及手术后第1天应激指标[皮质醇、血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前1 d两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 对照组的皮质醇为(278.3±21.2)ng/ml、血糖为(7.2±0.6)mmol/L、CRP为(18.8±2.8)mg/L、IL-6为(21.5±2.9)pg/ml, 观察组的皮质醇为(259.3±22.2)ng/ml、血糖为(5.9±0.5)mmol/L、CRP为(15.1±2.5)mg/L、IL-6为(16.6±2.5)pg/ml。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1 d, 但观察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指标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血清应激指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36
近年来,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各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也日益成熟,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 对患者创伤小, 利于患者恢复, 也降低了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应激、免疫和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等影响, 有助于维护内环境稳定[1]。应激是机体对创伤发生时, 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后的适应性反应[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都是治疗胆囊疾病的有效手段, 但无论哪种手术都会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 手术过程中的创伤、疼痛、出血都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 术后应激反应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 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差, 强烈的应激反应也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80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采取分组的形式, 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 以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对机体血清应激指标的不同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80例, 全部经过B超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 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排除急性发作者, 所有患者无精神障碍史, 没有合并症, 凝血功能正常。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6~50岁, 平均年龄(40.8±9.6)岁, 包括单纯胆囊结石11例, 胆囊息肉7例,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22例;对照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25~48岁, 平均年龄(39.6±9.4)岁, 包括单纯胆囊结石12例, 胆囊息肉7例,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胆囊, 患者取头高脚低仰卧位, 并且左侧倾斜15~30°。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常规CO2建立气腹, 气压在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 采用4孔法进行手术, 监视器放在患者的头部, 术者站在患者的右侧, 助手站在患者两侧, 在患者的脐周、腹正中剑突下方右侧、右肋缘下方腋中线、腋前线进行穿刺, 分离胆囊和胆囊动脉, 同钛夹夹闭血管和胆囊管切除胆囊[3]。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 在右上腹肋缘下做长约8~10 cm切口, 按照解剖层次分离相应组织, 充分暴露胆囊, 取出, 常规缝合[4]。
1. 3 观察指标 以手术前1 d与手术后第1天为观察时间点, 观察指标包括皮质醇、血糖、CRP、IL-6。以上几项除了血糖用血糖仪检测外, 其他各项均用免疫法检测。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要求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 采完后在0.5 h内送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前1 d, 对照组的皮质醇为(239.4±18.6)ng/ml、血糖为(5.1±0.4)mmol/L、CRP为(12.5±2.4)mg/L、IL-6为(13.5±2.7)pg/ml, 观察组的皮质醇为(241.2±19.1)ng/ml、血糖为(5.2±0.3)mmol/L、CRP为(12.4±2.5)mg/L、IL-6为(13.4±2.3)pg/ml。手术前1 d两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 对照组的皮质醇为(278.3±21.2)ng/ml、血糖为(7.2±0.6)mmol/L、CRP为(18.8±2.8)mg/L、IL-6为(21.5±2.9)pg/ml, 观察组的皮质醇为(259.3±22.2)ng/ml、血糖为(5.9±0.5)mmol/L、CRP为(15.1±2.5)mg/L、IL-6为(16.6±2.5)pg/ml。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1 d, 但觀察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治疗胆囊疾病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逐渐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IOC)所代替[5], 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展过程经历了由4孔向3孔、3孔向2孔、再向单孔的过度, 其微创和美观的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6], 受到广大患者与医师的青睐。目前, 许多学者对这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住院的时间长短进行研究对比, 但是对于术后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报道不是很多[7, 8]。从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 可以从侧面了解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 评价一种手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临床治疗效果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机体应激的影响也要进行综合考虑[9, 10]。endprint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前1 d两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 对照组的皮质醇为(278.3±21.2)ng/ml、血糖为(7.2±0.6)mmol/L、CRP为(18.8±2.8)mg/L、IL-6为(21.5±2.9)pg/ml, 观察组的皮质醇为(259.3±22.2)ng/ml、血糖为(5.9±0.5)mmol/L、CRP为(15.1±2.5)mg/L、IL-6为(16.6±2.5)pg/ml。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1 d, 但观察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邹健军等[1]、杨福东[3]、江红志[4]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肯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性刺激小这一特点, 进一步说明腹腔镜应用于胆囊切除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之,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对患者应激指标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的手术方式, 適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健军, 郑跃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对机体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临床医学, 2016, 36(3):18-20.
[2] 田文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5, 55(29):74-75.
[3] 杨福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3):42-44.
[4] 江红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对机体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 4(2):35-37.
[5] 蔡波.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2, 52(33):94-95.
[6] 罗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多项血清应激状态相关指标变化观察.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 30(1):93-96.
[7] 王瑞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机体应激、免疫功能、肝功能方面的对比研究. 内蒙古大学, 2014.
[8] 席锐, 李晓涛, 吕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创伤应激与胃肠动力相关指标的变化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8):7-10.
[9] 倪宏, 李长江, 项系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2):160-162.
[10] 吴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1173-1177.
[收稿日期:2017-0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