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几个改进方案
2017-09-14王俊芳
王俊芳
1安全用电知识
关于安全用电知识的实验,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重现火灾现场,有很强的震撼力,但在此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危险。那么,有哪些安全的方法呢。
(1)家庭电路中电流的热效应。为了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笔者在废电炉丝上取了5~10 Ω的电炉丝。实验时,用浸过乙醚的棉花盖在电阻上,通过观察乙醚燃烧制造家庭火灾现象。实验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棉花要保持干燥。
(2)用锡箔纸代替电熔丝,将电源电压降为3 V,电路短路时可看到锡箔纸燃烧,实验效果好。将锡箔纸剪为宽5 mm左右,注意线夹与锡箔纸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使用3 V交流电源能提供较大的电流。
2浮力产生的原因
这个实验,可以利用矿泉水瓶作为材料。首先将矿泉水瓶底部剪掉,然后将1只乒乓球放在矿泉水瓶内,将瓶倒置过来,这时乒乓球落在瓶口。接着开始往瓶内倒水,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少量的水从瓶口与乒乓球之间的空隙中流出来,乒乓球在矿泉水瓶中并没有浮上来。当瓶内灌满水之后,乒乓球仍没有浮上来。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刚才的现象观察,学生很容易想到因为乒乓球的下部没有水,说明乒乓球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力的作用,也就是未受到浮力。同时乒乓球受到上方的水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力及球本身重力的作用,最终导致乒乓球没有浮起来。接下来还可以做一个对比试验,用手堵住瓶口,让水无法流出去,这时可以观察到乒乓球浮了起来。
3磁现象
演示实验——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把2个磁铁分别固定在2个小车上,将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外力作用让两小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外力撤去后,观察两车的运动方向,判断磁极是否相同。然后再改变磁极方向重新演示。
4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本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显示摩擦力的大小。其实教师在进行该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就知道有3点操作不易进行:①用手拉着弹簧测力计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难;②弹簧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难;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读出准确数值较困难。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是这样改进的:在实验桌上固定一个竖直的支架,然后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着木块,再将木块放在木板的末端,用手拉动木板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木块、弹簧测力计与实验者保持相对静止,读取数据来,就容易得多,从而减少了误差。
5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实验过程:分别将红墨水滴进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比较2杯水中墨水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通过观察发现,2杯水中墨水扩散的快慢程度基本一致,学生总结不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若用碳素墨水代替红色或蓝色墨水,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原因是:碳素墨水由碳元素等组成,碳具有吸附性,扩散较慢,扩散的路经较清晰,并且碳的吸附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在热水中实验现象更明显。
6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
变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敢于不断地尝试创新,为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出一份力。这也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师所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