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聚居区乡村学校汉语文教学探索

2017-09-14毛金秀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探索

毛金秀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凉山彝族聚居区乡村学校汉语文教学,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聚居区彝族学生汉语能力弱和汉语文学科成绩提高困难成因及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聚居区彝族学生汉语能力及汉语文学科质量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彝族聚居区;乡村学校;汉语文教学;探索

一、彝族聚居区乡村学校汉语文教学探索

坚持让教师利用双语教学方法,重视提高彝族学生的汉语能力。鼓励汉族教师学彝语,狠抓彝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培养,以期通过六年的汉语能力学习和训练后,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以下是一些探索和做法。

1. 利用情趣化的汉语拼音,加强和提高低年级汉语能力的培养,提高识字和说话能力。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彝族儿童,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汉语能力几乎为零;不具备任何利用汉语语言的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首先从接触汉语拼音开始。老师如果一味地、大量灌输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教材中每一课都配有的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要求教师: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并且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彝语引导,允许学生用母语——彝语回答问题。他们模仿了网上一位老师教学方法。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楼梯, 我们每天都要爬楼梯;tí——提,提醒,爸爸每天提醒我做作业;tǐ——体,体育,我最爱上体育课;tì——剃,剃头,星期天早上我陪爸爸去剃头。学生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拼音,拓宽了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总之让老师们各显神通,不拘于形式。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汉语能力得以稳步提高。

2.利用汉字夹拼音加母语——彝语“扶”着写话说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老师们应采取这样的做法:当堂学的生字,老师用彝语翻译、讲解,让他们搞懂意思。然后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加母语翻译教学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

3.各年级、学段、班级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汉语的机会。

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要求教师要利用好设备资源。用影像、图片、声音等先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再分组或者单独比赛;同时,充分利用说话课,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熟悉的事情,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说。

4.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创造说话的平台和情境。学校每年至少定期进行2次以上的大型的作文和演讲比赛。平时则利用少先队广播,播放学生的优秀作文。班级或年级之间经常进行一些比赛说话写话能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里面有电视,爱看电视,那么就要求他们在看电视时,要选择看 “成语故事” 动画片,“人与自然”等有益的電视节目,看了以后要在班级或活动课时用汉语讲出来,讲的好的,奖励小红花。

5.多训练、多鼓励彝族学生要学会说完整的汉语。彝族地区学生的说话训练贵在坚持,贵在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是为训练而训练,而要达到自主、自然。课堂答问、人际交流、娱乐活动,说话训练无处不在。教师和学校都要要善于发掘素材,因人训练,因事训练,使学生说话逐步达到规范自如、自由表达的境界。

彝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问题,低年级学生课堂汉语能力很弱,甚至有些连老师点名都听不懂,使用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但语文学科很难取得好成绩,随着学校学习生活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文成绩才逐步得到提高。比如本人对喜德瓦尔小学(村小)同一个班级跟踪发现,低段时平均成绩在30分左右,中段平均分在40分左右,高段就能达到50-60分左右。

二、彝族地区乡村学校汉语文学科成绩提高困难成因及障碍分析

(一)语言障碍问题。由于长期生活在彝族聚居区,受母语干扰,初次接触汉语,语言障碍是个很大的拦路虎,低年级语言能力提升困难,汉语文成绩没法提高也是情理中的事。

(二)缺乏语言环境。彝族儿童普遍家庭条件差,经济条件限制与外面世界接触较少,进入学校接触汉语以后,家庭没法创设语言环境提高其语言能力,仅靠教师艰难积累促其进步。

(三)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差,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巩固提高以及影响和干预没法达成。

(四)留守儿童问题。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爷爷奶奶对学生的鼓励和管控不够,任其自由发展,甚至有鼓励子女弃学跟随父母去打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汉语能力提不高,各学科问题都很大。

(五)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积累不够,作文困难。课外阅读少而又少,没有课外读物,或课外读物少,学生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六)其他因素。如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差,教师的强化训练不强,学校的平台搭建不够,家长的跟进内化缺失,社会环境的汉语氛围不足等等。

三、思考与建议

(一)强化汉语文学科教师驾驭民族地区汉语文这一特殊阵营的本领。

自身没有过硬的本领就打不了硬仗,教师的特质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是导演,如何在现有的有限条件下导出好“戏”,除了具备自身文化内涵的前提外,也需要智慧。

(二)学校要助力于学生学习汉语能力的提升

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汉语学习氛围的平台;2.利用一切有利于汉语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3.利用好多媒体等一切现代化信息助推学科建设、优化课堂效益、提高学科质量;4.学校要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正能量氛围;5.给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通道,让教师不落伍于时代,不落伍于学科领先领域;6.帮扶教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让教研与教学良性互促,因材施教,由研及教,最终达到提高聚居区彝族学生汉语能力和汉语文学科质量的目的。

(三)构建支持保障体系,争取一切其他力量为目标服务。

1.家长的支持;2.学校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3.学生的积极响应;4.社会的支持;5.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6.各级教研机构、各类专家的支持;7.课外语言氛围的渠道延伸 比如电视、手机、收音机等的有效引导和利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探索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美术教师做好下乡支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