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的效果

2017-09-14

关键词:刺激性新生儿疼痛

黄 慧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的效果

黄 慧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8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146例做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差异做数字标号,双盲法随机分组,护理A组72例,在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反应时,仅给予常规基础干预,护理B组74例,针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特点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全面的疼痛缓解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B组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疼痛刺激操作中实施干预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疼痛应激反应,避免患儿不良反应。

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护理干预

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的治疗处置中需实施静脉穿刺、气管插管、肌注等各类介入操作,与之相应的外界刺激可造成新生儿疼痛反应,疼痛感可引起机体血压、心率等异常转变,加重血氧消耗[1]。为进一步提高疼痛刺激反应的认知评估,优化护理质量,选取本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资料,针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特点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全面的疼痛缓解护理,其护理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8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146例做研究对象,年龄2~19 d,平均(7.68±1.47)d;男86例,女60例,出生体重2.8~4.1 kg,平均(3.37±0.46)kg;早产儿102例,足月儿44例;疾病诊断:咽下综合征14例,高胆红素血症107例,新生儿肺炎25例;本次研究患儿已排除伴有重度窒息者,惊厥昏迷者,Apgar评分<7分。按照治疗时间差异做数字标号,双盲法随机分组,护理A组72例,在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反应时,仅给予常规基础干预,护理B组74例,针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特点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全面的疼痛缓解护理。两组在日龄、病情、疾病类型、治疗方案、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A组新生儿在开展疼痛刺激性操作治疗过程中仅实施常规介入操作护理干预,做新生儿背部轻抚安慰;护理B组则针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特点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全面的疼痛缓解护理,依据急性疼痛评分PIPP表开展新生儿疼痛刺激分级护理(见表1);行为指标3个(皱眉、挤眼、鼻沟),生理指标2个(心率、SaO2),相关指标2个(觉醒程度、面部运动)共7个指标,早产儿总分21分,足月儿总分18分;大于6分镇痛治疗,7~12分中度疼痛,大于12分重度疼痛。

表1 新生儿疼痛刺激分级护理措施表

1.3 观察指标

利用急性疼痛评分PIPP表对本次研究新生儿进行全面疼痛反应评估,重点观察新生儿哭闹情况,呼吸变化、肢体舒展情况,面部表情,觉醒状态等;依据时间阶段不同,记录新生儿刺激操作30 s、60 s以及300 s,PIPP量表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A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性操作30 sPIPP评分为6.37±0.57分,60 sPIPP评分为4.28±0.46分,300 sPIPP评分为2.14±0.35分;护理B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性操作30 sPIPP评分为3.25±0.49分,60 sPIPP评分为1.82±0.39分,300 sPIPP评分为0.95±0.21分;护理B组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刺激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疼痛刺激评分情况(±s)

疼痛刺激性操作300 sPIPP评分护理A组 72 12.04±1.25 8.24±2.17 4.15±0.87护理B组 74 8.72±1.01 5.28±1.81 2.01±0.94 t 17.6752 8.9602 14.2664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n 疼痛刺激性操作30 sPIPP评分疼痛刺激性操作60 sPIPP评分

3 讨 论

疼痛感作为人体应激反应,同时也会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对于新生儿来讲痛感同样也也造成机体行为、自主、记忆等方面应激反应。现代研究报道,在短暂急性刺激性疼痛可形成肢体行为[2]。免疫功能以及内分泌变化来调节刺激反应,不过这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加重新生儿血压、心率、组织血氧消耗负担,促成不良事件。现代医疗对新生儿疼痛干预处理可分成药物控制与非药物控制两类,不过药物控制方案对新生儿而言有着极高的不可控副作用风险;对此重点临床医护人员更多选择非药物方式进行疼痛缓解干预[3]。本院针对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特点,采取抚摸、触感诱导、体位调整、糖水安抚等方式进行全面干预,其中抚摸患儿皮肤能够兴奋患儿交感神经,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适当吸允糖水可缩减新生儿哭闹时间,避免新生儿应激状态持续时间,帮助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急性短暂性疼痛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缓解效果;体位屈曲的调整可让新生儿感受安全感,促进自身机体放松,改善疼痛反应。而本次研究也同样证实,在疼痛刺激操作中实施干预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疼痛应激反应,、避免患儿不良反应。

[1] 曹云凤,李术美,李术娟,等.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25.

[2] 张宝华.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22):49-51.

[3] 邹带娣,林爱仙.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4,14(11):1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8.108.02

猜你喜欢

刺激性新生儿疼痛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疼在疼痛之外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