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再别康桥》的中西融合之美

2017-09-13周宏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意象

周宏

摘要:该文分析了徐志摩再别康桥诗中体现的中西文化融合之美,重点从诗歌的产生、意象的选择和运用、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等三方面阐述了再别康桥的双元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再别康桥;意象;中西融合

《再别康桥》是现代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徐志摩的母校)时的情感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母校康桥依依惜别和热爱之情。其诗體现了新月派的三美主张(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和谐、感情真挚浓郁,脍炙人口,成为现代诗中难得的经典,也是徐志摩诗歌中的绝唱。尤其是诗中描绘的意象大都沿袭中国传统离别诗常用的意象,同时又蕴含了西方文学的神韵,使得诗歌具有中西融合之美。

徐志摩,海外留学归来现代诗人中的一员,他的作品一方面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熏陶,另一方面又得到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浸润和渲染,具有中西融合之美。正如刘洪涛的《在剑桥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的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

首先,诗歌的产生就带有中西融合的性质,康桥,就是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诗人的母校。诗人在诗中深深怀念和无比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母校渡过的美好时光,并刻意选择了中国传统离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来构建诗歌的意境,如云彩、柳、青荇、夕阳、笙箫、清泉、星光等,尽管被人指出有些意象因为地域不同有“误植”之嫌,但是,正是这些传统经典的诗歌意象成就了这首诗歌。这些意象不仅完美地诠释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以及离别的忧伤,更让读者产生美的联想,围绕这些意象的古代经典的诗句和美的意境也随之而来。譬如柳,是古代诗人在离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杨柳岸,晓风残月”;“羌笛何须怨杨柳”,在现代诗人中,李叔同的诗歌《送别》也是出神入化地运用了柳的意象“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所以,诗歌描写的对象虽然是异国的,但是诗中却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其次,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幅色彩纷呈的画面。如诗中写黄昏的康河: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金柳,生动地表现了黄昏夕照下的柳树的样子,而金色,却不是中国古诗常用的色彩,用来描绘柳树更是少之又少,柳之色出现在古诗中常常以写实者居多,如古诗中的“郁郁园中柳”,“客舍青青柳色青”,“两只黄鹂鸣翠柳”。金色在中国是不可随便用的,因为它是极高贵的象征,同时金色在中国是五行之中土的象征,因此,一般文人是不会把它和平凡而又五行属于木的柳联系在一起的。而金色在西方更多情况下是太阳的象征,阳光普照人间,给世界带来生机,所以金色在西方到处可见,从建筑到女人的装饰都喜用金色。因此,“金柳”作为一个诗歌的意象不得不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此外,诗歌中还用到了彩虹这一意象, 徐志摩这样写道:“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据说彩虹这一意象在西方是美女的象征,而整条彩虹被认为是圣母玛丽亚的象征,是她把天和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在古希腊圣洁的彩虹是女神艾丽丝的象征.彩虹在中国诗歌中常常用于单纯写景,而再别康桥诗歌中的彩虹显然不仅仅是写景,他在歌颂和悼念自己逝去的爱情,他和林徽因在康桥留学时有过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甚至有人认为,多情的诗人对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是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关系。他们的爱情在他看来就像彩虹,短暂而美丽。两个相爱的人经过一段美好的爱情后理智地分手,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是完全西化的,不是传统文化和思想能够理解的。在诗人写给林徽因的诗《偶然》中他写道:“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首诗明确地表达了徐志摩的爱情观,爱情是浪漫的,和婚姻没什么关系。这和中国传统观念是背道而驰的,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再次,诗人虽然在选择意象上大量使用中国传统经典意象,却在思想感情上不经意中流露出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诗歌开头写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歌结尾再次重复“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悄悄以及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描写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即诗人是在把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比拟为风,似乎诗人重回母校有如一阵清风,而风的特点就是来去自由,这正好符合了新月派的主张,对“美、爱和自由”的歌颂,自由的精神则来自西方的文化,这也是诗人一生的追求。诗人将自己自由的理想运用这样的方式含蓄地表达出来,并把它放在了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这才是诗歌最为精彩的部分。

只有读懂了徐志摩,才能读懂他的诗,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感情。再别康桥这首诗,为我们呈现了至美的意境,诗人在这些或艳丽或清婉的意境中,撷取了中国传统诗歌中经典的意象,但是他并没有照搬,而是巧妙地化用了这些经典,显得作品充满新意,诗思灵动、旖旎。这要归功于他所接受的西方的教育,中西合璧使得他的这首诗歌独放异彩。在诗中,无论是风,还是云,诗人都是表达一个理念就是自由,灵魂的自由。可见,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他的血液中,使得他既有“中国的气质”(余光中),内心又藏着一个西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刘洪涛.在剑桥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J].名作欣赏,2010,2.

[2]余光中.余光中谈诗歌[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3]陈超.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J].语文世界,201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再别康桥》中抒情美感的品读探究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