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之比较

2017-09-13吕海坡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新闻频道灾难预警

摘要:现代社会,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中,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各种严重的经济和人员伤亡。近年来,中国和日本都曾遭遇过特大的地震。本文以信息传播为视角,选择日本地震报道与中国雅安报道为例,对于中日两国的地震救援,应急报道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对比,以期优化我国地震信息传播的应急机制。

关键字:日本地震;雅安地震;比较研究;信息传播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0 级大地震,之后引发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日本本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央视新闻频道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从3月11日至3月19日,在全天的节目中安排播出《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在本次地震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不仅派出多路记者前往重灾区进行实时连线报道,还首次运用了NHK的信号同声传译,努力达到报道的“零时差”。与此同时,日本媒体也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全程的直播报道。而针对同一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日媒体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报道策略和报道方式。

NHK电视台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 同时也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对这次灾难作了提前预警报道,全面、透明的对这次灾难进行了深度报道,突破了NHK预警报道的难题,提前大胆的作了地震预警报道。

一、报道时效对比

判断一个媒体优秀与否的标尺首先就是时效。灾难报道中,灾难可以再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将大地夷为平地,所以要和灾难“抢时间”就成了灾难报道必须的要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来袭,NHK打破了正在直播的正常议会会议,与日本当地时间14时45分13秒提前发布地震海啸预警消息。

在持续1分半的地震提示后,镜头画面立刻被切回到新闻演播室,新闻主播佩戴安全帽,仓促发布地震正在发生的消息,画面伴随剧烈的摇晃,解说员呼吸急促,语速极快。3分钟后,NHK用日、中、英等语种正式向世界发布了气象厅发布的大海啸警报。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CCTV新闻频道在8时26分插播了芦山地震的消息,此时距离地震发生24分钟,比汶川地震快了将近8分钟。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随着地震预警系统建成使用,早在8时02分,四川汶川电视台就中断节目,插播了一条紧急公告:“四川泸山正发生有感地震,汶川将震感轻微,请做好避险准备。地震横波还有42秒到达。”

上述可见,CCTV比NHK的震后首次发布新闻事件晚了大约21分钟,而且,中国CCTV在中大地震灾难来临之时,提前预警成为一片空白,还停留在“灾难报道结果类型”,而日本NHK电视台被指定为“法定报道机构”,日本法律赋予了电视媒体的灾难预警和灾难速报的责任,提前了1分13秒发出地震预警,再者,震后日本NHK只用了17秒的时间就播出了地震当下地动山摇的真实镜头,消息发布几乎和地震同步,反应速度极快。而中国CCTV在芦山地震中用了24分钟的时间去反应和准备后,发出第一条关于地震的即时新闻,在时效性上大打折扣。

由此看出,NKH电视台在新闻时效上远远快于CCTV,这和NHK平日良好的灾难报道运行机制以及记者较高的应急报道素质有关,而CCTV也是在灾难报道中时首次以这么快的速度发布新闻,与过去报道中的时效比较有所突破,但还有待提高。

二、新闻选择的差异

在新闻报道中,除了及时准确地报道灾难本身之外,还应考虑到受众的心理需求,让受众了解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以彰显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然灾害,中日媒体在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选择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下表所列出的是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央视新闻频道重点播报的新闻信息。可以看出,除了对事件中重要信息的强调外,中国救援物资的抵达、中国救援队的行动,成为仅次于这些新闻信息的重点内容,并且在不同栏目和节目中以重复播报的方式进行了反复强调。

议程设置的思路无疑成为我们在新闻信息选择上的重要方法,也使得我们在新闻的传播中很容易形成“国家话语”的语态形式,尤其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在国际传播中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的形势下,将信息选择有序化和集中化,更容易形成拳头力量,无疑更符合我国信息传播的诉求。

NHK 是日本影响力很大的新闻媒体,侧重于公共属性,始终保持着“以我为主”的媒体第一价值,保持独立和公信力,即便在大灾来临时也不曾改变。公共传媒由政府资金来支持,但是播出内容与运作的独立性是公共媒体的重要标志。此次日本地震在NHK的报道中,更为强调的是“信息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支点。

三、人文关怀的差异化表达

以这次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央视新闻频道在地震报道的第一周中,加大了现场连线报道的力度。平均每次连线报道的时长都接近4分钟,一天之内连线总时长差不多在1.5 个小时左右,全凭借连线记者的口述。这一方式的普遍使用与其说是为了获取现场的第一手信息,不如说利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将记者的个人情感和感受充分表现出来,显示了我们对“个人情感”表达的重视。同样,在这次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媒体无一例外关注了日本民众冷静的态度和面对灾难从容不迫的心态,并且在后期报道中连续报道了“福岛50人”的感人事迹。情感的宣泄和激励,成为我们在人文關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对于灾难的报道机制也相对成熟。面对灾难,哀而不伤的报道风格逐渐形成。至于日本国民灾后表现出的有序和镇定,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则基本被一笔带过,对于常见的企业和个人捐款,更是一律不予播报。

NHK驻北京记者北川熏就此报道方式说道:“在这样紧急的灾后报道中,国民需要的信息才是我们要报道的。”报道方式回归到更注重潜移默化的内在作用的“社会推动者”上来,在如何引起公众注意,但又不引发焦虑情绪之间找到报道的平衡点。

因此,笔者认为,客观地说,日本媒体对地震报道的专业化,以及他们对新闻伦理的充分讨论,与日本频遭自然灾害的现实是密不可分的,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家地震局 物理研究所.《1966年邢台地震照片集》[M].北京: 海洋出版社,1985.

[2]顾功叙.《中国地震目录》[M].北京: 地震出版社,1984.

[3]楼宝棠.《中国古今地震灾情总会》[M].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6.

[4]王林等.《古今大灾难实录》[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吕海坡(1988-),男,汉,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频道灾难预警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浅析新闻频道整体包装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
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
谈企业电视台创办新闻频道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地球灾难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