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奖补政策下的民族关系初探

2017-09-13佘海龙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草场族群牧民

摘要: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民族关系在政策引导、居住格局等外力和民族自信心、民族向心力等内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QF乡在实施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后,与周边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梳理政策前后民族关系的变化,来阐述政策对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影响。

关键字:草原奖补政策;政策实施;禁牧;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传统领域,具有相当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间的互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有学者认为: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影响的关系。它是双向的、动态的,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特殊社会关系。我们不能简单的看待不同地区间民族的民族关系,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因不同的影响因素,会呈现出不同的外在形式,以田野点QF乡为例,通婚、社会交往等外在形式的前后变化能够看到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实前后QF乡与周边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发生的变化。

QF乡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乃至张掖市的西大门,周边与1省7县市区的13个乡镇接壤,不论在社会生产还是民族文化交流中都与周边民族发生着往来。为了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肃南县自2011年贯彻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QF乡作为草原奖补政策落实过程中收益面积最广的乡镇之一,不论是生态环境还是乡镇发展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但是在肃南县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前后,QF乡与周边地区间的民族关系却以不同的内容呈现给我们。

一、族际通婚

所谓族际通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通婚的现象,民族社会学认为,族际通婚是衡量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反应民族关系的深层次状况。在草补政策实施前,QF乡与周边民族的通婚现象较为普遍,以QF乡姑娘嫁入酒泉市各地方的现象较多也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她们认为牧区放牧生活较为单调,在心理上对自己现有生活产生厌倦感,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向往。在草补政策实施后,受政策的影响,牧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特别是禁牧区牧民的生计方式和生活质量快速变化,加之政策中户口对奖补资金的作用,QF乡女性在择偶时会优先考虑本地区或本民族的男性;与此相反,由于近几年农作物市场价格的变化带来的生产劳动强度大、经济作物价格低等因素,周边农业区积极与QF乡牧民联姻的现象增多。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有:民族政策、文化因素、居住格局以及个人因素等。笔者认为草补政策的实施是引起这一阶段QF乡的通婚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交往关系

QF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在政策实施前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牧民缺乏对农作物的种植经验和加工方法,需要向周边地区的农民学习种植经验和加工技术;同时,周边农民也因没有草场,会通过帮工、带牧等方式,与牧民形成协议,租用牧民草场。在“学”与“教”、“帮”与“带”的过程在就会出现以互帮互助或相互合作为外在形式的交往关系。在政策落实后,由于QF乡大部分草原成为禁牧区,牧民的游牧生活结束,原来周边农民租用牧民草场的现象不再存在,反而是部分舍飼养殖的牧民在冬季接羔期因草料不足而租用周边农民的秸秆地或苜蓿地等,也有部分牧民由牧转农,主动与周边农民搭队进行生产劳动或外出打工。由于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而出现新的社会交往关系。

三、利益纠纷

整体来说,QF乡牧民与周边地区群众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关系,但是这种友好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间段,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也会出现一些摩擦和纠纷,他们之间最为频繁的利益关系主要是:草原边界问题和水源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代表的是不同生计方式的两大群体的利益,草场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源又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在政策实施前,因酒泉地区农民草场有限,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牲畜的放养,从而时常发生到QF乡牧民抢牧、偷牧的事件。而QF乡部分村的村民由于灌溉水和饮用水建设的问题多次与周边农民发生争执。随着政策的落实,QF乡大面积草场成为禁牧区,被围栏设施围起来后,之前因为草原边界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利益纠纷逐渐减少;同时,草补政策带来的环境效益使得这一区域内水资源明显改善,地下水明显增多,使得以前干旱缺水的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水流量增多给区域内农业区带来了很多实惠,从而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纠纷。

四、结语

马戎在《族群关系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中认为:族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动态发展演变的,不是僵化不变的,所以作为不同利益集团的各个族群,在互动过程中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有不同内容的利益追求,在不同的层面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利益组合。作为一名本土研究生,在平日的生活和田野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草补政策落实前后当地社会发生的变化,同时也看到了草补政策落实后,QF乡与周边接壤地区之间的民族关系不同现象,但是这些现象总体来说都是表现在一个好的方向,并没有影响当地的民族关系发展。当然,我们不能把现在存在的民族关系绝对化,它是动态发展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努力构建和谐、平等、友好的民族关系发展的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罗家珩.从“互为边缘”到“和谐共生”——云南省勐腊县BS村族群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2-77.

[2]关溪莹.当代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研究简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1,(7):54-58.

[3]廖杨,覃卫国.关于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3):14-22.

作者简介:佘海龙(1988-)男,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现代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草场族群牧民
听不见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商人买马
青青草场
7 Craziest Extreme Sports七大最疯狂的极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