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略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2017-09-13杨长河刘宁菲
杨长河+刘宁菲
摘 要: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着产地污染隐患,化肥、农药过量使用,规范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成熟,安全监管衔接断链,三级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实施整县环评,严格投入品管理应用,推行良好农业规范生产与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做到监管全覆盖,提高县域农产品质量。
关键词:农产品监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75
引言
自2001年入世以来,略阳县积极响应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农产品安全纳入行政管理、实施政府推动,相继出台了“三品一标”鼓励政策。截止2016年底,认定新型农业主体465家,建立县级农业园区33个,认证乌鸡、食用菌等农产品18个,实现产值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5%,带动4300农户致富。2017年初,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县域农产品合格率超过98%,基本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但是,诸多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彻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供给的长治久安,仍是摆在农业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环境隐患多
略阳境内有矿产38种,177处,开采矿点57个,矿品10余种,主要是金、铁、铅、锰等,涉及工矿企业20余家,从事冶铁、火电、水泥、磷肥生产,其“三废”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据统计,1980年我国由工业“三廢造成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近266.7万hm2,1988年已增至666.7万hm2,1992年已达1000万hm2 [1]。自1994年以来的20余年里,略阳县因企业的灰矿粉、废气物等造成周边马桑坪、官地山、横现河、毛坝、铧厂沟及宁强的庙坝、华岩寺等7个村66.7hm2农作物受害,年均损失产量30%以上。2015年6月29日,省食药局官网第2期通报了一起相关黑木耳铅超标事件。以上这些问题警示产地环境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1.2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据国家统计,1984—1994年的11a间,化肥增施90.5%,而粮食只增9.1%,二者之比为10:1,说明化肥增产已经没有潜力。略阳县耕地2.77万hm2,复种6.67万hm2,年使用化肥超过12万t,农药150t。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的不合理使用,可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2-3],化肥过量的蔬菜对人体健康威胁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4]。
1.3 规范化生产程度低
县域7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被重新认定;33家农业园区中,仅8家建立了追溯管理制度。全县新型农业主体标准化生产面积和规模,不足总量的30%,大宗种养殖依然凭借经验,良好农业规范还未形成。
1.4 市场管理机制还未成熟
县内除东盛、清雨、民乐、蔚蓝、鑫兴等5大市场外,多以小摊贩为主,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难以实施,原有“七区”乡镇集贸市场略见雏形。如略阳乌鸡、椴木食用菌、高山冷水米等地域特色农产品,还未形成“基地+农户+超市”格局,优质优价的农产品机制还待培育。
1.5 安全监管还未无缝对接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质[2014]14号)精神,农业部门不再履行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监管职责,主要实施种养殖基地和生产环节监管,食药部门监管进入市场的农产品。
略阳县农民有宰杀年猪的习惯,留够自食、余下的上市销售;食药部门无法判别零售猪肉是否合格,农业部门又无权在市场执法检疫;因此,导致不法分子鱼目混珠、乘机销售劣质猪肉,年节猪肉市场监管处境尴尬。
1.6 县镇村三级监管不健全
县农检中心2011年5月挂牌成立,农产品专业人员4人,占单位1/6,与原县植保站“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运行。单位配备仪器95台,借重于速测卡、速测仪对瘦肉精,氨基甲酸酯及有机磷类,年检测6000个样本;同时对下辖17个镇(办)进行业务指导。目前,已设置32个参数,开展定量分析练兵,推进双认证。镇级监管站,依托原兽医站基础成立,有员工32人,配备了电脑、速测仪等简易设施,在开展动物卫生防疫及兽药饲料监管的同时,监测农产品安全。村级监管员,依托145个行政村主任(兽医防疫员)在“无办公场所、无设施、无报酬”的情况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实施整县环评,制定产品规划
对全县耕地、林地、荒地、河滩、草场土壤抽样检测;对河流、水塘、水库、地下水抽样检测;对大气进行动态监测;对工矿企业周边水土,进行重点监测;划定畜禽“禁、限、宜”养区;联合环保及大农业部门制定《略阳县农业种养殖规划》。通过以上措施,弄清产地的土、水、气成分,来指导农业布局和生产。
2.2 严格投入品管理,推行控肥减药
力推农家肥、秸秆还田技术,减少1/3的农药化肥用量;降低地膜栽培面积,回收废旧塑料制品;执行国家“禁限”农药名单,禁止高危农药应用;实施兽药、饲料GSP管理,严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实施沼气工程,探索“养沼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推行洁净生产。
2.3 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推行良好农业规范体系认证 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业园区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综合农艺措施、节能减排,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对33家园区实施追溯管理,在必须提供的追溯信息方面,关键要强制有关利益主体提供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核心信息,否则追溯就相当于简单的食品标签而意义不大[5];县镇农检人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员、执法检查监督员、信息情况搜集员、上传下达联络员、产业推进指导员”等5种身份转换,培育略阳乌鸡、食用菌、小杂果、中药材等支柱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见实效;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提高大宗作物的认证面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大宗作物,在“名优特”品种上下功夫,以外观口感营养品质来引领群众大面积种植,拓展略阳“高山冷水米”模式的大宗作物认证。endprint
2.4 推行合格证管理,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
在龙头企业率先推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引领市场准入;推行“三品一标”专柜营销,培育优质优价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完善营销模式;一线城市营销策略。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设立“略阳乌鸡”等专营店,推销地域特色农产品;实施“互联网+”战略。利用阿里巴巴“淘宝”入驻略阳的大平台,通过电子商务推行“三品一标”准入准出,减少营销环节和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5 农田到市场上餐桌,全程监管
农业部门把好投入品源头及生产环节关;市场监管(食药)部门把好市场抽查督察及问题农产品处置关;推行“吹哨人”制度,促使合法营销利益最大化;形成“倒逼”机制。通过查验检测报告、检疫证明,实施无证退市(销毁)制度,保障市场农产品安全。联合执法,通力协作。部门之间互通情报、相互配合,严把“四关”,确保农产品“自农田到市场上餐桌”全程安全。
2.6 健全监管体系,保障全覆盖
加强县级监管力量。通过招聘人才、技术培训、纵横联合,从人员技术执法上三加强;强化镇级的桥头堡作用。县镇在财力人力设施上加大支持力度,发挥镇级“第一时间”处置农产品隐患的优势;解决村级监管待遇,经常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发挥他们“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把农产品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生产基地和农户,做到安全监管无死角、全覆盖。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国家政策推动、合理规划、法规强制、标准约束、技术落实和司法追责,才能以“四严”的高压态势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能构建全民关心农产品安全的社会氛围,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吕开云,高爱林,高永光.重金属污染土壤对植物伤害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8):271-273.
[2]NZIGUHEBA G, SMOLDERS E.Inputs of trace elements inagricultural soils via phosphate fertilizers in European countri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8, 390(1):53-57.
[3]CARBONELLG,DEIMPERIALRM,TORRIJOS M,etal.Effectsof municipal solid wastecompostand mineral fertilizer amendmen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 in maize plants(Zea mays L.)[J]. Chemosphere, 2011, 85(10):1614-1623.
[4]沈强,沈慧敏.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综述[J].甘肃农业,2013(23):56.
[5]徐成德.發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实践与借鉴[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9):65-68.
作者简介:杨长河(1968-),男,农艺师,曾多年从事农产品质量科学监管和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专业主攻生态循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有害生物科学防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