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意外情况的有效利用

2017-09-13陈云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合理利用小学数学

陈云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课堂意外生成中,教师要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抓住其中的价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意外情况 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93-01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有效把握,促使预设和生成形成一個整体,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意外情况进行创造性设计,形成动态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顺势而为,点出数学用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细节,教师教学的技巧就应该体现在对这些细节的处理上。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善于发现意外情况背后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巧妙地引导,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针对角的概念进行了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汇报交流以及合作探究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学进入收尾阶段。

师:“同学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时,一个男生突然说道:“老师,我觉得今天学的东西没有用,不用学。”

其他学生惊呆了,教师陷入沉思。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沉着冷静,仔细分析。此时,教师顺着该生的思路,耐心地引导:“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么说?”学生解释道:“角”又不能吃、不能玩、不能用,一点用都没有。至此,教师可以顺势而为,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点出来。如:“大家思考图1所示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分别都是什么类型的角?这样的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夹角对时间的判断有没有作用?”该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主动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类似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尽管数学知识和概念都是抽象的,但可以具体代表生活实际中的很多事物,同时举出对应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用处。

可见,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的意外时可以从正面引导,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实例来点拨,采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手段来阐述数学的价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变错为宝,感知数学理论

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是常见的,但如果出现的错误是教师课前没有预设的,说明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或者考虑还不够全面,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给予充分估计。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变错为宝,有针对性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这一意外情况进行充分利用,及时补充教学相关内容。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材中出现了如下练习题:画出图2中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之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全班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但有一位女生弱弱地说:“我和大家的画法不同,我是这样画的。”然后将自己画的图展示出来(如图3所示)。

从该生展示的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平移过程中改变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导致出现了不一样的做法。教师借助这个意外情况着重讲解了平移的定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平移的重要特性:“平移过程中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可见,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好的,虽然这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但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变错为宝,利用这些意外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体会以及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从错误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有效捕捉和利用,转变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高效。

(责编 林 剑)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理利用小学数学
浅谈档案资源的功能与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