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13于枝日
于枝日
【摘要】本文结合课例论述了传统汉字文化在字形教学、识字习惯养成、识字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汉字文化 象形字 音形字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86-01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汉字的演变也是从象形字开始的,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特点。将传统的汉字文化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解构汉字,如为什么和钱相关的汉字都带有“贝”,如“财、购、贩”等字,也可以在生字解构中分析文化因素,如“孝”子敬老,老在子上为“孝”等。那么,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还有哪些运用?
一、从造字到识字,追本溯源感受汉字的形美
要想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可以专门做一个汉字起源与发展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如《文字的起源与发现》,在学生了解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际演练。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美丽的秋天景色,说出图中的树木和花朵都像什么字,再用多媒体的方式出示这些字的发展历程,告诉学生要学的字都是根据图上的图像演变而来的。识字的过程一般从笔画简单的字到笔画复杂的字,这样的识字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美,加深学生对文字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更让学生了解汉文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学好汉字的兴趣和信心。
二、从识字到写字,利用汉字文化拓展汉字的意义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通过音、形来教学,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字词量增大,往往会出现“认字认半边”的不良习惯,识字效率会大打折扣。而抓住字的本质属性,结合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教学,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汉字的构成形成了汉字文化,我国的汉字文化让汉字构建组合变得有理可依,在学生理解汉字的音形义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图画体会字义,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到上一节所说的造字过程,用多媒体展示“亭、耳、鸟”等字的演化过程,让学生加深对象形字的理解,然后展示组合字“停、鸣、闻”,并解释“人到亭子就‘停下来休息,鸟用‘口发出声音是‘鸣,耳在门里听是‘闻”,引导学生根据字的结构组合推断字的意义。在这堂课的最后,还可以根据汉字文化做一些延伸,比如讲“停”字的时候人在亭子休息的“休”为什么是“人”“木”组成呢?因为古时候的公共设施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完善,人累了只能靠在路边的树下休息,所以是“人”靠“木”;在讲“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联想类似的字,如“闯”“问”“间”“闲”等,并理解这些字的意思。
三、从写字到游戏,利用汉字文化加强学习兴趣
猜字谜是猜字游戏的一种演变,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猜字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组合法、象形法、意会法来设计猜字谜游戏。
组合法即根据字谜的表面暗示,把要猜字的笔画进行加减,组合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字。例如,“四个人搬木头”,四个人把木头举起来,木头在上人在下,四个人一根木头就组成了“杰”字。又如,“一个人搬两个土”,一个人把两个土堆起来放一起就组成了“佳”字。
象形法需要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把字的笔画比拟成不同的事物。例如,“草下藏着一只鸭”,谜底是“艺”。这里把“乙”字看成了鸭子的形象,谜面“草下藏”(“草”字的下面部分掩藏起来)即为“艹”,与“乙”合之为“艺”字。又如,“平地盖起楼三层”,谜底为“且”字。“且”字底下的一橫可看作“平地”,上面的三横可以视为三层楼,“且”字的整体结构就像是一座在平地上盖起的三层楼。
意会法要用联想猜出字的意思,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联想后教师再解答。例如,“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是“侈”字。
在课堂中开展一些简短的猜字游戏,既能活跃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三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同时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汉字文化对汉字字形和内在含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从汉字文化中提取识字规律,在教学中将这些识字规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传承文化和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也有一定的作用。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