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华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

2017-09-13江东

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我不是潘金莲归化

江东

摘 要:本文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片名英译为例,探讨归化翻译在华语电影片名翻译时的运用,说明采取归化的目的就在于减少文化异质,使片名更自然,通顺,易懂,从而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华语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 片名翻译 归化

一、引言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根据刘震云2012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围绕女主人公李雪莲展开。李雪莲与前夫秦玉河为了要二胎而“假”离婚,谁知道最后“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找前夫理论,结果前夫一句“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 让李雪莲展开了她的告状之路。这部电影片名《我不是潘金莲》的英译名为I Am Not Madame Bovary。这一片名翻译,充分折射了当代华语电影片名在翻译过程中以译入语观众为中心的归化现象。

近年来对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语言层面上,而从文化角度去探讨华语电影片名英译的研究却很少。鉴于片名的翻译是进入目标语文化的“先头兵”,起着文化媒介作用,从文化角度探究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变的十分必要。而翻译中的归化就是从文化视角出发的。因此,探讨归化策略在华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影片名的作用

一部电影能否够成功,最重要的当然是故事本身。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十年如一日的在告状的路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斗智斗勇,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荒诞结果。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当然,导演冯小刚的影响力,主演范冰冰的号召力就更不用多说了。但是电影的片名也很重要,它在整部电影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部电影本来取名《我是李雪莲》,后来才改回原著同名《我不是潘金莲》。片名的微妙变化却给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潘金莲在中国几百年的历史中一直是风流淫荡,心狠手辣的代名词。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她就是坏女人的样板,是受到人们唾弃的一个女性形象。因此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博人眼球的。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什么和风流狠毒的潘金莲扯上了关系?为什么她说“我不是潘金莲”?很多观众的猎奇心理会促使他们走入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进而寻找答案。

电影片名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浓缩。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电影片名就是电影的商标,是走进电影的第一扇门。好的片名不仅能够成功的传达电影的内容和主题。还可以成功的吸引观众,最大化的实现其商业价值。因此,在译制电影并且进行海外推介的过程中,片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电影要走进异域文化时,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成为进入目标语文化的“先头兵”。在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时,如何有效的化解双语文化差异是片名翻译的首要问题。而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正是化解双语文化差异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归化的定义

1813年,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了两种翻译的途径。即对于一个译者来说,他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作者站在原地,呼唤读者走进作者,要么尊重读者,而努力让作者靠近读者。施莱尔马赫提出的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对后来的学者影响很大。受他的启发,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Venuti)在他1995年出版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中,第一次将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两种翻译策略作为术语在翻译领域提出来,把翻译置于社会文化等大背景中进行考察。

那什么是归化法?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就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就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归化是以译语文化和译语读者为归宿的(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用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原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因此归化的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讀者理解接受。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Nida)是归化翻译的倡导者。他提出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重视翻译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时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无法表达原作意图,只有实现两种语言间功能上的对等,才能帮助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作出反应。而要达到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译文的文化方面也要纳入目的语文化规范。因此在词汇,语法,语义的不同层面上,归化翻译倡导不拘泥于原文,而用译文中最贴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

四、归化在华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电影交流就是突出的表现之一。虽然华语电影已经在世界电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影响毕竟还是有限的。要想在英语世界里流传开来,必须用符合英语国家所乐于接受的形式与内容,否则就很难被接受。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影片名的翻译。

从电影片名的命名方法来看,中英片名的命名方法基本相同。大多采取人名地名,故事梗概,点名主题的方法。但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表现力上存在很大差别,中西方的观众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等因素,片名的翻译就需要讲究技巧方法。麻争齐认为,制约片名翻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上。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译者才会对直译不满意,并力图通过对其表达方式进行加工,改造,甚至重建来获得一个更符合观众接受语境的译法”。

因此,倡导片名的归化翻译,契合了受众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要求,使西方观众可以在本土语境下感受华语电影所表达的异域文化风情。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归化式翻译就是指“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语观众,使观众对影片名产生熟悉感,其典型特征就是大量使用现成的表达方式”。

1.归化的理由

当然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法。那么什么情况下采取归化的方法进行片名的翻译呢?一般是基于如下的几个原因:endprint

(1)一般来说,把原语的文化体系强加给译语文化是不现实的。

(2)将一种文化移植到另外一种文化中去可能会由于文化不对等导致文化冲突。需要仔细权衡,避免文化冲突。

(3)不应对译语读者或观众的接受力期待过高,在译语读者或观众知识范围内的译语表达内容和形式,无疑更有利于接受。

(4)在一种文化中有效的方式,在另外一种文化中不一定有效。

2.《我不是潘金莲》片名归化翻译的分析

潘金莲这个中国历史上的负面女性人物是国人们所熟知的,但是西方观众却不一定知道这个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以及她所代表的文化内容:风流淫荡,心狠手辣,坏女人。因此在片名的翻译中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直译成I Am Not Pan Jinlian不仅会使西方观众产生困惑,更没办法传达影片想要表达的内涵。丧失了原片名的诱人色彩,使观众无法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如果把电影另译为I Am Li Xuelian,虽然通过片名介绍了电影的核心人物——女主人公李雪莲,实现了片名的信息功能,但是却无法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产生的效果将与I Am Not Pan Jinlian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是历史人物潘金莲,还是女主人公李雪莲,都是西方观众所不熟悉的。片名平淡无奇,了无意趣,自然无法吸引西方观众的眼球,达到电影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因此通过归化处理,将电影片名英譯为I Am Not Madame Bovary不失为更好的选择。《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著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不仅在法国小说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很深的影响。小说中农家女爱玛瞧不起她的丈夫包法利,两度偷情,但是并没有获得幸福,最后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尽管《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的形象与潘金莲的形象不尽相同,比如她们的追求不同。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是自己幻想的爱情生活和更高的物质享受,而潘金莲更多的则是对情欲的追求。但是她们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她们都不忠于自己的婚姻,她们的出轨都存在着必然性,她们都以死亡结束了背叛。最终她们在各自的文化范围内都成为了有伤风化,淫荡的女人的代名词。因此这两位女性形象具有一些相似的文化共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潘金莲通过归化的形式译成译入语读者更熟悉的包法利夫人,不仅能够比较准确的传达影片的内容,也更易于西方观众接受,并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

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使用归化方法对华语电影片名进行英译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大内密探零零柒》英译为From BeiJing With Love,很明显套用了经典007电影系列之一From Russia with Love。大内密探戏仿007,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再如王家卫导演的经典影片《花样年华》。电影片名没有沿用周旋演唱的歌曲“花样的年华”固定英译Full Bloom,而是翻译成了In The Mood For Love。这一译名来源于美国一首著名的抒情爵士歌曲I'm in the Mood for Love,西方观众耳熟能详。同时英语中有一个短语in the mood for sth,表示有心情去做某事。因此这一译名符合了译语观众的文化背景,从而为电影增色不少。

五、结语

刘宓庆认为,把一种语言转化成为另一种语言,从大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归化。近年来中国电影佳作不断,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如何使更多更好的华语电影走出去,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其中,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翻译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造成的理解上的误会。片名翻译时采取归化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有意识的调整原语和译语的差异,减少文化异质,使片名更自然,通顺,易懂,从而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实现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参考文献:

[1]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0.

[2]麻争旗.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65.

[3]周蓓.浅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中文影片名英译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7):119.

[4]刘宓庆.翻译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劲秋.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6]张修海.影视翻译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我不是潘金莲归化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我不是潘金莲》多维度打造“三部曲”
《我不是潘金莲》做出勇敢可贵的探索
《我不是潘金莲》,也不是“秋菊”(聊天室)
《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华谊有多需要“神奇票房”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