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演奏学派述评

2017-09-13孟莉

艺术评鉴 2017年15期
关键词:述评学派演奏

孟莉

摘要:小提琴作为一种西方乐器演化而来的弓弦乐器,从16世纪早期产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与应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关于小提琴演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人文思想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小提起演奏的艺术和风格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差异性较明显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派主要有意大利学派、法国-比利时学派、德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这些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了本国以及其他国家小提琴表演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本文主要对主要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叙述和针对性的评价,以深化对于小提琴发展历史和传承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小提琴 演奏 学派 述评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57-02

小提琴演奏作为艺术表演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丰富人们音乐审美需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16世纪早期的伴舞、伴唱到17世纪的风格多样化,小提琴演奏与国家本土文化的融合使得演奏的风格和技巧逐渐具有了一定的特色,从而形成了小提琴演奏学派,迎合了不同国家国民的艺术欣赏需求。而对于小提琴演奏学派的研究能够丰富小提琴演奏的理论与实践,促进演奏风格和技能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一、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发展及其评价

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学派是从各种具有不同城市地域文化特点的小提琴演奏学派(例如罗马学派、威尼斯学派、帕都瓦学派)演变组合而来的小提琴演奏流派。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学派的演奏风格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阿尔坎哲罗·科雷利、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朱塞普·塔尔蒂尼、尼科罗·帕格尼尼、阿尔菲莱多·坎波里等,代表作有科雷利的《福利亚变奏曲》和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

从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学派所包罗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最初的发展是借助宽阔而延绵的弓法表现小提琴的歌唱性。而到了17世纪初期,小提琴的演奏似乎进入了迷茫期,以法林纳为代表的演奏家借用双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模拟一些动物的叫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但这种演奏技巧和内容制约了小提琴演奏向艺术的更高更深方向发展。因此,有些艺术家研究后认为意大利小提琴学派过分重视演奏的技巧而忽视了演奏内涵的提升,从而导致其后来为其他学派所取得。但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发展对世界小提琴演奏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二、法国-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发展及其评价

法国-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是法国小提琴演奏学派与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合称,由于两个学派在演奏的风格和技巧方面都受益于维奥蒂的教授,因此,通常将两者合称为法比学派。在18世纪中叶,法国原有的小提琴演奏风格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在演奏技巧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的成立,法国小提琴演奏作为一门正规的音乐课程被纳入到了正常的教育活动之中,为法国小提琴演奏风格和技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深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学派影响的演奏家列克莱尔与维奥蒂将自身所掌握的技巧和风格传递到了法国,促进了法国-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的成长。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卓万尼·维奥蒂、帕勃罗·萨拉萨蒂、艾任·伊萨依、弗里茨·克莱斯勒、耶胡迪·梅纽因、阿瑟·格吕米约等。

法国-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在风格和技巧以及演奏的内容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意大利学派,其以感情细腻、音色妩媚、典雅轻巧、极富情趣的特色著称,同时注重演奏内容与形式的兼顾,追求技巧方面的完美,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淋漓尽致地表达。正是因为法国-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的这种特点的超越使得小提琴的演奏逐渐回归到了艺术和审美的轨道上来,丰富和发展了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三、德国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发展及其评价

德国小提琴演奏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深受意大利学派和法国学派的影响,是随着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学派的演奏家托列里在德国定居并培养大批优秀学生而開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时其创始人施波尔对于法国学派演奏技巧的模仿经历也为德国小提琴演奏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基础性作用。综合来看,德国小提琴演奏学派的演奏风格是在意大利学派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法国学派的风格,并结合本土的一些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而创新出来的一种演奏风格学派。德国小提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路易斯·施波尔、约瑟夫·约阿希姆、卡尔·弗莱什、约瑟夫·席盖蒂和亨利克·席林等。

与前两个演奏学派相比,德国演奏学派的风格以严谨、端庄为主要特点,注重音色方面的磨合,同时善于对作品内容的强调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这种演奏技法符合一定艺术欣赏者的需求。但是,由于其风格过于严谨和正式,在创作和表演方面的程式化束缚了演奏与创作的创新,使其对世界小提琴演奏的影响大大削弱。

四、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发展及其评价

相对于前三个小提琴演奏学派而言,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形成时间要晚一些,并且在学派成立之前深受这三大学派的影响。在18世纪,沙皇的宫廷演奏者多数是意大利学派的演奏者,并且法国学派和德国学派的演奏者也长期在俄罗斯演出和任教,这些音乐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俄罗斯小提琴演奏的风格和技法具有各个学派的综合特点,而正是在这些学派和演奏者的滋养下,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学派自然而然的产生并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迅速发展。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莱奥波尔德·奥尔、米沙·艾尔曼、雅沙·海菲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艾萨克·斯特恩、莱奥内德·科岗等,这些演奏者将国外小提琴演奏的技法与本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了在演奏风格和内容方面的创新。

从演奏的风格上来说,俄罗斯小提琴演奏风格气势更加恢弘,所蕴含的感情往往热烈而奔放,演奏的技艺更加精湛。同时由于吸收了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等学派的演奏精华,并结合俄罗斯本土人民的一些性格,展现出了浓烈的音乐感和豪迈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需求。

五、中国小提琴演奏学派的发展及评价

早在17世纪下半叶,西方人就将小提琴演奏活动带到了中国,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作为西方文明的承载逐渐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相融合。而中国小提琴演奏真正步入正轨是在建国以后,随着小提琴演奏的教育化,使得更多的艺术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学习和研究小提琴演奏。几年来,学术界和教育界关于中国是否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提琴学派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与研究。而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与实践,中国小提琴学派仍在形成过程中,而中国小提琴学派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有赖于大量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和热衷于创作、传播的演奏者群体,同时也需要实现小提琴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民族化。

从小提琴演奏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从引进到模仿再到消化和创新,需要实现的是演奏的“质”的变化,而要想使中国小提琴演奏形成学派化,能够像西方的学派那么具有影响力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六、结语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和追求的不断提升,关于小提琴演奏学派和风格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化和多样化,而各个学派演奏特质的形成除了遵循必要的演奏规律和技巧以外,更多地试图将本土的文化与民俗内涵融入其中,实现小提琴演奏的创新性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中国小提琴演奏学派来说,需要更多地将本国的优秀文化及其他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提升小提琴演奏的价值和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洪.20世纪西方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文献评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03):69-78.

[2]陈婷.小提琴演奏诸学派述评[J].黄河之声,1999,(03):14-19.

[3]乐维唐.试论不同历史时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69-172.

[4]赵纯.中国小提琴学派构想与民族化问题思考[J].音乐研究,2006,(04):97-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述评学派演奏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