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年后 世人瞩目“北京价格”

2017-09-13

中国收藏 2017年9期
关键词:艺术品文物北京

如何看待中國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化进程?古老行业与互联网相撞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当欧洲古典艺术遇上中国买家会有哪些惊喜?文化自贸区如何连接中国与国际艺术市场?中国拍卖规则如何从中国特色到国际适用转变……

上述这些问题日前成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拍卖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艺术市场观察家、媒体等热议的话题。2017年的8月18日、19日两天,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里,一场以“拍界无界——上海对话”为主题的活动在这里隆重上演。

“行业规模从6家试点单位到450多家企业,市场规模从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国际市场体系出现了北京价格……”在备受关注的2017第四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余平的上述介绍让人感到很“惊艳”。

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要从1992年的北京国际拍卖会说起,作为内地首场艺术品拍卖会当时收获了几百万元;到了1999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突破了10亿元大关。这一数据随后持续高涨,2005年的成交额达162.3亿元,2009年则突破200亿元大关,2011年再创历史峰值达到628.48亿元……“25年的进程热烈而曲折,今天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在规模上位列国际前列。”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早期参与者和践行者甘学军感慨道。

此次论坛上,大家一致认为,文物艺术品拍卖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描述的。“拍卖有效提升了民众的历史认知、文物修养、爱国热情和文物保护意识,同时为国有和民间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藏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人均创税额高达20多万元,超过了很多高端行业。

最让业界感慨的是在国际市场体系中“北京价格”的形成。“以前,尽管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拍卖,但是市场定价权却主要集中在纽约、伦敦、巴黎以及中国香港等地。随着我国拍卖业的恢复,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国际拍卖市场格局被打破,国际市场价格体系中,中国价格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余平指出。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所占份额超过了全球的1/3,成为世界最大的拍卖体量,而这之中将近70%都来自北京。“截至今年春拍,北京地区拍卖产生的亿元拍品高达61件。可以说,‘北京价格代表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市场风向,也意味着我国文物艺术品流通领域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不过即便如此,当前“突围”依然成为了此次论坛与会人士的普遍态度。众所周知,随着全球经济的滑坡和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回调,2012年此后的几年中,年拍卖成交额基本稳定在300亿元左右。在甘学军等一众业内人士看来,现在面临的瓶颈比25年前市场初创时遇到的困难还要严重。

在这种背景之下,抱团献策、分享经验、共谋发展成为了近年来行业的一种新气象。值得一提的是,文物艺术品国际论坛自2005年在北京创办以来,先后举办了四届。“四届论坛的主题各有不同,这12年正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快速发展的时期。讨论主题的深化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反映了中国拍卖同行的自觉和对行业国际化进程的追求与期盼。”参加了四届论坛的甘学军坦言。

据悉,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本届论坛,吸引了多地区、多部门人士参加。而以“拍界无界”作为主题,从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全球视野、艺术市场业态的转型升级、国际拍卖市场的共同发展等环节展开讨论,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业界的一种自觉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期盼。

谈到国际化,自贸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平台。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现场透露,随着2017年4月自贸区深改方案公布,推进文化、文物等专业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 相关文物拍卖资质政策将有望被推进。

本次论坛还诞生了论坛宣言,指出经过20多年的开拓和发展,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部分。现阶段我们面临经营模式单一、交易增长趋缓、专业人才缺乏等瓶颈,无疑国际化是重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新进程的必由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品文物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食物也是艺术品
文物失窃
艺术品被盗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