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重叠翻译研究:语料库型式分析视角
2017-09-13许家金
许家金, 乔 伟
(1.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 100033)
·语料库应用研究·
汉语动词重叠翻译研究:语料库型式分析视角
许家金1, 乔 伟2
(1.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 100033)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其在英语中无对等形式,给汉英翻译造成潜在困难。基于600万字/词的TED英汉平行口语语料库及2亿字的原生汉语口语语料库,从平行语料库中的汉语译文入手,对翻译汉语和原生汉语中的典型动词重叠现象进行句法语义对比,并与平行语料库中动词重叠对应的英文原文对照,认为动词重叠更偏向于口语化体裁,尝试采用英汉口语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开展动词重叠翻译研究。
动词重叠; 语料库型式分析; 语料库翻译研究
一、动词重叠研究概况
(一)动词重叠的结构特征
汉语中出现动词重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618—907),元明时期动词重叠的情形甚至多于现代汉语[1]。动词重叠的基本形式是AA型(如看看、听听)和ABAB型(如研究研究、合计合计)。有些学者认为只有这两种类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词重叠[2-3]。在很多文献里,学者们采用的动词重叠概念更为宽泛,除上述基本型外,刘月华、房玉清将A—A、A了A和A了—A都视作动词重叠[4-5]。其他一些学者,如李宇明将A着A着和AABB也归入动词重叠的范畴[6]。
学界对动词重叠界定的分歧主要源自对动词重叠语法属性的不同认识[7]。与英语动词不同,时体含义可通过屈折变化体现,汉语动词语法意义改变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增加重复音节来实现。
(二)动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除了对动词重叠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外,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也有不同的认识。时间量、祈使和持续是在动词重叠文献中涉及较多的三个语义特征。朱德熙指出动词重叠是对动作的量化,具体而言是降低动作的强度,使之变得持续时间更短与缓和[8]。比如,我昨天晚上看了看电视就睡觉了。这里用“看了看”而不是“看”,旨在表示“我”昨晚没有在看电视上花费很多时间。石毓智进一步强调对动作的量化是动词重叠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指出英语中类似语法功能主要是通过轻动词得以实现的[9]10。比如,“看”往往译成look,而“看看”通常译作take a look。然而,石毓智不同意动词重叠总是表达动作强度减小的含义的说法,他认为动词重叠也会存在加大动作强度的用法[9]2。朱景松、李宇明和崔应贤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动词重叠并非动作强度的增减,而是动作强度变得比较模糊[10-12]。例如,在“将军思忖着,四下里望望”中,“望望”并非指简短地看了看,因为这与“四下里”多少有些矛盾。
朱景松认为祈使义是动词重叠的最终语法意义或者说本质性的语法意义,他认为动作强度减小使得其更易于实施,有利于达成劝说的言语效果,而且动词重叠多用于祈使句中;他概括了动词重叠的5种语用功能,即祈使、叙述、评论、因果、变化,认为这5种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祈使意味;他还发现动词重叠的祈使程度呈现出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祈使句中依次减弱的情形[10]379。其他一些学者主张动词重叠具有一种持续的含义,比如陈前瑞指出动词重叠蕴含有动态、持续和未完成的意味[13],于江提到动词重叠的尝试义[14],朱景松还提到动词重叠的祈使义[10]382。
概言之,对于动词重叠的结构和语义特征,学界尚存不同意见。总体来说,大家都主张应该在更大的语境中去考察动词重叠。比如朱景松举例说,“让矛盾激化激化”中的祈使意味不单是通过“激化激化”实现,而是与“让”字句有密切关系[10]384。
(三) 动词重叠的翻译研究
尽管动词重叠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是常见的话题,但有关动词重叠的翻译研究却十分有限,仅有的一些研究都是关于诗歌中词语叠用翻译,如俞真和蔡华考察了词语叠用的一些翻译策略[15-16]。
本研究拟采用“语料库型式分析法”(Corpus Pattern Analysis,简称CPA)对汉语动词重叠的英译加以分析。这一分析方法是Hanks在继承Sinclair“扩展意义单位”(extended unit of meaning,简称EUM)[17]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的优势是将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融为一体。CPA方法与EUM的主要不同在于:首先,CPA的分析语境控制在完整句子范围;而EUM基本是在短语层面。其次,CPA在做语义分析时,借助外部本体知识库(ontology)并与FrameNet数据库相互关联;而EUM采取的是完全自下而上的思路,所有分析限于文本内部。目前CPA方法已在很多研究中得以应用,并在词典编纂中得以实践,但未见有将这一方法用于翻译语言研究的。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英汉翻译中动词重叠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英汉翻译中动词重叠的语义特征是怎样的?如何从英汉语言类型差异和翻译自身特点解释上述结构和语义特征?
二、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和分析工具
本研究所用语料库为TED英汉平行演讲语料库和与之相匹配的汉语原生可比语料库。前者为6 187 849字/词的英汉语语料。我们采集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汉语语料库中的独白式语料,构成可比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包含2008—2013年间我国34 039个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写文本,库容总量200 071 896字。我们选择的独白式电视媒介语料包括新闻播报、百家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堂等,以使之与TED演讲英汉语料库体裁接近。在平行语料库的检索中,我们采用了BFSU ParaConc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在线语料库检索平台(http://ling.cuc.edu.cn/RawPub/)。
(二)语例抽取
我们运用正则表达式对TED平行语料库和媒体语言语料库中的动词重叠现象进行提取,提取时首先采取最宽泛的动词重叠界定。动词重叠类型包括AA、ABAB、A—A、A了A、A了—A、A着A着、AABB。
进一步人工筛选检索到的汉语叠用语例,以保证所得结果的确是动词重叠现象,删除包含“谢谢”“一一”的匹配项。清理后得到包含动词重叠的例句数据情况见表1。
可见,AA型是最常用的动词重叠类型,占总数的89%。我们决定聚焦于AA类型的动词重叠,常见AA类型重叠动词有:看看(1 249)、想想(238)、谈谈(219)、说说(107)、试试(93)、讲讲(67)、问问(50)、听听(44)、等等(35)、猜猜(34)、瞧瞧(27)、聊聊(22)、读读(13)、走走(12)、算算(10)、见见(9)、尝尝(9)、帮帮(8)、找找(7)、查查(6)、做做(6)、转转(6)、玩玩(6)、点点(6)、拍拍(6)、笑笑(6)、摸摸(5)。
表1 TED平行语料库中的动词重叠情况
不难看出部分动词表达的是动作行为,如“摸摸”和“走走”,然而多数重叠动词表示的是认知过程,如“想想”和“算算”。当然,其中有一些词如“看看”处于两者之间,既可能是实际动作,也可能是一种认知行为。
图1 动词重叠动作—认知语义连续统
照此,所有的高频重叠动词都可以在该连续统中找到位置。在后续的CPA分析中,我们以“看看”为例进行动词重叠的案例分析。从1 249个包含“看看”的句子对中随机抽取300句进行CPA分析。对于原生汉语媒体语料库中出现的“看看”采取类似做法,即从2 542个例句中随机抽取300个包含“看看”的例句进行研究。
(三)标注方案
本研究所用的标注方案依据的是CPA。CPA分析法是以完整句子或者小句为分析单位,而不是按照扩展意义单位分析法中左右各4~5个词来分析。只看左右几个词的做法显得过于机械,对整句的意思有所忽略。扩展意义单位框架立足于创新,比较排斥既有语言学理论,CPA则主张继承句法语义理论领域相对成熟的成果。
CPA分析需要针对语料库检索得到的语言实例,并将其分成若干型式(pattern),类似于词典义项,这些都会附上其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概率信息。这些概括出来的型式主要体现的是句法语义信息,同时会为每一型式概括出其蕴涵义,这属于语用层面。CPA通过横组合层面的句法语义分析,很好地将形式和意义特别是字面义和蕴涵义结合。CPA的做法跟扩展意义单位相似,都能有效实现辨义,即将本来意义不明的词汇或短语含义确定下来。以重叠动词“看看”为例,说明CPA的操作方法。
(1)【看看】这幅画吧,这是美国最著名的医院之一,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
(2)既然液晶电视大行其道,我们就来【看看】媒体有哪些好建议。
从上述两句话的语境很容易得知,两个“看看”含义不同。前一句中的“看看”是一种与人眼紧密相关的视觉行为,第二句中的“看看”则明显是一种认知行为。有了这样的初步认识,我们可结合更多的语料来分析“看看”的句法语义模式。
1.动词型式结构语义分析
CPA的动词型式结构语义分析采用了系统功能语法中有关小句角色的相关术语,这些小句角色主要包括以下5个成分:subject——逻辑主语,在被动句中,逻辑主语会省略或出现在介词by之后;predicator——述谓成分,在本研究中指的是重叠动词以及对应的英文;object——(直接和间接)宾语;complement——补语,对主语或宾语的补述性词汇或短语成分,如“She is sad.”以及“Tom made her sad.”中的sad;adverbial——状语,同时表现为介词短语、小品词、副词等,如“Joe moved away.”中的away和“Lee jumped off the cliff.”中的off the cliff。
如果其中一个角色要素缺失从而影响动词型式的语义,则需在标注中注明,例如,若句中直接宾语缺失,则标示为[NO OBJ]。
在一个动词结构中,它的小句角色通常是与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这与有关论元的描述一致。Hanks在CPA分析中采用了一个层级性的简化本体知识框架(shallow ontology),以尽可能满足CPA分析中对语义角色的描写。本研究在确定语义角色时参照了USAS的语义分类。
除了对动词结构的句法语义描写外,分析者还会根据其基本结构特征概括出至少一个蕴涵义。因此,动词重叠“看看”的CPA形式可以大致标示如下:
Pattern: [[Human]] ({want | would like... =wanting}) ([[General actions=Method]]) 看看 {Noun-Clause = Uncertainty}
Implicature: [[Human]] want to remove the uncertainty in {Noun-Clause = Uncertainty} through [[General actions=Method]]
上述双方括号中的语义类型[[Human]]可从“看看”的主语“我”“你”“研究小组”概括得出。当某个位置可能存在多个语义角色时,可以采用竖线的形式加以标注,如[[Human | Institution]]。
除语义角色外,CPA中不排斥既有语法中的概念范畴,如不定式(infinitives)、that从句(that-clauses)等。上面“看看”的CPA示例中就有{Noun-Clause = Uncertainty}表示方法,意思是此处为一个名词性从句,且通常表示不确定的语义。
有些情况下不太容易用一个语义标签来统摄的时候,CPA方法允许选用或并举多个具体词汇的方式,这些词汇会置于花括号中,如下例中的{responsibility}和{pain | anxiety | illness| …}。
Pattern: [[Human]]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Anything]]
Implicature: [[Human]] accepts the duty of doing whatever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Anything]] is OK
Secondary Implicature: If [[Anything]] turns out to be bad or not OK, [[Human]] may be fired or otherwise punished.
Pattern: [[Human | Action | Drug]] alleviate {pain | anxiety | illness| …}
Implicature: [[Human | Action | Drug]] causes {pain | anxiety | illness| …} to become less intense
表2 CPA分析中各范畴要素
综上可见,CPA分析框架既涵盖了结构性特征,又涵盖了语义特征。
2.标注流程
本研究的标注工作由两人分别完成,两人标注不一致的地方讨论后达成一致。检索到包含动词重叠的索引如果数量过多,BFSU PowerConc的索引行随机取样功能抽取满足一定数量的行数。对于类似句法成分省略的情况,例如“来看看他们的愿望”,可以借助更多的语境提示或者语感和常识加以推断。本研究中的英语CPA分析做法跟汉语动词重叠相同。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原生汉语口语(native spoken Chinese,NSC)、翻译汉语口语(translated spoken Chinese,TSC)以及英语原文共2 088条索引行进行了标注,以下将对代表性动词重叠词语“看看”进行CPA分析。“看看”在语料中是使用频次最高的动词重叠形式,将其纳入我们的重点分析之中。
(一)翻译汉语口语中“看看”的型式及蕴涵义
我们对TED平行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300条索引行进一步筛选发现,其中16条为独词句,或者像“看看吧”这样的不完整句。对余下的284条索引行进行CPA分析,概括出三类主要的型式。
从翻译汉语口语语料库看,“看看”呈现出三种分布比较均衡的CPA类型。从结构上看,CPA1和CPA2较为相似,主要不同在于其所接宾语。CPA1所接宾语为抽象事物,如“多样性”“想法”“真相”等;CPA2所接宾语为相对可见的事务,比如“舌头”“手机”“周围”等。而CPA3在主语、宾语、状语等方面都有所不同。CPA3的用法参见例(3)、例(4),它们所处的句法语义环境更复杂。
(3)下面让我们逐个来看各个因子,【看看】怎样才能将等式最终降为零。
(4)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能力或者有兴趣到水下去真实地【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
从语义的角度,CPA1和CPA3有些相像,它们都偏向于谈人的认知而非具体行为,而CPA2具体指人们的视觉行为。可见在翻译汉语口语中,“看看”66%的情况表达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所有用法都牵涉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意志”,如某人希望他人做某事或者敦促自己做某事。
表3 翻译汉语口语中“看看”的CPA分析
表4 原生汉语口语中“看看”的CPA分析
(二)原生汉语口语中“看看”的型式及蕴涵义
与翻译汉语口语中遇到的情况相似,在原生汉语口语中随机抽取的300条索引行中删去11条语境过于不完整的索引行,针对余下的289条进行CPA分析。
很明显,原生汉语口语较翻译汉语口语要多一种CPA用法。此外,各类CPA的用法分布没有那么均衡。CPA4、CPA5、CPA6与翻译汉语口语中的类别一样,而CPA7是一个新的类别。
从结构上看,CPA4、CPA5、CPA6与CPA7最大的不同是CPA7不接宾语,而是“看看”作为行为的“目标”,一般用于连动句中,比如下面两例:
(5)下面让我带您去现场【看看】。
(6)工作之余,他经常跑到弟弟的大棚里去【看看】。
从语义上看,尽管CPA7出现了一个新的结构,但语义上与CPA4一样。
对比翻译汉语口语和原生汉语中的“看看”语义情况,结果见表5。
从表5可见,原生汉语口语中表示行为义的“看看”显著多于(LL= 8.76,p=0.003)翻译汉语口语。而原生汉语口语中表示认知义的“看看”显著少于(LL=-6.38,p=0.012)翻译汉语口语。这种差异或许是由语料库中的话题内容引起,但是我们在TED英汉平行语料库及其可比汉语语料库从体裁、互动形式、话题内容上进行了充分平衡,并且用于分析的近300条索引行是从数千索引行中随机获得的,有理由相信“看看”在原生汉语口语和翻译汉语口语直接的用法差异很可能是由翻译引起的。
表6 与CPA1对应的英语原文CPA分析
(三)翻译汉语口语中“看看”对应的英语原文的型式及蕴涵义分析
与此前针对翻译汉语口语和原生汉语口语的分析明显不同的是,在平行对应文本中,与“看看”对应的英文原文可能五花八门,通常可能是行为型动词(action verb,缩略为Va)、指示型动词(deictic verb,缩略为Vd)或者认知型动词(cognition verb,缩略为Vc)。行为型动词和认知型动词相对容易理解,指示型动词在本研究中指“看看”“想想”“说说”等对应的英语为go to、move on to,从字面上看,它们更多强调从说话人这个指示中心(deictic center)移位到其他地方。TED语料库所见的指示型动词主要是用于引导听众的注意力,如从一个演讲要点转向另一个要点。
从结构上看,英语原文的主谓宾与翻译汉语中较为对应。翻译中主语缺省的情况在英语原文中往往表现为较为相似的句式,如祈使句。构成英语原文的述谓成分主要为行为型动词、指示型动词和认知型动词,其中行为型动词占比超过76%。可见CPA1的“看看”用法可能是由很多不同的英文原文动词翻译过来的。
从英语原文的语义表达看,CPA8~CPA11都表示一种认知过程,尽管他们的述谓部分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行为型动词。与CPA1的蕴涵义(即请听众注意说话人要讲的内容,并思考一些抽象的概念)相比,CPA8~CPA11的各项蕴涵义要具体得多。比如,CPA8和CPA11,说话人请大家思考[[Knowledge]][[Measurement]][[Numbers]]等相关的概念,并将它们作为后续讨论的论据。例(7)、例(8)对应的是CPA8,例(9)、例(10)对应的是CPA11。
(7)And all you have to do is look at the very grim death count in the 20th century alone, of really magnificent creative minds who died young and often at their own hands, you know?
译文:只需【看看】上个世纪各个领域伟大创作天才们英年早逝的案例,常常是年纪轻轻死于自杀。
(8)But now our world. And 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that is-where religion has been hijacked.
译文:现在【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仰被劫持的现实中。
(9)If you read folklore and mythology, any kind of myths, any kind of tall tales, running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freedom and vitality and youthfulness and eternal vigor.
译文:如果你【看看】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任何类型的神话,任何类型的故事中,跑步总是与自由、活力、年轻和永恒的力量相关联。
(10)If we add to that the many of us here now who are more productive because they have a pair of glasses, then almost one in five Indians will require eye care, a staggering 200 million people.
译文:如果【看看】在座各位都有谁因为佩戴了眼镜而使得自己的效率得以提升,那么五分之一的印度人都会需要视力保健,这个数字加起来有两亿。
CPA9代表的英语原文是另一种句式,主语是第一人称,述谓部分为指示型动词,旨在表示话题的转承。
(11)We’re going to move even further down, and go to one single electron spin.
译文:我们要继续深入,去【看看】单个电子的环绕。
(12)We’ll move forward to a different idea.
译文: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想法。
CPA10的英语原文大致表示“弄明白”。
(13)I want to see what’s going on.
译文:我想亲自【看看】实验进展。
表7 与CPA2对应的英语原文CPA分析
(14)I’ll lead you through, to see how this happens.
译文:现在我们【看看】这整套流程。
综上,CPA1在英语原文中有四种对应型式。从结构上看,它们与CPA1相似;从语义上看,四类英语原文的CPA总体上都表达认知义,但要表现得更为具体,在语用涵义上更为多样化。另外,在CPA8~CPA11的各项蕴含义中都有ask、intend、suggest等词语,表明它们主要表达“建议”“倡议”“倾向”做某事。
翻译汉语口语的CPA2没有那么复杂,它们基本上都译自CPA12和CPA13。
从结构上看,英语原文CPA12、CPA13与翻译汉语口语CPA2的句法结构大致相同。其中CPA12、CPA13的述谓成分主要由行为型动词和指示型动词充任;从语义上看,CPA12、CPA13都表示说话人请听众看某个具体的事物,CPA12指比较直接地请听众做某事,而CPA13更为委婉礼貌。
CPA3对应的英语原文型式为CPA14和CPA15。
表8 与CPA3对应的英语原文CPA分析
CPA14和CPA15的主要区别在于谓语动词,CPA14是行为型动词,CPA15是认知型动词。而在语义上,CPA14、CPA15与CPA3吻合度较高。
(四)小结
表9 原生汉语、翻译汉语、英语原文中“看看”的CPA的对应情况
综上,原生汉语、翻译汉语、英语原文中“看看”的CPA存在比较高程度的对应。
在英语口语和翻译汉语口语语料对比中,我们发现英语原文中表现出更为具体化和更为丰富的结构型式与蕴涵义,具体表现在谓语动词选用的差异和所接论元的语义角色不同。在“看看”的“试图”或“尝试”义以及“建议”义上,原生汉语、翻译汉语、英语原文都保持了相近的蕴涵意味。
[1] 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119-123.
[2] 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255-263.
[3] 史有为.动词重叠及其句法功能[M]//史有为.汉语如是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 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1):9-19.
[5]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11-20.
[7] 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8]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 石毓智.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语言研究,1996(2):2-13.
[10] 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5):378-386.
[11] 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2):83-92.
[12] 崔应贤.论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及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03-207.
[13] 陈前瑞.动词重叠的情状特征及其体的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48-56.
[14] 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J].汉语学习,2001(1):35-39.
[15] 俞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叠词及其英译[J].外语研究,2000(3):42-45.
[16] 蔡华.陶渊明诗歌叠词的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60-64.
[17] SINCLAIR J.Trust the text[M].London:Routledge,2004.
(责任编辑:李晓梅)
Verb Reduplication in Translated Chinese: A Corpus Pattern Analysis Perspective
XU Jiajin1, QIAO Wei2
(1.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2.China Construction Bank Beijing Branch, Beijing 100033, China)
Verb reduplication, a common morphological process, does not have its English counterpart in English, thereby posing potential challenge to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morphosyntax and semantics of the typical reduplicated verb “kankan” between translated Chinese and native Chinese from the Corpus Pattern Analysis (CPA) perspective. The corpora adopted consist of a parallel corpus of 6 millio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words, and a native Chinese corpus of 200 million Chinese characters. The English source language texts were cited as well.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CPA method works well in profiling the lexical patterning nuances between translated and native Chinese through a fine-grained lens.
verb reduplication; Corpus Pattern Analysis (CPA);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主持人:章柏成
2017-04-20
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翻译语言特征量化研究新方法”
许家金(1977—),男,安徽芜湖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二语习得、语言对比与翻译、语料库语言学;乔伟(1987—),男,山东德州人,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职员,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
H315.9
A
1674-0297(2017)04-102-09
主持人语:语料库语言学肇始于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大型通用语料库和小型专用语料库先后建成,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迅速扩展到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翻译研究以及词典编纂等领域。本期“语料库应用研究”专题刊登四篇稿件,展示语料库方法在翻译研究、中介语研究、文学作品研究以及话语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汉语动词重叠翻译研究:语料库型式分析视角》一文聚焦汉语动词叠词及其英文原文,该研究基于TED英汉平行口语语料库和原生汉语口语语料库,从句法和语义维度考察翻译汉语和原生汉语中典型动词重叠“看看”及其对应英文原文的型式,发现语料库型式分析法能够有效捕捉动词重叠型式在不同语言中的结构和语义特征,充分揭示翻译语言和原创语言的异同。《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者口语语块发展特征研究》报告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块发展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历时四年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料,考察中国学生英语语块的分布特征及其历时变化规律,表明语料库方法在考察和描写学习者语言的共时分布与历时发展特征方面的有效性。《汉语小说中的词汇特征对比研究》基于作者自建的汉语小说作品语料库,通过词汇丰富度、词汇密度、主题词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小说家在词汇使用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性别差异。该项研究表明语料库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研究的可行性。《中国大学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一文基于中国大学的学校简介话语语料,采用语料库方法,从指称、述谓和强化三个方面考察中国大学在其学校简介中所使用的话语策略,以及藉此建构起来的多维机构身份。该项研究展示了语料库方法在机构话语研究中的适用性。概括起来讲,语料库方法凭借其对大样本语料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能力,为语言本体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期四个研究个案表明,语料库方法在翻译、中介语、文学、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当然,语料库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上述领域,更多新的研究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拓展,这也是本期设立语料库应用研究专题的另一个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