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模式初探

2017-09-12龚丽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状物紫藤萝写景

龚丽

翻开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你会发现许多文章都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写景状物的散文,它们或描摹山川名胜,或抒写地域景致,或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或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这类文章一般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修辞或对比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独特感受。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中的精彩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呢?基于此,我对写景状物类课文进行了课堂教学初步探究,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几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为例,谈谈自己从中揣摩到的一些关于这类课文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激美趣

写景类的文章,作者多是运用诗意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致。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有限,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课文所描绘的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就无从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课文。

如在新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运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并配以《春天在哪里》的欢快儿歌,带学生走进春,初步领略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而唤起学生进一步感受春的欲望,为下一步深入文本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特点

1、检查预习

让学生带着初步的感性认识自由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是阅读的最低要求,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从生字的读音、词语的理解、整篇课文的正确流利朗读三方面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便于做到以学定教。语言障碍解决了,这就为进一步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整体感知

扫清语言障碍之后,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进行阅读感知。写景状物类文章一般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景物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所以读写景状物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

如在教学《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我提出了两个问题“写春景,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请为每幅图画拟一个美丽的名称。”“通读全文,说一说本文的写作思路。”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结构有了个全景式的整体感知,从而初步感受到春天的美。

有些课文在开篇第一段就直接点明了景物的特点,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找中心句,从而把握景物的主要特点。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第一段在与北平、伦敦、热带进行对比后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温晴”“宝地”两个词语便是对济南冬天的特点最好的概括。在教学此文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温晴”这个中心词后,再进一步提问“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结构有了整体感知。

3、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这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相应地为课堂精彩地生成而做好准备。

三、美读课文,品评赏析——品语言

写景状物类文章方方面面都彰显着它的美,美在它富有魅力的语言,美在它深远的意境,美在作者要传达的情感……要领略它的美,只有反复品读,把自己融入到语言文字所创造的美景中去。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可以深情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精警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在这里,我说说我上课时的具体做法:

1、批注阅读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要求,教以方法,引导学生批注阅读。

如《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语言洗练而灵动。我在教学生品评此文的语言时,先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为例,从用词的准确生动和修辞的角度入手,教给学生品评语言的方法(从用词、修辞、写法、感官、情感等角度品评),然后再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评,并把自己的理解感悟批注在所选语句旁边。

2、品读欣赏

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再由小组派一名代表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此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当点拨,并注意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入情入境,重点部分还可以配以優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四、精读课文,探究主旨——悟情感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语也有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作家因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种情境,于是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心意、抒发情怀。所以,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主观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此类文章时还应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全文描写了紫藤萝如瀑布般灿烂辉煌。面对紫藤萝的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想到了自己因身患绝症而死的弟弟,想到了文革时期家门外的紫藤萝被拆掉的遭遇,原本焦虑悲痛的心深受启发和鼓舞,并在文章的最后写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教学此文时,我针对此设计了两个问题“面对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有如此变化?”“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地补充了一些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增强学生对作者的感性认识,从而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学生领悟到了这一点,便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意图——作者以花喻人,想告诉读者“我们不能陷入在个人的不幸中无法自拔,应该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再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写到“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语言文字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回归整体,评点总结——理写法

每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写法。在品读评析,欣赏过景物的美之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把在学习交流中感悟到的作者的表达方法加以系统地梳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

六、读写结合,拓展练笔——抒写美

写景的文章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片段练笔,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及时巩固所学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如学完《春》一文后,我让学生就“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中所描绘的雨的特点,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种雨各写几句话进行片断练习。

再如学完《济南的冬天》一文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家乡秋天的景色,倾注对家乡的热爱,借鉴本文写法,以“ 的秋天”为题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以上教学环节,归纳起来也就是“读——品——悟——练”,以“读”为重心,在读中“品、悟”,最后学以致用,这就是我对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结果,其中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这类记叙文的时候,可以采用这样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所谓相似,是因为虽然同属于写景一类,但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上,一定要因文而异,适当调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endprint

猜你喜欢

状物紫藤萝写景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美丽的紫藤萝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紫藤萝瀑布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紫藤萝
写景成语连线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