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军休干部的问题与需求
2017-09-12徐珀尧
徐珀尧
摘要:军队军事改革深化对我国军队发展变革带来深刻影响,就军休离退休干部工作而言,根据“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和管理机构”的要求,我国军休服务模式逐渐向社会化服务转型,军休服务机构逐渐向社会组织或非企业单位的形式转型。在这个转型期,军休干部将面临哪些问题,又会有哪些需求,因此在生理与健康,心理认知,社会与生活三个维度做出需求评估。
关键词:军休;军休干部;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4.053
1机构及背景概述
本次需求评估的项目是基于南京X军休所进行的。该军休所始建于2001年3月,所内原有在所军休干部231人,其中在世79人。建所以来,该所一直注意加强制度建设,抓好“两个落实”,围绕“六个老有”,实现“两个创新”,积极主动为军休干部服务,形式多样,丰富了军休干部的晚年生活。
然而,在当前军改深化大潮下,军休所面临军队转向地方管理以及向养老服务社会化服务模式转型。对此一些军休干部,面临许多困惑和问题。本次需求评估的目的在于如何配合这次军休服务模式改革,找出军休干部的需求和问题,帮助军休干部度过心理难关,完成由军队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需求评估方式方法及过程
通过与军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初步了解,找出军休干部可能存在的养老问题,并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分析,特别是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面临的新需求和新问题。由于条件限制,本次需求评估主要通过质性方式展开。笔者正式访谈了79位健在老人中的15位,并与其他军休干部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了解。同时,笔者还对具体负责军休干部服务的干事科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针对军休干部存在的认知差异,笔者着重进行了了解。
3评估结果与分析
针对军休服务模式转型期出现的一些新现象,结合原来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三个角度对军休干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3.1生理与健康
3.1.1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疗保障方面,军队离退休干部比照安置地国家机关离退休公务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享受同职级离退休公务员的医疗待遇。可以认为,军休干部基本医疗保障是到位的。
除了医疗保障,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退化,各种疾病出现,老人们对其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X军休所仅能通过与当地社区医疗服务站合作,为老人们提供定期问诊的方式提供所内医疗服务。在80岁以上老人中,由于大病影响,大部分都提出了送医到户的需求,另有近一半老人认为该所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在与两名工作人员的访谈中,都提到有些的资金划拨和人员是制约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L干事还提到了引入专门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能性。她指出,将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引入军休医疗养老服务中,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有益尝试,同时也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老服务机构在就近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的同时,需要收取可观费用,即使能够通过政府购买形式偿付一部分,军休干部仍然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服务费用,这在一些老人们观念中不能接受。这样一来,希望就近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愿望却不愿支付相应费用的矛盾产生了。
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问题,即一些老人并不知道如何理财,合理支付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反之,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事实上,军休干部由于较高的生活待遇和收入水平,常常成为医疗保健产品推销的对象。一些骗子们也盯上了他们,独居老人受害尤甚。在笔者访谈的对象中,有4位独居老人,其中3位都与笔者谈起过被上门推销者忽悠购买保健品的经过。
由此可见,在医疗服务方面,一部分老人对养老服务模式转型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政府包办一切养老服务的认知中,加上一些老人缺少基本理财和规划,使得医疗服务社会化在该所的推進面临障碍。老人们需要转变固有认知,培养合理的理财观念。
3.1.2健身康乐服务
根据访谈和沟通,在X军休所范围内,军休干部主要通过参加自治活动满足健身康乐需求。老人兴趣小组主要包括:老年合唱队、老年舞蹈队、老年编织兴趣组、老年摄影爱好小组等;还通过党支部组织一些出游活动。此外,每位老人还根据爱好,自己会组织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他们通常会选择门球、乒乓球等运动以及麻将和中国象棋等棋牌类游戏。经过了解,很多老人离退休后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十数年甚至几十年都是同样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有一部分军休干部(15%)表达了希望通过新媒体满足健身康乐需求的愿望。
由此可见,该所现有的健身康乐服务方式可以满足军休干部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已经开始有军休干部对健身康乐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这方面也有必要探索服务模式创新,满足新需求。
3.2心理认知
3.2.1战争创伤与缅怀
在对15位老同志的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有7位老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战争后遗反应”,这7位老人几乎都曾经在一线部队工作过。他们的表现主要有,对那段战争的年代极度敏感,即一提到上世纪30或40年代,会有轻微应激反应;对逝去的战友深怀愧疚,每当谈起时眼角湿润;对死亡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发现,尽管时间已过去70多年,有些老人仍然没有完全走出来,也许时间可以淡化一切,全无法抹平创伤。
在对战争经历的认识方面,他们并没有将这段经历当作值得炫耀的经历,他们认为自己的奋斗是应该的,是一种价值的实现。甚至一位王爷爷要求保姆将勋章拿走。同时,这些老人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战争经历,他们缅怀的不仅仅是一段情节,这段奋斗史客观上也是自己成长最快的时期,同时很多人的家庭也是在此期间组建的。
对待生命和死亡的看法上,6位老人表达出极为豁达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上过战场,早“死”过几回,甚至有些人本身是战友的生命换来的,他们见惯生死,并没有普通老人表现出的对死亡的恐惧;其他老人也只是单纯希望自己能够活得长一些,但也没有极度渴望生,极度畏惧死。endprint
3.2.2原来军队的科层制带来的影响
在与老人的访谈和交流中,发现尽管离退休很多年,他们仍然受到军队科层制影响,从居住区域,享受待遇,到人员称谓,相互社会关系建立都受到影响。军职干部有自己的居住区域,师团级干部混合居住。相互称谓仍然会使用离退休以前的职位(特别是职级较低的对职级较高者的称呼)。有些老人在离退休以后,没有能够马上转变角色,甚至离退休很长时间仍然处于军队原有体系的影响下,没能认识到军队人和社会人的差异,这在过去单位制养老情形下可能影响不大,但是随着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展开和推广,甚至市场机制的引入,一些没有意识到角色转变的军休干部会觉得越来越不适应。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影响随着离退休时间而逐渐削弱,特别在年过90的老人之间,他们最常用的称呼是“我们几个老家伙”。
由此可见,老人们不同于普通老人的地方在他们对死亡的看法,以及对开天辟地,建功立业的看法。但部分人也存在战争创痛(有时是隐性的,或者被长期压制了),他们需要一定心理疏导,严重的需要心理治疗,将几十年来心中郁结之气排解掉,否则随着年龄增长,负面影响将越来越严重。遗憾的是,目前X军休所并没有开设心理咨询室,也没有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同时,有些老人也需要及时做好角色转变的引导工作,以适应军休服务模式的转变。
3.3生活变化
3.3.1待遇的改变——以配车和住房为例
根据L干事介绍,该所原来为每位军休干部都会配车。近年来,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除军职干部还享受专门配车以外,师团级干部将不再享受专车待遇,师级干部仍然可以使用军休所用车,但不专用。这一转变一方面为时代所趋,另一方面也为军休干部提出了出行代步工具的新需求。有些低龄军休干部(主要是55岁—65岁的老人)选择买车自驾;大部中低龄军休干部(主要是85岁以下)选择打车或公交代步,这部分老人对手机打车工具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对于高龄军休干部(85岁以上),特别腿脚不便的老人,确需外出的,会选择由子女驾车陪同。由此衍生的问题,主要是停车位的划定和选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军休所为每户分配的车位以一户一位定额。实际操作时,不少军休干部对车位的需求都大于一,对停车位区位也有要求和冲突,尽管没有明说,有时只能根据职级来安排。事实上在与一些军休干部交流中,他们提出过几年以后,是否可以根据普通社区的通行做法,即通过支付方式购买车位,先付先得。
在住房方面,一些健在老人对子孙代住房问题存在顾虑,希望在他们过世以后,组织能够为子孙住房问题(有些子女和孙子女是和他们一块居住的,并没有分离户口)提供安排,几位年近百岁的老人都表现出类似顾虑。事实上,L干事介绍说,根据现今政策,离休干部过世以后,住房是可以让子代继续居住的,但孙代不可以居住。该所的实际情况是,很大部分离休干部已经过世(152人过世,有些过世时间较长,甚至超过20年),有些子代也将过世,他们的孙代将面临住房选择的问题。
3.3.2军休机构与老年人的关系
军休干部养老服务模式转变也导致了军休服务机构性质转变,大趋势是军队所属(军队所属军休所)向地方事业单位(地方军休所)转变,由地方事业单位为主向发展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转变(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军休机构工作人员角色将由管理者为主,服务者为辅转变为纯粹的服务提供者或服务提供的联系者,军休机构工作人员不再“包揽”军休干部的生老病死,只提供相应军休服务或者引进专门社会服务机构,由军休干部自主选择,并且支付一定费用。根据对15位军休干部的访谈,老人们都知道社会化服务,然而并没有一位老人意识到这种变化对自己产生的影響,只有一位军休干部认为这种转变趋势仅仅对军休机构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对军休干部影响不大。然而,在涉及具体问题,譬如计划引入专业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等问题时,部分军休干部又对服务可能收费表示困惑和不解。这种矛盾表现出部分军休干部还没有做好应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准备,需要转变认知,他们对社会化服务抱有与原来单位制服务相同的期待,者也需要引导和调整。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评估分析,军休干部在军休服务模式转型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可以分为原来存在的和新生的两部分。其中,战后创伤和缅怀经历,医疗上门服务为固有需求,这些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引进相关的心理和医疗服务得到改善,而待遇转变以后的适应性过程,对军休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需要引导和帮助,这是军休服务模式转型期带来的新问题、新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