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分析
2017-09-12苏雪容杜玲娇陈孝英
苏雪容,杜玲娇,陈孝英
(怀集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怀集 526400)
颅内压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分析
苏雪容,杜玲娇,陈孝英
(怀集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怀集 526400)
目的 分析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并给予阶梯式治疗,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及时、动态的优质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一周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给予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 并给予及时、动态的优质护理,治疗效果较佳。
颅内压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优质护理
本次研究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并给予阶梯式治疗,并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纳入标准:1)经CT或MRI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患者[1-2];2)3分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26±6.37)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3.38±6.84)岁。通过对2组颅脑外伤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并给予阶梯式治疗[3-4]。治疗方法:1)先维持患者血糖、体温、电解质等指标处于正常水平。2)让患者采取头高脚低状态,并开放脑脊液外引流。3)对患者颅内压进行监测,分析颅内压的变化,并使用甘露醇为患者进行脱水治疗。4)控制PaCO2保持在3.99~4.66 kPa,降低患者体温至33~35 ℃。5)为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或内减压术,并用苯巴比妥片或丙泊酚治疗。6)若患者于30 min内ICP仍高于治疗阈值时可返回上一阶梯治疗。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日常护理以及体温、血糖等指标的常规监测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体位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调整舒适且有利于治疗的体位(术前术后均应将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高热护理:因为患者颅内受损或感染而引起高热。因此,每隔4 h为患者测量体温一次,保证患者体温处于正常水平。对于高热患者采取降温措施,一般以物理降温为主[5]。 血糖监测护理:由于患者颅内受伤严重,会导致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分泌失调。一旦血糖升高将会导致患者有高血压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控制患者血糖指标维持在(7.32±0.52)mmol·L-1的范围内[6]。 电解质维护护理:对于颅内高压患者维持电解质在正常范围非常重要,尤其是含钠量的摄入。 药物护理:对于情绪躁动的患者可为其服用咪达唑仑治疗。对治疗中甘露醇用量应进行严格控制。待患者服药后密切监测ICP指标的变化并进行记录[7]。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劝慰其不要过分担心。 营养支持护理:对于还在昏迷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能量补充。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鼻饲饮食或流食的方式为其补充营养。 观察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ICP指标实施阶梯式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1)ICP<1.20 kPa:对于此类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不给予脱水剂治疗; 2)1.20 kPa 3)3.33 kPa 4)4.67 kPa 5)ICP>5.97 kPa:应严密观察患者此时的体征指标,确定手术体征及方案后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一周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致残情况。对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统计记录。并对患者进院时或一周后的GCS指标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5.25±4.21)d,其一周后的GCS评分为(12.41±2.45)分,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62±4.14)d,其一周后的GCS评分为(9.20±2.11)分,2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共9例,包括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功能损伤2例,低钠血症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共17例,包括6例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损伤,2例低钠血症,P<0.05。 对照组患者中有24例处于颅内压高峰期3~5 d,并于第5天开始回落。而另外16例患者颅内压不稳定,且无规律可循。观察组患者中有32例处于颅内压高峰期3~5 d,并于第5天开始回落。而另外8例患者颅内压不稳定,且无规律可循。 2组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2组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程度比较 例 重型颅内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9-10]。本次实验中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即阶梯式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其一周内颅内压变化以及致残率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观察组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位护理能保障患者呼吸顺畅。高热护理和血糖监测护理以及电解质维护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危险。药物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关键,而且还能降低感染的发病率。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不可缺少的护理服务。在此次实验中,对家属和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极大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而营养支持可以补充重型颅内损伤患者的能量消耗,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重型颅内损伤采用优质护理后,其一周内颅内压变化、致残率及一周后的GC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给予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 并给予及时、动态的优质护理,治疗效果较佳。 [1] 杜长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33):129-130. [2] 姜秋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ICU早期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235. [3] 杨春林.穿针加阶梯式减压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4):528-529. [4] 许冬云,彭素萍,张家琼等.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效果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6-1238. [5] 黄品超.重型颅脑外伤的急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25-726. [6] 彭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0):104-105. [7] 金毅,高亮,胡锦等.颅内压监测阶梯治疗方案治疗继发严重外伤性脑水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2):132-136.. (责任编辑:刘大仁) 2016-11-16 R473.6 A 1009-8194(2017)06-0091-03 10.13764/j.cnki.lcsy.2017.06.037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