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与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2017-09-12胡冬梅
胡冬梅
干扰素与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胡冬梅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毒性肺炎采用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04—2016-12收治94例新生儿病毒性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为对照组,另47例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呼吸急促、湿音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3.62%,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53.19%,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P<0.05)。结论新生儿病毒性肺炎采用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快速消失,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干扰素;静脉丙种球蛋白;新生儿病毒性肺炎
新生儿病毒性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向下蔓延引发的肺部炎症[1],病原体主要有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与流感病毒等。由于新生儿的体质十分脆弱,很容易感染相关病毒。病毒性肺炎在春季与冬季常常发生,症状表现为持续发热等,对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带来直接的影响[2]。干扰素作为广谱抗病毒剂的一种,在细胞表面受体上作用,促使其形成抗病毒蛋白,从而对病毒的复制进行抑制;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抗病毒能力显著增强。静脉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的一种,抗炎抗菌作用较强,和干扰素联合对新生儿病毒性肺炎治疗的效果显著[3]。本研究探究了新生儿病毒性肺炎采用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04—2016-12收治94例新生儿病毒性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新生儿都有持续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经病原学(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检查呈阳性,肺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不同形状的图形与斑点,符合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其中47例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为对照组,另47例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入院日龄11~18 d,平均日龄(13.54±0.22)d;病程15 d~2个月,平均病程(1.23±0.44)个月。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入院日龄12~19 d,平均日龄(13.89±0.20)d;病程19 d~2.2个月,平均病程(1.29±0.22)个月。两组患儿平均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都进行常规治疗、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以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932,生产厂家:长春豪邦药业有限公司),剂量15 mg/kg,加入2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氯化钠溶液,2次/d,持续治疗5 d。观察组患儿采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喷雾剂,国药准字S20113009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16,生产厂家: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852,生产厂家: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干扰素雾剂量2~4μg/kg雾化吸入,2次/d,并联合采用1 g/kg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密切观察与统计,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湿音。
1.4 疗效判定[4]治愈:患儿治疗后体温与呼吸恢复正常水平,咳嗽、湿音等明显消失;有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存在轻微的咳嗽与呼吸急促感,肺部音减少;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1.5 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计量资料表示为(±s),予以t检验,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表示为(%),予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呼吸急促、湿音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P<0.05,表2)。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性比较(±s)单位: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性比较(±s)单位:d
组别例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湿音观察组47 3.96±0.11 4.94±1.24 4.29±0.30 5.60±0.14对照组47 5.47±0.41 7.00±0.43 5.94±0.24 7.46±0.26 t值24.386 4 10.760 6 29.443 5 43.182 1 P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比较[n(%)]
3 讨论
因为新生儿的体质较弱,极易受到不同病毒的感染,引发疾病的出现。病毒性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疾病,因为新生儿感染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导致病毒性肺炎的病毒多种多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腺病毒等[4]。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因此病情易加重、反复,不易痊愈[5]。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有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出现;病程通常为7~14 d。在免疫缺损患儿中,病毒性肺炎通常相对较重,存在持续高热、气急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带来严重不利影响[6]。
临床上对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的防治等,抗病毒药物中,由于利巴韦林抗病毒谱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但其治疗效果不佳,抗病毒作用有一定限制。干扰素属于机体有关细胞受到病毒感染以后,形成的低分子量的含糖蛋白,其可以对病毒的复制于病毒因为感染细胞的释放进行抑制,是现阶段抗病毒药物较强的一种,其还可以使免疫功能显著增强[7-8]。
新生儿免疫功能较低,导致病情很容易加重与反复,不容易痊愈。新生儿IgG反应较慢,抗体出现较少且慢,所以,IgG水平在患儿感染肺炎后没有显著变化,极易建立免疫耐受,对患儿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针对病毒性肺炎患儿,需要补充丙种球蛋白,有助于患儿的快速恢复。静脉丙种球蛋白属于在健康人群混合血浆中分离提取的血制品,将IgG分子天然结构予以保持,其免疫调节作用较强,有抗病毒抗原与抗细胞抗原双重作用,使机体被动获取对相关微生物的抵抗力。借助Fc受体的封闭,对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拮抗物的合成与释放进行调节,对补体系统和免疫复合物中的游离抗体结合进行调节,使免疫复合物的炎症反应活性有效减少[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利巴韦林相比,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较高,可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
总而言之,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利巴韦林高,可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快速消失,促使患儿快速康复。
[1]曲彩红,黎小妍,郑振达,等.长效干扰素α治疗1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2):1116-1119.
[2]郑健斌,张剑珲,陶建平,等.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7):852-854.
[3]徐亮.氧驱雾化联合用药辅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2):187-188.
[4]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0):76-77.
[5]金未来,李征瀛,郁敏.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9):3023-3024.
[6]刘琪,王建国,马彦平,等.疏风宣肺解毒方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通路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449-452.
[7]倪金凤,高长俊,田庆玲,等.不同病原学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7):1219-1222.
[8]潘朝云,冶尕西.捏脊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1):22-23.
[9]刘霞,刘晓红,张忠浩,等.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刊,2015,50(11):92-94.
[10]胡利清,周玉球.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5):658-66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feron combined w 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viral pneumonia.Methods 94 cases of neonatal viral pneumonia adm itted by a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47 cases treated w ith Ribavirin atom ized inhal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47 cases were treated w ith interferon combined w 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linical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compared for analysis.Resul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such as fever,shortness of breath,moist rales,and coug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 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62%,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19%.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rferon combined w 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viral pneumonia is significant,mak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disappear quickl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 th of children.
Interferon;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Neonatal viral pneumonia
2017-04-01)
1005-619X(2017)08-0867-03
10.13517/j.cnki.ccm.2017.08.037
110000辽宁沈阳解放军第202医院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