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17-09-11林雪峰
林雪峰
[摘要]聋生具有听力障碍,致使其在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学习时也都存在一定困难,这就使聋生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应及时掌握聋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其心理障碍,这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聋校语文教学在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对这些特殊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疏导。探究在聋校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添加心理方面健康教育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对聋校开展语文教学时添加心理方面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聋校开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近年来,国内整个教育行业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社会对于这些特殊学生的关注力不断加强。学校与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也被不断增加到了语文教学之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在聋校之中的地位与效果。现阶段,心理健康是评价一名学生的重要标准,其更是现代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无论是正常的学生还是特殊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全才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好发展。当前,国内聋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不但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实施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心理建设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心理教育对于聋校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性。
一、聋校语文教学之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过程中存在交流沟通的障碍,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长此以往,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嫉妒等偏激心理,他们无法正常感知世界上众多美妙的声音,因为听觉缺位,没有语言基础,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用语言正常与人交流,存在沟通障碍,较容易产生猜疑,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无限放大,也容易受到心理创伤,甚至有一些听力障碍学生会对常人以及生活产生一种仇视心理,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意义非凡。一方面,语文之中的心理教育可以时刻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逐渐走出一直存在其思想之中偏激想法的误区,纠正学生身上的负面行为。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之中添加心理健康内容,可以逐渐唤醒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情与渴望,教导聋生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世界与事物,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进而引导聋生的内心向着光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其他科目相比,语文的知识容量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其中又添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得其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基础语言学科,更使其对学生的内心教育更加有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功能更加明显。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聋校语文教育之中的途径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不仅对普通学校提出新的要求,其对聋校也提出了全新要求。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标准不再是单纯地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达到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还要完成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聋校同样适用这样的衡量标准检验学生成绩。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仅向学生传授语言技能的教学观念,关注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着重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交往技巧,提升聋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各项学习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进行方法以及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例如,聋校中的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放映一些课程相关的画面,讲《柳树醒了》一文时,可以放映一些关于春天来时树木发芽的画面,如柳絮纷飞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从内心感知生命的活力。教师这种从学生心理出发的教学形式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在对生命有正确认知的同时,也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情景再现等方法,为这群特殊学生营造一个温暖、丰富的教学环境,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其基本能力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世界,让学生体会到关怀。聋校中的語文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设备以及视觉通感等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的创新,将聋生的心理建设当作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教育。
2.创建良好的心理教学氛围
由于聋生不能对语言进行正常感知,所以学生所用的语文教材中往往包括大量文学赏析类的文章。这些课文都是知名作家所写,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聋校的语文课本中还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他们或是保家卫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或是坚持不懈为社会的发展努力奋斗,亦或是勤劳善良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例如,在讲到《最可爱的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黄继光和董存瑞的电影,让学生从电影画面中感知这些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深刻体会我国优秀文化与美德,有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养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感知这些人物体现出来的魅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之中的优良品质。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手语与文字进行内容讨论,开展课堂游戏,尽可能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都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在聋校这样拥有一群特殊学生的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建设以及能力的形成显得更为重要。在聋校中,教师更需要对每名学生予以尊重与关爱,不仅要关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而且要关心其家庭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学生最大的支持与帮助。聋校中的语文科目是与学生心理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笑、肢体动作等方式配合教学。比如,在讲到《小猴子下山》时,可以模仿猴子的动作,用脸上丰富的情感变化以及幅度较大的动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也可以常和学生一起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虽然这些学生听不见,但是可以通过视觉与文字对知识与思想进行感知,然后与教师讨论,形成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共情,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endprint
4.添加心理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具有多种组织形式,聋校亦是如此,这为聋校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更为教师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创造了更多途径。教师一定要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构建心理教育平台,从情感、人生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心理教育。聋生常表现出胆小和自卑等心理,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加强聋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例如,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不断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通过长期努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有关内容的讨论,其内容一定要围绕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在讨论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实现思想的交流與融合,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克服学生的胆怯与自闭心理。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心理素质都提升上来,这样的组织形式还有许多,而且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室外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教育。例如,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室外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光明,更容易开展语文教育与心理教育。
总之,由于聋生的特殊性,必然导致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聋校语文教育既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的重任,同时又承担着疏导学生心理的职责。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与文字相结合的学科,但是听力障碍学生无法对语言进行感知,这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巨大挑战。现阶段,教师可以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帮助这些特殊学生树立对待事物的正确心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聋生的心理建设,而且可以提升聋校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班东杰,康钊.谈聋童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方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2]班东杰,康钊.近十年聋校语文教学研究述评——续2003年《聋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02).
[3]卢艳梅.尊重主体特性挖掘思维潜能——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J].绥化学院学报,2013,(01).
[4]水娟.小爱无声,大爱无痕——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5]汤占民.让翅膀不再沉重——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