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7-09-11胡红果

黑河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初中体育心理

胡红果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的时期。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制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营造宽松氛围,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体育常识,加强安全与防护教育;减轻心理压力,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突出健康教育,构建健康教育新体系;创新教育途径,不断加强体育健康教学六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两健。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学;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目前,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努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

一、制定规章制度,培养良好习惯

运动学理论告诉我们,运动从习惯开始。因此,刚开学时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教师要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如果因为学生过于兴奋而惩罚学生,就会遏制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实,教师并不需要严厉地惩罚学生,而需要考虑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定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有些学生上课时交头接耳地讲话,还朝同学乱扔纸条,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前面放一个垃圾桶,并立規矩:上课违纪者必须接受惩罚,惩罚的方式是将废纸揉成团往垃圾桶里扔,扔的次数中有一半没中就要做一定数量的俯卧撑。如果学生赢了,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学生成功率比较低,所以,学生多数都不敢挑战,因此,也就不敢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了。平时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明确课堂学习中的纪律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营造宽松氛围,渗透心理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标准: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与生理同时健康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健康。我们知道,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很大。学生在学习初中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时,对于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感受到体育课是轻松愉悦的。学生要遵守老师的规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尽量使自己有所收获,既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和知识,又对一些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无论学生是否擅长运动,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课程也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运动项目,还需要在课程中加入心理学的内容,使学生逐渐产生一个心理认知:体育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在课堂中不需要有压力,自己要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中要遵守规律,放松要有度。学生对于课堂的喜爱程度大大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要通过心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掌握体育常识,加强安全教育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从常规知识开始,然后由常规知识向更深层的知识延伸。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锻炼常识,经常剧烈运动或者运动方式出错。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教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运动,采用正确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符合自身的承受能力。掌握体育常识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不恰当的运动方式而产生运动损伤,即便不慎出现损伤情况,学生也可以自己进行轻微处理,减轻对于身体的伤害。教师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可以展示正确的运动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做错误的示范,通过亲身实践意识到这些错误的方式并没有锻炼身体的肌肉,相反会使手臂等肌肉出现高负荷,给身体造成伤害。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除了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锻炼,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热身,以及在热身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许多学生对于准备活动重视不高,认为没有必要,当出现扭伤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肌肉的结构,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损伤,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之前进行准备活动非常必要。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防护意识,使开展准备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四、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自我减压

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尝试着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所长。如果发现有些学生有运动天赋,那么可以单独与其交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引导学生将天赋运用于适合自己的球类运动中。当学生渐渐产生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运动来放松自己,减轻自身的压力。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通过体育教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减轻他们沉重的精神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整,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放松训练,减缓学生的精神压力。教师也是心理辅导者,平时应经常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放松和自我减压,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五、突出健康教育,构建教育体系

有人说,健康决定一切,失去了健康一切都是零。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除了应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外,还应与课外健康教育相融合,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教师必须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识,通过课内外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教育,体育课程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心理课程教育会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等。教师还需要深入探索:在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哪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哪些内容和形式的培训或讲座。这些都需要提前进行规划。体育课堂教学扮演的角色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引导学生爱上运动,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缓解自身的压力,以及帮助学生认识到全面提高体育素质的重要性。学生如果能在体育活动中做到不畏艰难、坚持不懈,那么这种精神品质就会迁移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培养,学生只要拥有这样的精神,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升。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整合成一个体系,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的飞跃,也是体育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

六、创新教育途径,优化教育方式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空间变得更加广阔。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以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外也可以开设体育课堂。只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价值,那么学生在课后同样会花时间进行锻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体育活动变得丰富而精彩。教师可以先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各自的运动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组教学。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分组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到活动之中,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释放学生心中的压力,达到身心两健、和谐发展的目标。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运动项目向学生讲解锻炼的好处,或者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运动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向其他学生进行介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体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了解更多的运动方式,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同时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施铭海.新课程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5,(08).

[2]樊波.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电教,2014,(02).

[3]李大平.浅议体育教学中如何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时代教育,2014,(07).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初中体育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