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

2017-09-11王扬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心理压力双一流

王扬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各个高校争创一流的突破口,而高校人事工作者也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重视与分析高校人事工作者面临的过重心理压力,并采用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其压力,对于提升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和推进高校“双一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心理调适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正式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围绕国家“双一流”方案,国内各个高校纷纷制定争创一流的综合改革方案,而大多数高校都在方案中提出要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综合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

作为高校人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高校人事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人事改革不仅涉及面广,关系到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而且涉及内容多,涉及岗位、聘任、考核、分配等多个人事环节;面对新的形势和国内各高校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氛围,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过重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可引起个体心理、行为和生理的不良反应。

(一)在心理状态方面

过重的心理压力,会使高校人事工作者表现出焦虑、厌烦等情绪。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下,高校人事改革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任务的时间、空间界限模糊,高校人事工作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临新的改革任务,所以很容易使高校人事工作者产生焦虑情绪。在持续不断地改革过程中,高校人事工作者始终保持高压状态,经常需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去处理工作任务,这很容易使高校人事工作者产生厌烦情绪。

(二)在行为表现方面

过重的心理压力,还会使高校人事工作者的不良行为增多,如易激惹、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等等。当高校人事工作者感受到过重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将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泛化,从而变得敏感、易激惹。人事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和助人行为,当高校人事工作者感受到过重心理压力后,会有对工作和服务对象不满的情绪产生,继而可能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当高校人事工作者感受到过重心理压力后,如果没有合适的宣泄渠道,很多人会在饮食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如产生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等行為。

(三)在生理反应方面

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对高校人事工作者的身体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致使各种疾病的出现。由于高校人事工作者通常生活时间不规律,一般都会有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发生失眠;而长期的高压状态与不规律作息,也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等各种疾病产生。

二、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的来源

面对“双一流”建设,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上,如人事工作的政策变化大、人事工作的任务重、人事工作的关注度高所带来的压力;二是个人因素上,如工作家庭冲突、职业发展受限所带来的压力。

(一)人事工作的政策变化大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新办法。例如,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下放高校的自主权,赋予了高校更多自主权,而如何利用好国家的政策,细化具体的改革方案,必然要求高校人事工作者主动学习新政策、新精神,及时制定配套改革方案。再比如,随着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改革,高校职工的养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高校人事工作者及时学习最新政策,摸透政策精神,从而保证高校养老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正因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事工作的政策变化大,作为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如果不及时、主动、认真的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就无法保证高校人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人事工作的政策变化大,需要高校人事工作者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之一。

(二)人事工作的任务繁重

高校的主体是教学科研人员,高校人事工作的宗旨也是服务教学科研人员,但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数量众多,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高校人事工作者的数量却很少,由此造成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工作量巨大,“白加黑”、“5+2”成为高校人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常态。在保证常规的人事工作之外,“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人事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围绕设岗、聘任、考核、分配等多个环节,许多新的人事政策要出台,而政策的出台又要大量的调研,反复的修改,多次征求意见,这些改革都牵扯了高校人事工作者更多的精力,导致高校人事工作者经常是忙得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因此,繁重的人事工作任务,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之一。

(三)人事工作的关注度高

高校人事工作,事关每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自然关注度很高,而不同的角色身份,对人事工作就有不同的关注点。在各个高校都在争创“双一流”的背景下,学校领导更关注改革的进度,希望人事改革要走在学校各项改革的前列,这无疑是对人事部门新的挑战,而学校领导的关注也给高校人事工作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人事改革关系到具体的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聘期考核、绩效分配等切身利益,自然人事工作的一举一动也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关注的焦点。因此,人事工作的关注高,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之一。

(四)工作家庭冲突

高校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作为员工,要做到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力争为学校的人事工作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同时,在家庭中,作为家庭成员,要履行抚养子女或者赡养老人的义务。在“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之际,高校人事工作者往往工作、家庭难两全。因此,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所带来的冲突,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之一。

(五)职业发展受限

高校人事工作者,虽然服务的对象是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但二者在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上却差别巨大。同层次的教学科研人员待遇比人事工作者待遇高出一大截,这会使高校人事工作者出现明显的心理落差。同时,相比较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高校人事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受限,晋升的渠道更为狭窄,职业发展难度更大。因此,职业发展受限,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之一。endprint

三、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调适的建议

(一)改变自我认知

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的消极认知倾向,为了缓解高校人事工作者过重的心理压力,可以学习对压力源做出积极的解释并随之做出心理调整。如尽量避免负性评价的自我心理暗示,如“我就是没有别人强”,而是要经常运用积极的自我评价暗示,如“虽然这件事我没有办成功,但我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成功”。多用正向的思维方式,如“改革也许会有暂时的困难,但我能克服它。”因不被理解而情绪激动时,可以告戒自己“要保持冷静,一切会好起来的。”正向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并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寻求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的影响。对于高校人事工作者来说,社会支持既包括学校的支持、同事的支持,也包括家庭的支持。当面临过重心理压力时,高校人事工作者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要及时寻求学校的支持,可以寻求学校是否有心理宣泄的场所或者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要及时寻求同事的支持,可以和同事来一次深入的沟通或者请求同事的帮助;要及时寻求家庭的支持,及时沟通,让家人明白你现在的处境,求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是高校人事工作者能顺利化解和度过危机的重要保障。

(三)掌握心理调适技术

1.放松训练是降低心理压力最常用的方法,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使肌肉放松,解除紧张感,舒缓自己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使用时间管理技术,可以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压力过大。如可以使用四象限法则,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将目标按优先秩序进行排序,建立一个高效的时间表,从而有效的开展工作。

四、结语

高校人事工作者作为高校人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身上肩负着“双一流”建设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高校人事改革的成功与否,只有高校人事工作者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所以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应当重视起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胡丽琴,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状态及原因浅析》朱也也,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3(9):306-307

[3]《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10月24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心理压力双一流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通过图片看内心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