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

2017-09-11肖明训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高中数学教学

肖明训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是众多学科的核心部分,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成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思考内容。本文从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入手,阐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高中教师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方面。这些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总的来说,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可采取如下几种策略。

一、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复杂性通常让高中学生觉得学好数学十分困难,课堂的枯燥乏味更让他们轻易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等。而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说,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下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看到数学的本质。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更好的把握、理解数学知识,还能通过实践更深刻的懂得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我们平常喝的水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准备几个杯子,然后往被子里添加不同量的红糖,然后让学生品尝哪杯水更甜,让学生思考原因。通过将抽象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学生就能准确理解数学问题了。再比如,在讲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内容时,以某商场元旦打折促销为例子创设教学情境,如一款羽绒服采用两种打折的方式进行促销,一种是折上折。例如,先打了7折,再在这个基础上再打8折;另一种是取7、8的平均数即(7+8)/2折。请问这两种打折方式在价格下调之后又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实际生活例子,能帮助同学们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能用于实践。

二、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创设情境

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还是课堂,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脑力来学习数学知识,但数学知识有时候又是相当枯燥和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长此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是重视学生最后的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情境,能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具象、直观的认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奥秘。学生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观察、思考,在实验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時,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讲解数学中三点共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提一个问题:请问有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点支撑书,在旋转三百六十度这本书却可以不掉下来?学生在听了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之后,一般都会马上动手拿出自己的课本,然后用铅笔作为支点来进行实验,而结果是,每本书都掉下来了,学生会说“做不到”。这时,教师再建议学生用两个支点试试,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还是不行,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提出用三个支点来再做一次实验,这样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但是,当这个三个支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实验还是会失败的。通过让学生这样动手实验,不仅能发现不再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形成一个面,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的记忆知识,不至于过目就忘。可以说,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对加深学生的记忆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以问题为诱饵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的听,既没有体现出新课标所要求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随着新课标的推进,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发。而以问题为诱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是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在课堂上自然也就能做到积极调动自己的数学思维和知识储备,通过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解决,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通过积极的交流、讨论来解决某一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让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实现共享,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教授线性函数内容中的点到直线的距离部分时,教师可以用X轴或Y轴上的特殊点来发问,然后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思考和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相应问题。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特殊点引申为任意点,这样层层递进,就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和记忆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总之,以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有效的把握数学知识,在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综合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并从生活、实验、问题等方面入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黎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J].华夏教师,2013,(10).

[2]江涌.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推进合作——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探索例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9).

[3]王菲菲.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策略[J].学周刊,201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高中数学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