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城市乘马岗镇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2017-09-11杜为公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地农户农村

王 静,杜为公,吴 悠,刘 俊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麻城市乘马岗镇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王 静,杜为公,吴 悠,刘 俊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山区农地流转难题是阻碍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使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山区的典型代表麻城市乘马岗镇的农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麻城市乘马岗镇的农地流转存在信息不畅通、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不统一以及农户不愿流转平原耕地的问题。农地流转信息员、农地质量、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农户流转意愿、农地确权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缺陷是造成当地农地流转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要破解农地流转的困境,需要设立专门的农地流转信息员,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适合山区地带规模经营的新型流转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加大对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突出农地流转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确权登记制度;增加农户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山区;麻城;农地流转;农业

1 引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第一次实现了农村农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30多年的时间里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原有农业经营的弱势逐渐凸显,农地细碎化、农村劳动力代际传承的断裂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依靠农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破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难题的根本手段,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

长期以来,农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在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情况下顺利推动农地流转是考验政府执政智慧的大事。我国幅员辽阔,多山区而少平原,农地流转的难易程度往往因地区差异而不同,实践证明山区的农地比平原更加难以流转。

麻城位于大别山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0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乘马岗镇是麻城的农业大镇、经济强镇,下辖43个村,人均平原耕地面积不足1亩,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属于典型的山区经济。尽管乘马岗镇农村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近年来该镇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地抛荒现象普遍,已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当地政府期望通过农地流转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良性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难以推动的困境。那么,当前乘马岗镇农地流转的现状是什么?面临哪些流转问题?导致山区农地流转问题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怎样促进当地农地流转顺利进行?带着这些问题,本研究对乘马岗镇下辖部分村进行了为期21天的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流转情况和流转环境情况,共走访15个村,采访麻城市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士,收回150份问卷(有效问卷118份)、3段访谈录音,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2 国内外同课题研究概述

农地制度改革是党中央长期关注的焦点,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党中央致力推动农地流转,建立规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比如,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坚持农村农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应“充分发挥县乡农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服务平台作用,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国外农地流转研究多集中于农地的交易,包括农地交易市场的形成、农地交易价格的制定和农地交易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政府在农地交易市场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必不可少[1](Kironde,2000),非农劳动力市场快速发育会促进农地交易市场的发展[2](Kung,2002)。农地交易成本是导致农地市场交易价格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3-4](Lence et al,1999;Chavas et al,1999)。农地交易一般发生在熟人之间,双方的关系是影响交易成功的重要因素[5](Perry et al,2001),农户会优先选择与其有社会网络联系的对方进行农地交易,在不存在这种关系时候会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交易[6](Teklu et al,2004)。

我国农地流转研究多集中于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和动因、农民的流转意愿、推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地流转的对策。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有农地制度已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推动农地流转促进农地的合理利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7-8](谷素华,2011;李俊高等,2016),但大规模农地流转的引入会消解农地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责任,对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家庭生计有负面影响[9](张建雷等,2014)。农地流转主要受利益驱动[10](吕晨光等,2013),同时受农村经济水平、农业兼业化发展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状况、农业科技进步情况、农民纯收入、农地信息化等多因素驱动[11](石东梅,2014)。影响农民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因素[12](张永强等,2014)、地域因素[13](陈浩天,2015)、社会保障因素[14](刘金蕾等,2014)、家庭和生产环境因素[15](吕东辉等,2015)。在农地流转推动过程中既存在政策执行偏差、市场机制不完备、造成的农村社会风险高等问题[16](舒全峰等,2014),也存在农地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太过复杂、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17](黄英,2015)。制定农地流转政策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支持力度、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管理、社会资本的农业投资[18](兰晓红,2010),重视城乡发展的联动效应、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农地流转[19](冒佩华等,2015)。特别要防止农地流转以现代农业为名,采用经济力或者超经济的手段强行推进,因为中国农村农地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其非生产功能远远大于生产功能[20](叶敬忠等,2016)。

现有研究表明农地流转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需要有序推进。我国幅员辽阔,农地流转在各地的实践过程中面临很多不同问题,制定农地流转政策时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要了解当地实际情况,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是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为解决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当前农地流转难以推动的背景下,不少学者采取实地调查的形式研究农地流转困境、造成困境的深层原因,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21-27](王春超等,2008;鲜开林,2010;练建熙等,2010;李齐,2010;杨春玲,2015;李慧清等,2015;邵培霖等,2015)。但现有调研报告多以平原发达地区居多,山区农地流转的调研报告较少,研究山区农地流转困境及成因,提出针对山区农地流转困境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乘马岗镇调查农户基本情况

3.1 家庭情况

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只有6户农户为种养殖农户,占比约5.1%,绝大多数农户属于兼业农户;户主的平均年龄为53岁,没有小于25岁的被访户主;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约占47.5%,高中及以上只占约14.4%;参加调查的农户家庭共有518口人,家庭平均规模为4.4人;调查农户家庭农地承包总面积671.2亩,实际经营总面积455.2亩,每农户家庭平均承包农地面积约5.7亩,平均实际经营面积约3.9亩;去年家庭平均外出务工收入达到34565.3元,人均务工收入7855.8元,而每户家庭农业总收入的均值只有4365.6元,人均农业收入992.2元。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乘马岗镇主要以兼业农户为主,户主老龄化趋势明显,户主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人均承包的农地面积约1.3亩,大部分农地处在山上,实际经营面积人均约0.9亩,农地人均实际经营面积较少。家庭青壮年多在外务工,收入主要以务工收入为主,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

3.2 农地流转情况

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全部118份农户调查中只有16户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流转总面积78.5亩,占调查农户承包农地总面积的11.7%,农地流转推动困难。但农地抛荒面积有151.6亩,约占承包总面积的22.6%,抛荒现象严重。据对乘马岗镇村委书记和麻城国土局相关人士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该镇农地流转规模只占总农地面积的10%左右,流转对象多为农户间的自发流转,流转对象中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较少,目前只有2—3户,流转方式以转包、出租为主,由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抛荒的农地面积逐年增加。

总之,乘马岗镇的农地抛荒现象严重,政府希望通过农地流转来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农地流转难以推动的困境,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分析。

4 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农地流转信息不畅通,流转渠道欠缺

在对乘马岗镇国土所相关人士的访谈中了解到“镇政府中有一个农地流转办公室,村政府中没有设立专门的农地流转服务机构,也没有提供专门的机构来发布农地流转信息。”统计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约7成农户在想要流转农地时往往是等待集体安排。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麻城市各乡镇并没有专门的农地流转信息发布机构,农地流转信息不能顺畅流通,一般只有在被咨询时政府才会提供有关农地流转信息的简要介绍。

4.2 农地流转方式单一,流转需求不足

目前我国农地流转方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委托经营等几种方式。转包和出租是乘马岗镇农地流转的主要流转方式,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中8成以上采取的是转包,1成左右农户采取的是出租,入股则占4%,而其他农地流转方式几乎没有。就流转的需求主体而言,目前只有2—3个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进行过大规模的农地流转,主要是经营生态农庄或者搞养殖产业链,还有很大部分山里的农地流转不出去,农地流转的主体类型和数量都较少,农地流转需求不足。

4.3 农地流转价格地区差异较大

农地流转平均价格在440元/亩左右,各地方价格并不一致。分析农户的调查问卷发现当地农地流转价格在300—500元/亩之间,在与农户的交谈中了解到并没有确定的标准衡量农地的流转价格。在农地流转时,由村政府根据各流转主体和市场情况确定农地流转价格,更多的是依赖当地村政府和流转主体的主观性判断,缺少衡量农地价格的统一指标,使得各地农地流转价格不一致,存在较大差异。

4.4 山区流转意愿较强烈,平原流转意愿弱

调研数据表明农户的收入主要源于务工收入,占到农户总收入的80%以上。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劳动力供给越来越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农户往往由于缺乏劳动力愿意选择流转农地。当问及农户是否愿意农地流转时,6成以上的农户表示愿意进行农地流转。但乘马岗镇地处大别山区,农地大部分位于山区地带,平原耕地较少,而山里农地质量较差,农户年纪大了也不好耕种,愿意流转出去,但是平原上的耕地很少,年纪较大的农户又只会种田,认为流转出去后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所以不愿意流转平原上的较好的耕地。由此可见,乘马岗镇多数农户还是愿意流转农地,但主要还是山里的农地,对保留平原上的农地的意愿较强。

5 造成农地流转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5.1 流转信息员缺失,农地流转信息不畅

实现农地流转顺畅推进的前提是农地流转信息的顺畅流通,但在麻城市乘马岗镇镇政府内并未设置相应的农地流转信息员职位。据乘马岗镇国土资源所相关人士介绍,“如果企业或种植大户想要转入大面积农地,一般会先找当地镇政府,获得镇政府支持后再找当地的村委会,村委会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传达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农地需求,在征得村民同意后,统一测量被征地农户的农地面积,再由村委会组织企业或种植大户与农户签订农地流转合同。”由于农地流转信息员的缺失,企业或种植大户在进行农地流转时不得不经过繁琐的手续,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一旦有农户不同意进行农地流转,则前期的全部努力将会白费,这无疑在无形中打压了企业或种养植大户进行农地流转的积极性。部分有意愿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希望转入质量较好的农地,但是不知道有谁想要转出去。由于农地信息员的缺位,农户对农地流转市场的信息所知甚少,使得“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的不合理现象得以存在。

尽管镇政府中存在农地流转服务办公室,但并未设置专门的农地流转信息员,使得由上至下的多功能网络服务体系无法有效建立,供求双方信息无法顺畅流动,影响了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问卷调查显示没有一家农户对国家的农地流转政策非常了解,6成左右的农户只是比较了解,还有近4成的农户完全不了解国家的农地流转政策。这表明当地乡镇政府缺乏对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有效宣传,大部分农户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急需农地流转信息员进行农地流转政策的基本宣传。

5.2 丘陵地区农地流转需求不足

机械化耕种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麻城市乘马岗镇地处大别山区,其中山地和低山丘陵面积占到全市面积的70%,平原面积占比较少,而且由于农地的细碎化严重,使得农业的机械化耕种难以施行。乘马岗镇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人均平原耕地面积只有0.6—0.7亩,而山上农地的土质较差,同时缺少水源的灌溉,种植农作物很容易发生旱情,因而农户愿意流转的主要是山上的农地,这些原因使得目前农地流转的主体主要是想要发展养殖产业链的大企业。据该镇村委会书记介绍:“农户愿意流转出去的主要是山上农地,山上农地如果集中起来种植农作物,由于不便于使用机械化操作,将达不到规模经营的效果。”由于丘陵地带农地环境的限制,使得整个麻城市农地流转的有效需求不足,缺少新型农地流转主体。

通过对农户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绝大多数农户愿意流转他们在山上的农地,甚至有的农户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将山上的农地集中收回,并给予被收地农户一定的补偿”,这间接说明了麻城市内农地流转的供给是充足的,但是山地的质量和规模经营的难度使得农地流转的需求不足。农地流转的需求不足,加上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会种地的农户越来越少,农地的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乘马岗镇荒地面积已经占到整个农地面积的1/4,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严重妨碍了农村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培育新型农地流转主体显得越来越重要。

5.3 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造成农户利益受损

农地流转价格直接关系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农户流出农地的基本动力。但是实际中农户对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不知或者知之甚少,当问及农户每亩农地的流转价格时,部分农户表示300多元/亩,部分农户表示每亩在400元左右,还有部分农户表示在500元/亩,没有一位农户能够准确说出当地农地流转的价格。因为对农地流转价格信息的缺乏,绝大多数农户丧失了掌控农地流转价格的主动权。

由于缺乏专业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和人员,政府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迟迟不能建立。流转农地的价格主要是在企业或种植养殖大户在确定流转的农地后根据农地市场情况,并与农户谈判来确定的,合同签订一般在5年,5年以后企业或种植养殖大户想要续签然后再根据市场重新确定农地流转价格。尽管当地政府的做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户的利益,但是由于缺少各种定量的价格评估指标,流转农地的价格确实带有不少主观性,各地农地流转价格差异较大,使得流出农地的农户利益蒙受损失。

5.4 农地流转不畅,地区整体流转计划受阻

农地整体项目能有效改善农地的细碎化问题,对提高农地的产出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户农地已经根据承包合同确定下来,如果农户不愿意进行农地流转,农地整理项目将难以实施。如农村要重新整理一块农地,尽管大部分农户表示同意农地流转,但是由于极少部分农户农地刚好处于要整理农地的中间地带,而这部分农户又极不愿意进行农地流转,则整个地区的农地整理项目就无法继续推进。

极少部分农户对农地流转的认识不够,农地流转获得收益的示范效应不足,当村委会推进一块农地的流转时,尽管有80%以上的人都愿意农地流转,但是由于极少数农户不同意农地流转,那么整块地就流转不出去。由于极少部分农户认识的局限性,往往阻碍了整个地区的农地流转计划的推进,因而对这些农户宣传和开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5.5 农地确权登记滞后,农户农地流转风险增加

农村农地确权登记有利于保障农户的农地承包权益,维护其在农地流转方面的利益,为此,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当问及农户是否已经进行了农地的确权登记时,多数农户表示不清楚,大部分农户只知道农地的承包权。由于农户的产权意识淡薄,权属关系混乱,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清晰界定存在较高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地确权的登记。目前麻城市下辖各乡镇的农村农地确权登记工作还处在推进过程中,将确权登记覆盖整个乡镇,提高农户的产权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

5.6 农民主要依赖农地解决后顾之忧

麻城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不断完善,但是水平依然很低,农地仍然被大部分农户视作生活的保障。国土局有关人士表示“当将绝大部分农地流转出去的农户所保留的农地小于0.3亩时,村委会会强制农地转入方为流转农地的农户购买农村社保。”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担忧,但是由于要求较高,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农户农地流转的热情,特别是流转平原耕地的热情。部分农户直接表示种了一辈子地,不会做其他工作,如果把农地全部流转出去后,一家子的吃饭就成问题了。这充分表明了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农户对流转农地之后自身生活的担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户流转农地之后的后顾之忧是当下推进农地流转的重点。

6 建议

6.1 设立专门的农地流转信息员,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

信息的传递是农地流转的重点,破解农村农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服务平台,设立专门的农地流转信息员来传递相关的信息。各村可以安排村干部担任农地流转信息员,在保证一定办公经费的同时,由他来搜集和发布有关农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乡镇应该设立相关的农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农户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对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进行咨询,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可以给予农户一些与农地流转相关的指导,监督供求双方合同的签订,并在发生纠纷时,进行调解,进而规范农地流转行为。而市政府可以设立农地流转的科技服务平台,给予技术上的支持,为农地流转后农地的经营提供技术保障,推进农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

6.2 培育适合山区地带规模经营的新型流转主体

山区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难度高,农地流转的需求方少,因此,培育适合山区地带规模经营的新型流转主体成为关键。山区的农业生产对于农业机械具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农机进行试验示范,选择农户愿意接受的机器用具进行推广,同时组织专家对适合本地的农机进行研究,研发适合山区农业经营的农业机械。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形式入股,让其凭借对农地的熟悉程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政府还可以努力培育壮大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凭借农业龙头企业的丰厚实力,带动整个地区的农地流转,实现农产品生产供销一体化。

6.3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山区农地流转的另一大困境就是价格问题,农地流转的价格是农户最关心的,许多农户农地流转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么,建立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农地流转必须要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不能以牺牲农户的权益来实现农地流转。政府应当积极向农户介绍农地流转的价格政策,避免农户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盲目流转。当地政府可以设立专家组或者请相关的专业人士,对农地的地理位置、农地质量以及农地产出水平等进行有效的评估,以供农地流转价格评估时参考。同时,政府应当建立有效的价格调整机制,对农地未来的增减值、农地征收所需的补偿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规定。

6.4 加大对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突出农地流转的示范效应

农户的意愿是农地流转实施的关键,农户对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认识不足,很有可能导致农地流转意愿不强烈,最终致使整个流转计划失败,所以山区各乡镇政府应加大对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突出农地流转的示范效应,改变农户对农地流转的负面看法。无论是设立专门的农地流转信息员还是打造流转服务平台,在传递农地流转信息的同时,都应该向农户积极宣传国家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每月按时下访农户,进行政策的宣传,对农地流转成功的案例,可以列为示范,可供有兴趣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参考。对于那些不愿意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可以组织专门人员积极开导,解释相关政策的同时,如实告知农地流转的相关收益,让农户知道农地流转的利弊,改变农户对农地流转的负面看法,推进农地流转的有效实施。

6.5 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确权登记制度

破解农地产权登记滞后困境的方法是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地确权登记制度,清除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障碍。确权登记的滞后大大提高了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农地流转的速度,从制度上影响了农地的自由流转。为此,山区政府需要从制度上打破农地流转的障碍,一是要加快推进农地确权的登记,尽快做到整个地区农地确权登记全覆盖;二是要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6.6 增加农户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在土地流转的进程中,要切实保障农户的正常生活,不能损害农户的应有权益。农户对农地的过分依赖导致他们对农地流转政策的信心不足,要缓解这种现象,就要增加农户的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农民只有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才不会对农地过分依赖,才会愿意将其拥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转出,那么,提供各种形式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破解农户过度依赖农地的关键。为此,山区各乡镇政府可以提供技术培训,教农户一技之长;参与农地流转的企业或合作社可以优先聘请失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公布就业信息,鼓励农民积极就业。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医疗、养老、救助等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生活,生活有了保障,农户才愿放手农地,才能促进农地流转的顺利发展。

[1] Kironde J M L. Understanding land markets in African urban areas: the case of Dar es Salaam, Tanzani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0, 24(2): 151-165.

[2] Kung J K. Off-farm labor markets and the emergence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rural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 30(2): 395-414.

[3] Lence S H, Miller D J.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 present value model of farmland: Iowa, 1900-1994[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9, 81(2): 257-272.

[4] Chavas J P, Thomas A. A dynamic analysis of land pri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9, 81(4): 772-784.

[5] Perry G M, Robison L J.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 land sale prices: a case study in oregon[J]. Land Economics, 2001, 77(3): 385-398.

[6] Teklu T, Lemi A. Factors affecting entry and intensity in informal rental land markets in Southern Ethiopian highland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4, 30(2): 117-128.

[7] 谷素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1(10):97-98.

[8] 李俊高、李俊松.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流转:理论争论、实践困境与机制创新[J].农村经济,2016(1):39-43.

[9] 张建雷、王会.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J].学术论坛,2014,37(5):108-113.

[10] 吕晨光、杨继瑞、谢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及实践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13(6):73-77.

[11] 石冬梅.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3.

[12] 张永强、才正、马雪松.农民的创业选择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446-448.

[13] 陈浩天.农户土地流转需求意愿的假设证伪与模型建构:基于全国20省236村299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0):43-47.

[14] 刘金蕾、祝新亚、李敬锁.山东省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6):32-38.

[15] 吕东辉、张桂颖.基于元分析的农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政策调节效应[J].社会科学家,2015(7):69-73.

[16] 舒全峰、汝鹏、王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6):87-94.

[17] 黄英.农村土地流转若干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5(6):31-33.

[18] 兰晓红.农村土地流转动因、问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10):159-160.

[19] 冒佩华、徐骥、贺小丹.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劳动生产率提高: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5(11):161-176.

[20] 叶敬忠、吴惠芳、许惠娇.土地流转的迷思与现实[J].开放时代,2016(5):76-91.

[21] 王春超、李兆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来自湖北的农户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4):51-56.

[22] 鲜开林.大连市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2):76-80.

[23] 练建熙、沈继楼、高庆鹏.北京市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为例[J].兰州学刊,2010(2):94-96.

[24] 李齐.中部山地丘陵地区农地流转调查报告[J].经济,2010(4):86-87.

[25] 杨春玲.清河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J].科研,2015(17):289-290.

[26] 李慧清、尚子明、周晨阳.邹城市土地流转现状调查报告[J].科技与企业,2015(22):166-166.

[27] 邵培霖、孙鹤.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15(6):29-32.

Investigation study on farmland transferin Chengmagang town

WANGJing,DUWei-gong,WUYou,LIUJun

(Research Center of Hubei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The problem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hinders the local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an investigation into farmland transfer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on theChengmagang townof Macheng City which is a typical mountain, this paper finds that: land transferinformationpresence, the single transfer mode, the not uniformtransfer price and farmers’ lower transfer aspiration are the main problems. The defects of farmland transfer information, land quality, land transfer price mechanism,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landright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ve causedthe local land transfer problem.To solve the predicament of rural land transfer, we should set up a dedicated staff to build a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new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nd cultivate the new scale management for the ma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ansfer pric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increase the national land circulation policy propaganda, and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ountainous area; macheng; land transfer; agricultural

2017-03-10.

2017-04-10.

王静(1990- ),男,硕士研究生,E-mail:wjwhpu@126.com.

杜为公(1963- ),男,教授,E-mail:18702711368@163.com.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Y10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JY007);湖北省社会科学项目(2014043).

2095-7386(2017)02-0084-07

10.3969/j.issn.2095-7386.2017.02.016

F 307.1

A

猜你喜欢

农地农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农地入市须征收20%-50%增值收益调节金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农地分类所有制的建构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