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脱贫“双推进” 同频共振促“双赢”
——麒麟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探索与实践

2017-09-1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调研组可顺祥马黎

创造 2017年7期
关键词:麒麟区贫困村贫困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调研组 可顺祥 马黎

党建脱贫“双推进” 同频共振促“双赢”
——麒麟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调研组 可顺祥 马黎

中共麒麟区委书记朱家甫(右一)到基层调研党建工作,麒麟区政协主席、组织部长李昆(右二)陪同

麒麟区是脱贫攻坚的非片区县、非重点县,辖3个镇、11个街道,56个村、78个社区,有34个党(工)委、199个党总支、1730个党支部,有25378名党员。2017年,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7户4118人,分布在东山、茨营、越州、三宝、珠街、潇湘等6个镇(街道)53个村(社区)299个村(居)民小组。

近年来,麒麟区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党建扶贫双推进”,按照发展产业带动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教育扶智脱贫一批、医保医疗救助一批、社会兜底保障一批等“七个一批”的工作思路,以建强基层组织为保障,以产业带动为突破,着力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组织活力转化为扶贫动力,精准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实现“双赢”。

同“谋划” 共“考核”在形成合力上“双推进”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麒麟区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一同谋划部署、一同督查落实、一同述职考核,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两张皮”拧为“一股绳”。

(一)责任全面压实。把脱贫攻坚任务列入党建工作目标,把党建促脱贫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脱贫攻坚责任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每个镇(街道)由1名区级领导牵头、2-3名处级领导配合,明确6个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建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镇村组三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机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格局,督促各级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二)目标深度融合。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探“富”路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互融共促,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围绕全区脱贫攻坚目标,绘制脱贫攻坚路线图,排出时间表,实行倒计时。从2016年起,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1个建档立卡贫困镇、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作出贡献。

(三)考核倒逼落实。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镇(街道)、村(社区)和区直部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把年终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结合起来,制定下发了《麒麟区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考核细则》《麒麟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季度综合测评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将抓党建述职评议结果和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决防止数字脱贫,以百姓的获得感为标准来检验脱贫攻坚工作实效,定期开展督查,通报脱贫情况。通过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树立鲜明导向,激励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推动全区工作重心向脱贫攻坚倾斜,确保各项脱贫攻坚任务落地生根。

抓“软件” 带“硬件”在夯实基础上“双推进”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麒麟区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抓好党组织书记、党员和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打造利于脱贫致富的基层党建“软环境”,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硬支撑”。

(一)筑牢组织“堡垒”。按照“创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网络、理顺隶属关系、发挥组织作用”的思路,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党员流向等变化,依托文化旅游、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加强新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的党组织建设,实现贫困镇、贫困村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和服务功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能力。同时,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协商等制度,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全面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甄别扶贫对象,可行论证扶贫项目,精准设置扶贫方法。通过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向心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领导核心”和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

(二)建强扶贫“核心”。整合干部资源,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以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3个镇党委领导班子和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班子,加强村级

后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好镇(街道)领导班子、村组干部脱贫攻坚“顶梁柱”作用。茨营镇2位党总支书记、1位村主任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蔬菜、猕猴桃、灯盏花特色产业种植近2000亩,成功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86人。同时,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固定日活动,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大力引导广大贫困村党员争做致富带头、创业引路、示范引领的“合格党员”,发挥党员带富“领头雁”作用。采取“基地+党员带头人(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大力鼓励扶持党员带头人、党员致富能人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户就业和贫困户投资入股等形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围绕当前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进行全员轮训,培养贫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253人。茨营镇在产业链上从事生产经营的党员有60多名,初步建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链党组织为骨干的“一核多元、融合互动”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发动党员户带动群众种植万亩苦荞,年产苦荞2000吨,实现产值520万元;依托良好的森林、土地资源,开展林下特种养殖,生产高附加值的“红心蛋”,帮助贫困户人均实现1000元的纯收入。

茨营镇猕猴桃基地

茨营社区为民服务站

(三)培育致富“先锋”。按照“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思路,健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机制,培养、扶持、召回、发现一批致富带头人,出台优惠政策,创新帮扶模式,加大培训力度,在场地、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区内外创业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与贫困村结成对口帮扶对子,最大限度地实现借力发展,真正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营销、工商业联合经营为主线,组织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民、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市场知识、营销策略和电子商务等知识培训,支持他们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资经销、劳务输出等产业,使之成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农村经纪人1488户。

既“输血” 更“造血”在强化保障上“双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整合资源、强化保障是基础。麒麟区着力强化人才保障、资金保障和阵地保障,切实增强贫困村党组织造血功能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一)强化“供血保障”。立足强化保障,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坚持全区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特别是持续加大贫困镇、贫困村党建经费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村级党组织正职达到1760元,副职达到1640元);加大党内激励关怀力度,将农村老党员定额补助范围从70周岁以上扩大到60周岁以上,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建立常态投入机制,按照村级8万元/年、村民小组1000元/年的标准,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党员30元/年的标准,落实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补助;加快推进贫困村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加大资金倾斜力度,2017年年底,可实现贫困村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向贫困镇所辖村(社区)、贫困村选派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32名工作队员,加大教育培训和管理,督促他们履行好发动群众、宣讲政策、建档立卡、制定计划、对接项目、监管资金、推动落实等职责。组织开展党政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建立脱贫攻坚“挂包帮”长效机制,开展“转走访”工作,统筹市区86个部门单位、54名处级领导、3538名干部职工“挂包帮”资源,向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实现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制作发放《脱贫攻坚包村帮户工作台账》《驻村扶贫工作日志》,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优质桑园

(二)加大“输血救助”。着力整合党建资源,夯实脱贫基础,推动人才资源向脱贫一线整合、帮扶资源向脱贫一线转移、项目资金向脱贫一线流动。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提速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和脱贫摘帽奖惩、行业扶贫考核、“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考核、扶贫开发与党建“双推进”考核、易地扶贫搬迁专项信贷资金管理实施等5个细则,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强化项目支撑,实施山片连片综合扶贫、整镇整村推进扶贫综合开发、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财政一事一议、移民、农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乡村道路建设、产业扶贫等11项工程,201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东山镇6个村委会的山片连片综合扶贫项目、8个村委会的整镇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珠街街道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2017年,实施茨营镇整镇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和40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项目,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强化资金支持,整合引导财政资金、专项建设资金、金融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贫困村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工程。投入1.93亿元实施了东山镇山片连片综合扶贫项目,投入2.65亿元实施东山镇整镇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投入2.19亿元实施珠街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依托农发行、浦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金融信贷扶贫力度。从农发行融资6500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浦发行融资7500万元扶持贫困镇、贫困村脱贫出列。2017年,争取财政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8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42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6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1亿元投入整镇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积极争取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贫困镇贫困村基础建设贷款、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贷款。目前,区农信社、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到户贷款1559户3904.89万元。2014年至2016年共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9798万元,为728名基层党员群众解决了创业资金短缺难题。

(三)注重“造血培元”。紧紧咬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不放,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发掘农村市场潜力等方式,不断增强村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和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围绕城市拉动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招商合作型和资源开发型“五型模式”,在全区推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7个,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发展模式,着力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三宝街道兴龙村积极推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就地转移劳动力500余人。珠街街道中所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推行“股份合作经济”,每年村集体可获得收益12万元。东山镇克以黑村由老板出资、农户出地、集体出山水林资源,设立农旅文合作社开发双龙湖景区,老板累计出资近2亿元,先后流转土地3000余亩,500余户农户以2000余亩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将土地流转用于景区建设,景区保底分红每亩每年不低于600元,景区有效益后再逐年增加,还常年有100余人在景区务工,集体则在周边5个村寨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带头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远期受益农户达4900人以上。

促“增收” 带“致富”在产业带动上“双推进”

群众要脱贫致富,关键靠产业支撑。麒麟区围绕贫困镇、贫困村农业产业布局,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服务“四轮驱动”,不断深化贫困村产业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蓝莓种植

(一)抓强产业党建。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施 “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农户”的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实现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覆盖,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把党员聚在产业上、让农民富在产业上,全区成立各类产业党支部31个,有效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茨营镇全面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农户”模式,带动规模小的专业户和缺技术、缺信息的农户做大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带领脱贫致富能力。目前,全镇成立各类合作组织12个,培育蔬菜、中药材、核桃、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示范基地10个。在蔬菜、特色庄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两类组织中采取独立式、联合式、挂靠式方式,组建17个产业链党组织,吸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开展“企业、贫困农户结对子”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共结成帮带对子186个,实现了帮扶全覆盖。

(二)加强产业培植。在茨营镇突出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种植业、养殖业,注重产业结合,形成“三花、三叶、三果” (三花即荷花、灯盏花、玫瑰花,三叶即菜叶、烟叶、桑叶,三果即蓝莓、猕猴桃、葡萄)的立体产业格局,规划建成蚕桑、蔬菜等6个万亩产业生产示范区,构建了1万亩鲜切花卉及绿化苗木示范区,1万亩灯盏花等中药材示范区,2万亩以蓝莓、猕猴桃为主的高端水果示范区,3万亩优质蚕桑生产加工示范区,3万亩外销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区。2016年,全区粮食播种56.16万亩,实现产量2.3亿公斤,种植经济作物34万亩,实现产量4.4亿公斤,完成农业总产值42.53亿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7.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0元。区畜牧局挂点东山镇独木村委会,发挥行业优势,征求了30户贫困户的意见后,依托养殖大户和畜牧部门技术力量,扶持贫困户发展蛋鸡、土鸡养殖,户均养殖100只,预计每户年净收入可增加7850元(50只蛋鸡年净收入4000元,50只土鸡年净收入3850元)。区农业局投入50万元,在三宝街道长坡村委会发展早洋芋2000亩,预计每亩增收3200元,带动建档立卡户198户634人;茨营镇引进绿联、乐颐、堂生、绿源等蔬菜企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1.5万亩、3000多户农民参与种植蔬菜和生产,实现年产各种蔬菜9万多吨,产值2.2亿元,解决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务工180多人,人均年收入1.4万元,引进联农共创海鲜菇生产企业、玲珑微藻养殖企业,解决贫困户务工45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68万元。

(三)抓实产业扶贫。着力壮大麒麟“三叶、三花、三果”九大产业,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带动效应,发挥“产业扶贫”效应。区农业局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核心基地运作模式,抓住当前中央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机遇,积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一批有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通过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区农投公司以委托帮扶方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结合,通过规模化流转土地,打造核心示范基地,进行农业产业链的前延后伸,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党支部+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开展产业扶贫。农投公司提供标准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技术支持和销售支持,并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担保,贫困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并把小额信贷资金与企业的资金需求相结合,农投公司采取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贷款入股定期分红和参与经营的模式,解决贫困户难以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缺资金的两大难题。贫困户可获得三项收益“土地租金+打工收入+年底分红”,年收入在可达4至5万元。贫困户不仅能参与分红,还能参与经营,提升技能,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向“智力扶贫”的提质转变。区农业局以核心示范基地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发展思路,使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区农投公司核心基地的建成,将有望打造成为麒麟区产业精准扶贫示范点。

东山镇阿楚克美丽宜居乡村

昭通卷烟厂厂区景观

猜你喜欢

麒麟区贫困村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曲靖市总工会、麒麟区总工会:“两癌”筛查关爱环卫女职工
麒麟区总工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麒麟区总工会:“诗意七夕节·相约新时代”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