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模式与国家统一(三)

2017-09-11王天玺

创造 2017年7期
关键词:金门

王天玺

中国模式与国家统一(三)

王天玺

台湾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有大部头的著作去专门进行论述,本书在此处不宜讲得太多。但因为台湾问题是当代中国统一问题的核心,又必须在这里有个简略的说明。

世界重心在东移,从大西洋地区移向太平洋地区。中国处在太平洋西岸的核心地位,本可以面向太平洋大展身手,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但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们的精力,限制了我们的手脚,极大地阻碍了中华振兴的历史进程,这就是台湾问题。

完全可以这么说,不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没有完成,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就不能实现。反过来说,台湾问题的解决,必将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任何人,如果他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他就会被中国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就会成为十几亿中国人深恶痛绝的卖国贼。任何人,如果能够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他就是中华民族的大功臣,他的业绩,将镌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中。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个事实不容任何人质疑。早在公元3世纪,三国吴王孙权就派上万人到台湾进行开发和管治。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中国政府,都对台湾行使有效的统治。

历史上,台湾曾两度被外国侵占,但都被中国人赶走了。

1642年,台湾成为荷兰的殖民地。20年后的1661年,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和数百艘战船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荷兰的台湾总督揆一被迫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敬仰。

1895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军,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割让台湾之举引起“全国同愤”,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驻守台湾的中国将军刘永福率军民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了半年之久,终归失败。此后,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侵占台湾的日本军队向中国军队投降。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几十年,社会治理乏善可陈,唯有1937年后坚持抵抗日本侵略,并使清政府丧失的台湾光复中国是一项可以彪炳于历史的大功绩。

国民党政府虽然因台湾光复祖国有功,但又因内战失败后割据台湾有大过。

从195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问题的焦点,也是中美两大国斗争的焦点。台湾问题的出现,交织着复杂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害怕中国强大起来,它们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千方百计挑动海峡两岸人民的敌意和冲突,以消耗中华民族的精力和智慧,企图使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最终成为泡影。

不难想见,正是台湾问题,考验着中华民族的大胸怀、大智慧和大战略。1958年的金门炮战和以后形成的对台政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这种大胸怀、大智慧和大战略。

1955年3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后,美国政府不但大力军援蒋介石政权,还派遣“斗牛士式”导弹部队进驻台湾,加紧制造“两个中国”。与此同时,蒋介石政权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派驻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并加强了对大陆沿海的骚扰。面对美蒋的猖狂挑衅,新中国的领导者们决定在适当时机发动重大军事行动痛击敌人。

时机很快就出现了。1958年5月,黎巴嫩人民举行起义,要求亲西方的夏蒙政权下台。7月14日,伊拉克发生革命,推翻亲美的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中东地区掀起的革命风暴震动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美国政府以“保卫黎巴嫩主权”为借口,派海军陆战队在贝鲁特附近登陆,空军也进入约旦,中东地区形势顿时紧张起来。

为了声援中东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抓住时机,炮击金门。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金门国民党军实施大规模猛烈炮击,历时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5万余发,毙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600余人,摧毁其大批军用设施。为扩大战果,次日又组织炮兵和海军舰艇,实施第二波打击,将其运输舰船击沉一艘,击伤一艘,金门岛被我炮火封锁,补给运输中断。

从9月7日起,美国政府派军舰进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护航。毛泽东当时发出两点指示:一,照打不误;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9月8日和11日,人民解放军又实施两次大规模炮击,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各一艘。护航美舰一听炮声,立即走避至外海,未发一弹。台湾问:“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金门台军回答:“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已经掉头跑了。”此情引得蒋军悲哀和不满。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随即发表谈话,声称美国没有保卫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也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

杜勒斯还说,如果放弃这些岛屿不会对保卫台湾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将不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

很显然,美国是要让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这些岛屿,划海峡而治,做一个美国保护下的“小中国”。这种“小中国”计划是一个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公开表示不满,毛泽东更是非常警觉。他认为,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蒋介石无力反攻大陆,而我们在相当时期内也不可能解放台湾。如果收复金、马或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蒋的凭借,事实上会形成两个中国。因此,不如让蒋军留存金门为好。解决台湾问题,不能分两步走,即先收复金门、马祖,再解放台湾,而是要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美国的方针是把金门、马祖两个岛交给我们,以此作为交换条件,让它继续占领台湾。这生意不好做。我们要留蒋介石在这两个岛上,要不我们就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全部拿回来。”

最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模式最大的优越性之一。

为了扩大美、蒋矛盾,《人民日报》发表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和《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逢双日不打金门机场、码头和船只,以利金门诸岛得到充分的供应,并提出国共两党举行和谈解决中国内部争端的建议。由此形成了金门海域单打双停的奇妙的炮战格式。

金门炮击是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展开的一场大较量,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交斗争相互交织,打是中国决定,停也是中国决定,总体上是中国主动,美国被动。

金门炮击最重大的意义是用这种奇特的炮击形式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阻碍,维护了一个中国的格局不变。

金门炮击也催生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思路,有可能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同时要做好用非和平方式解决的充分准备。

大规模炮击停止后,毛泽东曾托人带话给蒋介石父子,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可以照原有方式生活,军队可以保存,继续搞三民主义。1963年1月,周恩来把毛泽东的谈话概括为“一纲四目”传达给台湾当局。一纲是: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台湾领导人全权处理;二,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三,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四,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改善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两国建交公报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公报还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的同时,还发表了两国的政府声明。

中国政府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曾经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核心问题。根据‘上海公报’的精神,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个问题在中美两国之间得到了解决,从而使中美两国人民热切期望的关系正常化得以实现。至于解决台湾归回祖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美国政府声明包含了三项内容:(1)“美利坚合众国将通知台湾,结束外交关系;”(2)“美国和中华民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也将按照条约的规定予以终止;”(3)“在四个月内从台湾撤出美方余留的军事人员。”但美国政府声明还说,“美国继续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并期望台湾问题将由中国人自己和平地加以解决。”这就为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留下了伏笔。

更为严重的是,中美建交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侵犯中国主权的《与台湾关系法》。其中宣称:(1)“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样的期望;”(2)“美国认为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3)美国将“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4)美国要使台湾“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中美建交后,对于美国不断增加售台武器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声明,“美国非常重视它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美国政府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由于中国国力快速壮大,由于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对华政策也不断有变化,中美关系日益走向平衡和稳定,这就使我们有条件着力推进中华民族自行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将毛泽东、周恩来用“一纲四目”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进一步固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把这个基本方针具体化为以下九条:(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以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二)海峡两岸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六)台湾地方财政遇到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忱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事。

20世纪末期以来,虽然李登辉鼓噪过“两国论”,陈水扁搞过“一边一国”的活动,但不能阻挡中华民族统一的大趋势。

2005年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他们举行会谈,达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湾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共识,向世界展示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彼此分歧,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后,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的潮流正在形成,仅以2008年即可看出这个趋势:

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之会谈,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方向。

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复谈。

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和两岸周末包机启动。

8月,两岸人民共圆奥运百年之梦。

12月,两岸“三通”实现。

现在,中共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商谈已形成机制,两党的善意和共识不断累积。两岸人民大交流、大合作,经济上互补互利的态势已经形成。据被称为“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观察,“目前两岸经济已经合二为一,在这个时候还在政治上敌对是不务实的”。他直截了当向两岸建议:“第三次国共合作”正当其时。

实际上,1958年炮战之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在筹划和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可以预期的是,新的国共合作将能够解决台湾问题,将能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将能够使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站在世界的东方。

毫无疑问,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还是要以人为本。这个大写的“人”,就是全体中国人,包括大陆人和台湾人,就是台湾问题的解决要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13亿人都赞成的,这是中国人的“绝大多数”。现在台湾80%左右的人希望维持现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愿望,也是最大限度符合他们利益的。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金门
Golden Gate Bridge History
一种钣金门把手变形的控制方法
论清代金门书法家吕世宜的文化影响
金门炮战硝烟背后
从两次炮击金门看毛泽东对台政策的变化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下篇:九·一海战
金门炮战中毛泽东对美斗争的指挥艺术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54年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