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字当头以干为先 千方百计促攻坚

2017-09-11巫运松大关县人民政府县长

创造 2017年7期
关键词:易地贫困村全县

巫运松 大关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学员

实字当头以干为先 千方百计促攻坚

巫运松 大关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学员

大关县,地处昭通市腹心地带,国土面积1721平方公里,辖8镇1乡84个村(居)民委员会,人口28.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3026人,贫困发生率29.11%,居全市第一(截至2016年初),是国家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30个特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确立的发展思路为: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充分发挥交通、矿产、生物、人文“四大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培育、城乡建设、教育兴县、生态文明“四大战略”,全力发展新型硅矿工业、高原特色农业、养生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努力将大关县打造成为出川入滇大通道特色产业基地、面向川滇黔渝养生休闲旅游胜地和长江上游重要安全生态屏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脱贫攻坚实现开门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消除贫困,是我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大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面对6个贫困乡镇、68个贫困行政村,19273户73026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充实领导机构,运转好一套指挥系统

巫运松县长到天星镇调研产业发展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规划组、资金保障和政策性贷款管理组,抽调42名精干力量到指挥部办公室,整合1000平方米办公场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周报、月谈、季小结、半年总结,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每月研究推进情况,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按图作战、按规划推进。

(二)夯实干部队伍,发挥好三类帮扶力量

一是激发自身力量。实行县级领导挂包1个贫困乡镇、1—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均至少挂包1个贫困村;全县4000多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大走访活动,县级领导坚持每月走访贫困户不低于10户,每月至少到镇村主持召开一次乡村干部会议;乡镇党政领导每月走访不低于30户,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发展账、成本账、读书账、就医账,切实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二是整合挂包力量。协调组织中央省市县125家挂钩单位4175名干部职工开展“挂包帮、走转访”、扶贫济困、结对助学等工作,切实发挥各类帮扶效益。三是统筹驻村力量。各级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71名,其中,国家行政学院1名、省级22名、市级41名、县级139名、乡镇136名、大学生村官32名,我们将强化管理,集中各方智慧,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巫运松县长调研脱贫攻坚扶贫异地安置点

(三)抓实精准施策,把握好五项重点难点

一是抓好易地搬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的主要措施之一,探索高搬矮、远搬近、寒搬暖、散搬聚、危搬安、差搬好和近村委会、近学校、近卫生室、近乡村公路干线、近城镇“六搬五近”搬迁方式,推行“干部上山、群众下山”工作法,鼓励高寒边远山区群众搬下高山、进城入镇,完成搬迁安置95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4户6207人、同步搬迁人口801户3385人。二是抓好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以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为目标,突出抓好“茶、竹、药、蔬、畜”五大产业,培育壮大13家涉农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带资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实施资产收益分配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劳务、土地、分红多重受益,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2项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条以上致富门路,实现贫困户短能脱贫、长能致富,逐步形成大产业、大扶贫格局。三是抓好就业扶贫。就地安置一批,县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护林员等岗位时优先招录

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进入企业务工。2016年,组织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8000余人。培训转移输出一批,抓住广东省中山市对口帮扶协作机会,积极与沿海地区用工密集企业联系,有计划的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出,通过稳定外出就业实现脱贫。2016年,开展劳务技能培训8036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人。促进自主创业一批,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和有头脑、有经验、有技能、有资金的农民创业,继续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农民开展自主创业。2016年,开展创业培训646人次,发放创业贷款2966万元,扶持创业1020人。四是抓好教育扶贫。全县二半山以上有1.4万名学生,贫困学生达6763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教育兴县”战略,新建县第二高中,同步规划实施翠华中学、吉利中学迁建项目,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动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绝不让一个贫困户学生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累计资助学前教育困难学生398人11.9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1539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学杂费1970人78.8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217人218.55万元;发放大学生助学贷款1105人850万元。五是抓好高寒边远地区群众脱贫。大关县有苗族1.23万人、回族0.6万人、彝族0.54万人,全县每9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少数民族。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县委、县政府组建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工作队,通过反复细致的工作,已有80户苗族贫困户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真正实现了挪出穷窝,今年计划再搬迁高寒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户400户。

(四)落实工作措施,执行好六项保障机制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紧扣脱贫摘帽时间节点,编制全县脱贫攻坚规划、6个贫困乡镇脱贫规划、68个贫困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51个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形成衔接有序、支撑有力的脱贫规划体系,为脱贫攻坚指引方向。二是加强项目整合。坚持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地灾避险、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4亿元,向农发行贷款7.95亿元,优先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2017年将开展全省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工作,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让更多项目惠及贫困群众。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制定全面、科学的脱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四是优化实施程序。与昆钢昭通经营部、昆钢嘉华水泥签订集中采购合同,降低项目实施成本,对基础设施限额以下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模式,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建自管。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印发《大关县脱贫攻坚工作手册》1000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文件讲话汇编》320册、《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1000册、《大关县金融扶贫相关政策》4000册,发放到各挂钩单位、乡镇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确保人手1册。组织开展一部报告文学、一部宣传片、一本画册、一台文艺演出、一本政策汇编、一本扶贫日记“六个一”宣传活动,在全县开展集中演出16场次,“背篼图书馆”为高寒边远地区群众送去精神粮食,受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六是建立督导机制。每月督查,建立县委常委任组长的县级领导挂钩乡镇督导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季度约谈,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由县委主要领导对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开展约谈,推动工作落实。进度督查,对各乡镇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基础建设、产业建设等工作,实行每天日报、每周一报、每月一谈、季度小结、半年总结,进度情况及时反馈县级挂钩领导和各乡镇分析研判,重点推进。跟踪督查,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根据每月工作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工作落实。

二、乘势而为、迎难而上,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中学习时指出: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虽然大关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代表全市接受并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但贫困县的帽子还没有摘去,全县依然存在基础条件差、县域经济实力弱、群众致富产业少、贫困面大程度深等突出问题,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繁重。截止2016年底,全县有5个贫困乡镇、53个贫困村、1.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5.8万贫困人口,全县贫困发生率23.12%,居全市第一。

(一)大关县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反哺民生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不足,产业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二是基础设施滞后,发展条件亟待改善。交通道路通行保障能力不高,自然村通组道路建设投入不足,高寒边远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讯还存在死角盲区,保障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地质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建了毁、毁了建,循环往复,脱贫成本逐年攀高。三是增收渠道单一,群众易返贫。务工收入占比过大,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就业技能缺乏,导致收入极不稳定,贫困状况容易随工资性收入的上下波动出现反复。四是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思想观念滞后。五是贫困程度深重,扶贫投入不足。贫困村多数位于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

(二)大关县脱贫攻坚的对策

今年,将继续紧扣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精准抓实各项脱贫措施,确保1个乡镇、12个贫困村、1.1万贫困群众脱贫。一是整合涉农资金5亿元以上,发放贷款2.7亿元、无偿补助资金1.7亿元以上,精准落实重点项目和资金跟进计划。二是快速推进寿山、吉利整乡推进项目,全面完成51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广东省中山市扶贫协作示范点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700户,实施水、电、路、通讯、文化活动场所、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增收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等难点问题。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组织50个,通过带资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劳务、土地、分红多重受益。四是落实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措施。五是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建立完善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干部作用,完善贫困监测和退出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六是注重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强脱贫农户的跟踪管理,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

巫运松县长与贫困户座谈

猜你喜欢

易地贫困村全县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