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7-09-10郑丹
郑丹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育也得到飞速发展。可是,有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过硬,但是缺乏研发设计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现状。笔者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实用性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1.1执教者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老师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直接影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老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老师也一样,在实践教学方面缺少经验,不能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只依靠课本上的说教方式很难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技术型人才。
1.2培养目标不明确
计算机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市场经济对 IT 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层次多样化、能力综合化、知识专业化的特点。但从重点院校到普通本科,再到各类高职高专,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基本相似,培养目标也相差不大。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IT 教育,定位不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盲目向本科院校看齐,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特色。
1.3学生素质偏低,自学、创新能力不足
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传授轻创造能力培养、重文凭轻素质、重学历轻高层次内容研究的现象,致使现有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素质偏低、知识老化、创新意识不强。
2、高職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1加强师资力量
在计算机行业中其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上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为了避免高职院校中教学理论与实践内容脱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差的问题,学校应该实行教师的定期轮岗实习计划,让缺乏实际经验的老师在实习中熟悉操作流程,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更高层面的把握知识体系从而成为实践与理论双并存的双师型教师。
2.2创建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该学科课程体系
当前环境下,各大高职院校要想科学培养和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从根本上出发,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教学导向,以该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技术实践为主线,采用“校企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该专业教学活动创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善学科课程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内计算机等级考试与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实施“技能资格证+毕业证”的双证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证书与能力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体系,主要内容需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素质教育以及技能认证等。其次,该专业的学科教学重点需放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证书、课程、岗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突破口。再次,学校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组织该专业学生参与“物联网创业大赛”或“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视野,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
2.3注重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教师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教学的时候,应注重对计算机实践方面的教学与引导。计算机是一个应用技术很强的专业,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因而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真正地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重视对教学方式的优化以及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时,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计算机的某些操作技能进行技术创新。以设计类的课程为例,老师可以一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一边让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并运用任务学习的方式,来强化实践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校企合作这一重要环节,为学生正确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因为在日常的企业应用中,需要大学生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一直以來,实践出真知,就是屡试不爽的道理。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建议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抑或是学生自身,都是三赢的局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学生送到企业中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踏入社会,认真了解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通过加大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认清形式,及时查漏补缺,了解业界内最新的发展趋势,为自己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式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积极改变教学模式的创新,贯彻理论化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教学理念,能够增加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雷.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87.
[2]杨伟杰.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工程技术研究,2016,08:221-224.
[3]张丹,刘雅喆,董雷刚.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福建电脑,2017,01:45-46.
[4]傅莉.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7,01:169-170.